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校验的实现(移位寄存器)

LFSR的工作原理以及LFSR在CRC上的应用

 

一 LFSR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是内测试电路中最基本的标准模块结构,既用作伪随机测试码产生器,也作为压缩测试结果数据的特征分析器。

一个n阶的LFSR由n个触发器和若干个异或门组成。在实际应用当中,主要用到两种类型的LFSR,即异或门外接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IE型LFSR,图1)和异或门内接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EE型LFSR,图2)。其中g0 g1g2 gn为’0’或’1’,Q1 Q2Q3 Qn为LFSR的输出,M(x)是输入的码字多项式,如M(x)=x4+ x1+1,表示输入端的输入顺序为11001,同样,LFSR的结构也可以表示为多项式G(x),称为生成多项式:

G(x)=gn*xn+ …+g1*x1+g0


LFSR的工作原理以及LFSR在CRC上的应用
图1 IE型LFSR

LFSR的工作原理以及LFSR在CRC上的应用

图2 EE型LFSR

以EE型LFSR为例来分析LFSR的工作原理以应用,参照http://www.eefocus.com/Galois/blog/10-02/184555_16c21.html的博文,并对一些地方加以说明。

以n  = 3来做个例子,具体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

                           crc校验的实现(移位寄存器)_第1张图片

图3 LFSR的电路结构

 

假设开始的时候(D2,D1,D0 ) = (0,0,1),那么每过一个时钟周期会进行跳变一次,可以看到具体的跳变如图4所示:

                            crc校验的实现(移位寄存器)_第2张图片

图4 LFSR的输出跳变图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计数器循环起来了,无论进入那样一个状态除了0之外,都可以循环着回来,其实这里就相当于了一个3bit的伪随机数,很有意思,不是所有的多项式都有这个特性,我们现在在从数学上面来看看这个问题,其实最上面的电路是可以看成是一个除法电路,在Galois域的一个除法电路。现在假设的是R(x)是寄存器中剩余的数据,M(x)是输入的码字多项式,然后数学公式可以表示成:

crc校验的实现(移位寄存器)_第3张图片

然后分别计算出了M(x)的各种情况,

  crc校验的实现(移位寄存器)_第4张图片

对于这个部分的计算我开始走进了误区,因为开始我把这的除法当作二进制除法来算了,所以一直没得到正确的结果,后来我明白了这的除法是模二的除法,在LFSR的结果中,多项式中的“+”都是模2加,就是异或运算,所以是没有进位的概念;同样,这里的除法秀的也是模2除法,即除法过程中用到的减法是模2减法,是不会产生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运算,所以在进行模2除法时,只要部分余数首位为1,便可上商1,否则上商0,然后按照模2减法求得余数,当被除数被除完时,最后得到比除数少一位的余数。

这里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M(x)=x7时,R(x)=1;模2的计算公式如下:

crc校验的实现(移位寄存器)_第5张图片

 

所以这里一定要区别模2和二进制数之间的运算的区别。

M(x)和R(x)到底是什么意义呢?

比如M(x)=1时,R(x)=1,指的就是当M(x)输入一个1时,这时的R(x)为1,即寄存器剩余的数为001,即Q1=1,Q2=0,Q3=0。

又M(x)=x时,R(x)=x,指的就是当M(x)顺序输入1,0时,这时的R(x)为x,即寄存器剩余的数为010,即Q1=0,Q2=1,Q3=0。

同理,可以知道,当M(x)=x6时,R(x)=x2+1,指的就是当M(x)顺序输入1,0,0,0,0,0,0时,这时的R(x)为x2+1,即寄存器剩余的数为010,即Q1=1,Q2=0,Q3=1。

可以看出,当第一个时钟时输入端输入一个1时,以后保持输入端为0,则随着时钟的到来,输入码字多项式就是按照1,x,x2,x3,x4,x5,x6,x7,…,xn这样的顺序发展着,观察前六个输入的R(x)分别对应的输出为:001,010,100,011,101,111,101,111,刚好为除去000的其他七个状态,当M(x)为x7时,输出又回来001,所以输出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因此LFSR可以用来BIST的伪随机测试码产生器。

 

二 CRC(参考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8e65190100cxq3.html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基本原理是:在K位信息码后再拼接R位的校验码,整个编码长度为N位,因此,这种编码又叫(N,K)码。对于一个给定的(N,K)码,可以证明存在一个最高次幂为N-K=R的多项式G(x)可以使整个编码被除余数为0。根据G(x)可以生成K位信息的校验码,而G(x)叫做这个CRC码的生成多项式。校验码的具体生成过程为:假设发送信息用信息多项式C(X)表示,将C(x)左移R位,则可表示成C(x)*2的R次方,这样C(x)的右边就会空出R位,这就是校验码的位置。通过C(x)*2的R次方除以生成多项式G(x)得到的余数就是校验码。

