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二套大纲

苏霍姆林斯基在两套大纲理论上的主要贡献,不是第一套大纲,而是第二套大纲。

所谓第二套大纲,是指为更好的掌握第一套大纲而准备的智力背景。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主要包括相对固定“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源”。第二套大纲,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一套大纲的基础,而许多遭遇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就是因为缺乏这个基础而导致不能很好的掌握第一套大纲。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二套大纲_第1张图片
两套大纲

关于第二套大纲,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将它等同于“课外阅读”(如同将第一套大纲等同于“教材”一样)。

第二套大纲这个概念要着重强调的,是与第一套大纲紧密联系着的“课外阅读与其他资料来源”。

学习,并非死记硬背“公式、规律、结论以及其他概括”,而是通过对“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进行理解、分析、把握来深刻理解和把握关键知识的。显然,这里的阅读不是散漫阅读,而是针对性比较强的阅读的,只有这种阅读,才能构成理解关键知识智力背景,这种阅读越多,那么理解和记忆关键知识就越容易。

流行意义上的阅读,与第二套大纲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

课外阅读往往是无目的的;第二套大纲有明显的目的,即服务于第一套大纲。

课外阅读仅指阅读,而第二套大纲还包括其他一切为第一套大纲构筑智力背景的内容。

课外阅读有可能会导致学习效率高下降,而第二套大纲因为是服务于第一套大纲的,因此本质上是不冲突的,会提高而不是降低学科学习成绩。

课外阅读对教师指导性的要求不高,只要做方向性的引导即可,而第二套大纲对教师指导性要求极高,要求教师对第一套大纲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具有相当宽广的专业视野,才能比较好有针对性的设计第二套大纲。

容易产生错误是,本应补前一种阅读,但教师却只强调后一种阅读,结果使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及时迅速的改观。一些人认为阅读无法在短期内改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即是两类阅读混淆导致的结果。由此也可以想见,制定合宜的第二套大纲,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第一套大纲与第二套大纲,从根本上说是焦点与背景的关系。

此外,第二套大纲思想,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启发最大。因为要理解科学上的抽象概念,最需要补充大量相关的现象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而对数学学科而言,第二套大纲的思想启发最小。这主要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就是高度抽象的,是思维的抽象演绎。当然,在学生初次接触新知识(公式、定律)时,如果从数学现象出发,经历一个创造数学的过程,那么理解无疑会更深刻。

作为学科教师,要清楚,既然是大纲,就意味着是相对固定的,所以确立明确的两套大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二套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