《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43,7-7-2,离娄章句上7-2》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43,7-7-2,离娄章句上7-2》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辛丑日,二月十九,2017年3月15日星期三。

一.齐景公。

   齐景公是了不起的人。他文用晏婴,武用司马穰苴。

   晚年,他志气衰败享受生活,喜欢通宵达旦地喝酒纵欲。他跑到司马穰苴家敲门,司马穰苴穿上官服出门迎接,问他:"您半夜亲自登门,是接到外敌入侵的战报了吗?"齐景公说,我是来找你喝酒的。司马穰苴说,我有职责在身,宫中有陪国君喝酒的人,恕不奉陪。齐景公也不生气,又去敲晏婴的家门,也被拒绝接待,又吃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闭门羹,他还是不生气,接着又去敲梁丘据家的门,梁亲自弹着琴出门迎接,陪他喝到天亮。齐景公固然算不上圣王,但他任贤使能,尊重忠良,世上达到他的水平的,寥寥可数。

二.吴王阖闾。

   吴国的兴起和灭亡,我一直觉得既莫明其妙又可笑。主要是两代君王,一是阖闾,二是夫差。先是阖闾,杀兄夺政,启用伍子胥和孙武,即《孙子兵法》献兵书十三篇的孙武,破楚而盛;后是夫差,败越而骄,抱着西施被勾贱杀身灭国。

   孟子这一节的主人公就是上述两位。

三.孟子接着引用齐景公的一句话。齐景公曾经说:"既然不能命令别人,又不接受别人的命令,这是绝路一条。"因此流着眼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去。

   随后,孟子总结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张居正先生讲解说,当时的那些诸侯国,自身弱小,却不知修德以自强,反而模仿大国的作派,骄傲自满,怠惰松懈。更进一步,又以接受命令为耻,不肯屈己事人,这就跟作为弟子而耻于接受师父的教导一样。

  第一, 态度决定结果。知耻而倨骄,虽强必衰;知耻而后勇,虽耻必强。

   再者,牢记目的。牢记要为目的服务。这是保持清醒的唯一办法,忘掉目的等于丢掉清醒。像吴王这类人,图一时痛快,迷醉在过程的快感里,虽一时强盛,鸟用?南老说他真不该姓吴,应改姓为无,名能。无能!什么导致他由一个强人变成无能的?正源于没有目的或者初步成功以后丢掉了目的。干吗要丢掉目的呢?因为目的和过程常常冲撞,只有丢掉目的,才能心安理得地去享受莫名其妙的过程。

   读这些历史,当问一句:精神要多福多禄,身体要加肉加虫,这两者有区别吗?我看没什么区别,一个是身体,一个是精神,不过思路都是一样,都要好的,同时又怕缺了这样少了那样,不是吗?

   如果牢记目的,何患何忧多啥少啥呢?孔子说,为仁由己。

   以无能为诫!立志做人!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43,7-7-2,离娄章句上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