通过CRC的生成原理知道CRC的检验码生成是通过除法得到,由此联想到可以通过LFSR来产生校验码。

假设原信息码子多项式为

LFSR的工作原理以及LFSR在CRC上的应用

生成多项式为

  LFSR的工作原理以及LFSR在CRC上的应用

那么CRC的码字为LFSR的工作原理以及LFSR在CRC上的应用 ,使用用LFSR电路来进行实现,将M(x)向左移r位在电路中的意义即为输入完信息码后再输入r个0,所以在电路上的表现就如图5所示。

LFSR的工作原理以及LFSR在CRC上的应用

 

图5 使用LFSR来产生CRE校验码

将这个时刻产生的寄存器输入添加到原信息码的后边就进行完了CRC编码,同样接收端可以使用LFSR来进行CRC检验。

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d9edac01015lsd.html


CRC算法与实现
[ 2009-8-15 2:04:00 | By: Aries ]
 

CRC的全称为Cyclic Redundancy Check,中文名称为循环冗余校验。它是一类重要的线性分组码,编码和解码方法简单,检错和纠错能力强,在通信领域广泛地用于实现差错控制。实际上,除数据通信外,CRC在其它很多领域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例如我们读软盘上的文件,以及解压一个ZIP文件时,偶尔会碰到“Bad CRC”错误,由此它在数据存储方面的应用可略见一斑。

差错控制理论是在代数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里我们着眼于介绍CRC的算法与实现,对原理只能捎带说明一下。若需要进一步了解线性码、分组码、循环码、纠错编码等方面的原理,可以阅读有关资料。

利用CRC进行检错的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在发送端根据要传送的k位二进制码序列,以一定的规则产生一个校验用的r位监督码(CRC码),附在原始信息后边,构成一个新的二进制码序列数共k+r位,然后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根据信息码和CRC码之间所遵循的规则进行检验,以确定传送中是否出错。这个规则,在差错控制理论中称为“生成多项式”。


 

1 代数学的一般性算法

在代数编码理论中,将一个码组表示为一个多项式,码组中各码元当作多项式的系数。例如 1100101 表示为
1·x6+1·x5+0·x4+0·x3+1·x2+0·x+1,即 x6+x5+x2+1。

设编码前的原始信息多项式为P(x),P(x)的最高幂次加1等于k;生成多项式为G(x),G(x)的最高幂次等于r;CRC多项式为R(x);编码后的带CRC的信息多项式为T(x)。

发送方编码方法:将P(x)乘以xr(即对应的二进制码序列左移r位),再除以G(x),所得余式即为R(x)。用公式表示为
T(x)=xrP(x)+R(x)

接收方解码方法:将T(x)除以G(x),如果余数为0,则说明传输中无错误发生,否则说明传输有误。

举例来说,设信息码为1100,生成多项式为1011,即P(x)=x3+x2,G(x)=x3+x+1,计算CRC的过程为

      xrP(x)     x3(x3+x2)     x6+x5                    x
     -------- = ---------- = -------- = (x3+x2+x) + --------
       G(x)       x3+x+1      x3+x+1                 x3+x+1

即 R(x)=x。注意到G(x)最高幂次r=3,得出CRC为010。

如果用竖式除法,计算过程为

               1110
            -------   
      1011 /1100000     (1100左移3位)
            1011
            ----
             1110
             1011
             -----
              1010
              1011
              -----
               0010
               0000
               ----
                010

因此,T(x)=(x6+x5)+(x)=x6+x5+x, 即 1100000+010=1100010

如果传输无误,

       T(x)     x6+x5+x
      ------ = --------- = x3+x2+x,
       G(x)     x3+x+1

无余式。回头看一下上面的竖式除法,如果被除数是1100010,显然在商第三个1时,就能除尽。

上述推算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CRC的概念。但直接编程来实现上面的算法,不仅繁琐,效率也不高。实际上在工程中不会直接这样去计算和验证CRC。

下表中列出了一些见于标准的CRC资料:

 名称 

 生成多项式 

 简记式* 

 应用举例 

 CRC-4 

 x4+x+1 

  

 ITU G.704 

 CRC-12 

 x12+x11+x3+x+1 

  

  

 CRC-16 

 x16+x12+x2+1 

 1005 

 IBM SDLC 

 CRC-ITU** 

 x16+x12+x5+1 

 1021 

 ISO HDLC, ITU X.25, V.34/V.41/V.42, PPP-FCS 

 CRC-32 

 x32+x26+x23+...+x2+x+1 

 04C11DB7 

 ZIP, RAR, IEEE 802 LAN/FDDI, IEEE 1394, PPP-FCS 

 CRC-32c 

 x32+x28+x27+...+x8+x6+1 

 1EDC6F41 

 SCTP 

    *  生成多项式的最高幂次项系数是固定的1,故在简记式中,将最高的1统一去掉了,如04C11DB7实际上是104C11DB7。
    ** 前称CRC-CCITT。ITU的前身是CCITT。

