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之际,於斯为盛:虞夏、古薛国、夏车正等等

唐虞之际,於斯为盛:虞夏、古薛国、夏车正等等_第1张图片

历史上关于夏朝的记载,最早见于东周时期,西周只有金文流传下来,遂公鼎记载过大禹,但未提及有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离夏朝时代近的商朝和西周从未提及有夏朝,反而到了距离夏朝时代更远的东周才提及呢?这个问题目前似乎没有权威答案。
如果夏朝存在过,夏以前应该还有一个朝代叫虞朝。
春秋时有人还言之凿凿,《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不幸的是,春秋以后文献散失,有关虞代的史料大量湮没。
战国以后文献中所述的虞史传说又大半经过了诸子的加工改造,可信性不高。
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史记·太史公自序》: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宋·刘过《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唐虞时代以前。
也许虞朝可能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王朝,而且是一个存在于夏商周之前的王朝。真如此,历史教科书又要改了。
查《韩非子•显学》记载:虞夏二千余年。若此记载正确,可以推断夏朝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存在了差不多有471年,夏之前的虞朝则足足存在了1600年。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华史始于商,欧美历史学家在研究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时曾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其研究的基础是考古成果,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依据的历史文字记载。而目前研究夏朝的国内学者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神话传说,无任何考古实物,要继续研究,只能守株待兔了。
盘古开天地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一书。
从甲骨文的记载来看,商人从没有提及有夏,这说明有两个可能:一,夏根本不存在;二,有夏,但商人并不臣服于夏,两者关系可能一般,没有什么交集,因此也就没什么好记载的。
《竹书纪年》对此应有记载,但原件大约于宋朝时已丢失。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重辑《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是目前最完善的古文《竹书纪年》辑佚本。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所持的“古史层累说”认为:史料之时代距所述史实的时代越近,则其可信度越高,而越晚出的史料较之早期的史料,叙述的内容更详细具体,则反而证明其中窜入了大量伪造的内容。
顾先生常用的例子:《诗经》只提到大禹,商人和周人的祖先,到了战国才有五帝之说;邹衍之后,黄帝成了华夏先祖;而伏羲神农之说,要到汉代才流行起来,至于盘古开天辟地则是魏晋时期才杜撰出的故事了。
傅斯年先生在《诸子天人伦导源》一文中提出:然夏后氏一代之必然存在,其文化必颇高,而为殷人所承之诸系文化最要一脉,则可就殷商文化之高度而推知之。
顾颉刚先生写的《古史辩》一书提出了:层累的造成的中国古史。这与钱玄同、胡适等人一道成了五四时期的疑古学派,顾颉刚认为这样的层累古史观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历史学研究内容。
《史记》第二章夏本纪记载: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拜稽首,让於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如此,应该是益创建了夏朝,而绝非教科书上所说的禹创建了夏朝。
孟子一直质疑武王伐纣导致流血漂杵是编造岀来的,因为武王伐纣是“以至仁伐至不仁”,怎么可能还会有流血抵抗,广大受苦民众敲锣打鼓喜迎王师才应该符合逻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儒家的这种历史观本意是劝人为善,其心可嘉,但掩盖了研究历史必须去伪存真。不尊重事实真相和真理就变成了好心办坏事,是根本上的以讹传讹,其流弊在几千年的历史学著料中有目共睹,常常令后世的历史研究者一头雾水。
依据《华阳国志》《史纪》《左传》《山海经·海内北经》等史料记载:薛国的始祖是黄帝之子禺阳。从禺阳算起,薛国历经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到周显王四十六年时灭亡,其国家政权存在时间超过了一千九百年。
薛国作为一个诸侯小国,因为地域狭窄、历史上一直名气不大,所以《诗经》中没有《薛风》系列,《史记》中也没有《薛世家》的栏目,只有《左传》和《史记·孟尝君列传》对薛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然而,正是这个不太起眼的小国,其存活时间却远远超过了历代所有的帝国和王朝。
西周、东周合起来不过才八百年,西汉、东汉加到一起也只有四百余年,而薛国这个中央政权下的小封国,却能够“传六十四世,国祚一千七百余年”,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迹。
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现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目前正在主持“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根据李学勤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薛氏皇祖奚仲所造的车是具有先进技术标准,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马车。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致认定:奚仲是世界上车的最早的发明人。
正,是夏代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之通称。见诸文献的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分别为管理车辆、畜牧和膳食的官吏。
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
史籍《竹书纪年》说:车正是主管全国道路交通和造车的官。
《尚书·胤征》、《左传·昭公十七年》都对车正一职有比较细致的阐述,尽管夏朝的官职设置十分简略,但其封建官僚机构已具雏形。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虞之际,於斯为盛:虞夏、古薛国、夏车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