2 硬件电路的实现方法

多项式除法,可用除法电路来实现。除法电路的主体由一组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异或单元)组成。以CRC-ITU为例,它由16级移位寄存器和3个加法器组成,见下图(编码/解码共用)。编码、解码前将各寄存器初始化为"1",信息位随着时钟移入。当信息位全部输入后,从寄存器组输出CRC结果。


3 比特型算法

上面的CRC-ITU除法电路,完全可以用软件来模拟。定义一个寄存器组,初始化为全"1"。依照电路图,每输入一个信息位,相当于一个时钟脉冲到来,从高到低依次移位。移位前信息位与bit0相加产生临时位,其中bit15移入临时位,bit10、bit3还要加上临时位。当全部信息位输入完成后,从寄存器组取出它们的值,这就是CRC码。

typedef unsigned char bit;
typedef unsigned char byte;
typedef unsigned short u16;
    
typedef union {
    u16 val;
    struct {
        u16 bit0 : 1;
        u16 bit1 : 1;
        u16 bit2 : 1;
        u16 bit3 : 1;
        u16 bit4 : 1;
        u16 bit5 : 1;
        u16 bit6 : 1;
        u16 bit7 : 1;
        u16 bit8 : 1;
        u16 bit9 : 1;
        u16 bit10 : 1;
        u16 bit11 : 1;
        u16 bit12 : 1;
        u16 bit13 : 1;
        u16 bit14 : 1;
        u16 bit15 : 1;
    } bits;
} CRCREGS;
    
// 寄存器组
CRCREGS regs;
    
// 初始化CRC寄存器组:移位寄存器置为全"1"
void crcInitRegisters()
{
    regs.val = 0xffff;
}
    
// CRC输入一个bit
void crcInputBit(bit in)
{
    bit a;
    
    a = regs.bits.bit0 ^ in;
    
    regs.bits.bit0 = regs.bits.bit1;
    regs.bits.bit1 = regs.bits.bit2;
    regs.bits.bit2 = regs.bits.bit3;
    regs.bits.bit3 = regs.bits.bit4 ^ a;
    regs.bits.bit4 = regs.bits.bit5;
    regs.bits.bit5 = regs.bits.bit6;
    regs.bits.bit6 = regs.bits.bit7;
    regs.bits.bit7 = regs.bits.bit8;
    regs.bits.bit8 = regs.bits.bit9;
    regs.bits.bit9 = regs.bits.bit10;
    regs.bits.bit10 = regs.bits.bit11 ^ a;
    regs.bits.bit11 = regs.bits.bit12;
    regs.bits.bit12 = regs.bits.bit13;
    regs.bits.bit13 = regs.bits.bit14;
    regs.bits.bit14 = regs.bits.bit15;
    regs.bits.bit15 = a;
}
    
// 输出CRC码(寄存器组的值)
u16 crcGetRegisters()
{
    return regs.val;
}

crcInputBit中一步一步的移位/异或操作,可以进行简化:

void crcInputBit(bit in)
{
    bit a;
    a = regs.bits.bit0 ^ in;
    regs.val >>= 1;
    if(a) regs.val ^= 0x8408;
}

细心的话,可以发现0x8408和0x1021(CRC-ITU的简记式)之间的关系。由于我们是从低到高输出比特流的,将0x1021左右反转就得到0x8408。将生成多项式写成 G(x)=1+x5+x12+x16,是不是更好看一点?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PPP帧。最后两个字节称为FCS( Check Sequence),是前面11个字节的CRC。

FF 03 C0 21 04 03 00 07 0D 03 06 D0 3A

我们来计算这个PPP帧的CRC,并验证它。

    byte ppp[13] = {0xFF, 0x03, 0xC0, 0x21, 0x04, 0x03, 0x00, 0x07, 0x0D, 0x03, 0x06, 0x00, 0x00};
    int i,j;
    u16 result;
    
    /////////// 以下计算FCS
    
    // 初始化
    crcInitRegisters();
    
    // 逐位输入,每个字节低位在先,不包括两个FCS字节
    for(i = 0; i < 11; i++)
    {
        for(j = 0; j < 8; j++)
        {
            crcInputBit((ppp[i] >> j) & 1);
        }
    }
    
    // 得到CRC:将寄存器组的值求反
    result = ~crcGetRegisters();
    
    // 填写FCS,先低后高
    ppp[11] = result & 0xff;
    ppp[12] = (result >> 8) & 0xff;
    
    /////////// 以下验证FCS
    
    // 初始化
    crcInitRegisters();
    
    // 逐位输入,每个字节低位在先,包括两个FCS字节
    for(i = 0; i < 13; i++)
    {
        for(j = 0; j < 8; j++)
        {
            crcInputBit((ppp[i] >> j) & 1);
        }
    }
    
    // 得到验证结果
    result = crcGetRegisters();

可以看到,计算出的CRC等于0x3AD0,与原来的FCS相同。验证结果等于0。初始化为全"1",以及将寄存器组的值求反得到CRC,都是CRC-ITU的要求。事实上,不管初始化为全"1"还是全"0",计算CRC取反还是不取反,得到的验证结果都是0。


4 字节型算法

比特型算法逐位进行运算,效率比较低,不适用于高速通信的场合。数字通信系统(各种通信标准)一般是对一帧数据进行CRC校验,而字节是帧的基本单位。最常用的是一种按字节查表的快速算法。该算法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计算本字节后的CRC码,等于上一字节余式CRC码的低8位左移8位,加上上一字节CRC右移8位和本字节之和后所求得的CRC码。如果我们把8位二进制序列数的CRC(共256个)全部计算出来,放在一个表里 ,编码时只要从表中查找对应的值进行处理即可。

CRC-ITU的计算算法如下:
a.寄存器组初始化为全"1"(0xFFFF)。
b.寄存器组向右移动一个字节。
c.刚移出的那个字节与数据字节进行异或运算,得出一个指向值表的索引。
d.索引所指的表值与寄存器组做异或运算。
f.数据指针加1,如果数据没有全部处理完,则重复步骤b。
g.寄存器组取反,得到CRC,附加在数据之后。
         
CRC-ITU的验证算法如下:
a.寄存器组初始化为全"1"(0xFFFF)。
b.寄存器组向右移动一个字节。
c.刚移出的那个字节与数据字节进行异或运算,得出一个指向值表的索引。
d.索引所指的表值与寄存器组做异或运算。
e.数据指针加1,如果数据没有全部处理完,则重复步骤b (数据包括CRC的两个字节)。
f.寄存器组的值是否等于“Magic Value”(0xF0B8),若相等则通过,否则失败。

下面是通用的CRC-ITU查找表以及计算和验证CRC的C语言程序:

// CRC-ITU查找表
const u16 crctab16[] = 
{
    0x0000, 0x1189, 0x2312, 0x329b, 0x4624, 0x57ad, 0x6536, 0x74bf,
    0x8c48, 0x9dc1, 0xaf5a, 0xbed3, 0xca6c, 0xdbe5, 0xe97e, 0xf8f7,
    0x1081, 0x0108, 0x3393, 0x221a, 0x56a5, 0x472c, 0x75b7, 0x643e,
    0x9cc9, 0x8d40, 0xbfdb, 0xae52, 0xdaed, 0xcb64, 0xf9ff, 0xe876,
    0x2102, 0x308b, 0x0210, 0x1399, 0x6726, 0x76af, 0x4434, 0x55bd,
    0xad4a, 0xbcc3, 0x8e58, 0x9fd1, 0xeb6e, 0xfae7, 0xc87c, 0xd9f5,
    0x3183, 0x200a, 0x1291, 0x0318, 0x77a7, 0x662e, 0x54b5, 0x453c,
    0xbdcb, 0xac42, 0x9ed9, 0x8f50, 0xfbef, 0xea66, 0xd8fd, 0xc974,
    0x4204, 0x538d, 0x6116, 0x709f, 0x0420, 0x15a9, 0x2732, 0x36bb,
    0xce4c, 0xdfc5, 0xed5e, 0xfcd7, 0x8868, 0x99e1, 0xab7a, 0xbaf3,
    0x5285, 0x430c, 0x7197, 0x601e, 0x14a1, 0x0528, 0x37b3, 0x263a,
    0xdecd, 0xcf44, 0xfddf, 0xec56, 0x98e9, 0x8960, 0xbbfb, 0xaa72,
    0x6306, 0x728f, 0x4014, 0x519d, 0x2522, 0x34ab, 0x0630, 0x17b9,
    0xef4e, 0xfec7, 0xcc5c, 0xddd5, 0xa96a, 0xb8e3, 0x8a78, 0x9bf1,
    0x7387, 0x620e, 0x5095, 0x411c, 0x35a3, 0x242a, 0x16b1, 0x0738,
    0xffcf, 0xee46, 0xdcdd, 0xcd54, 0xb9eb, 0xa862, 0x9af9, 0x8b70,
    0x8408, 0x9581, 0xa71a, 0xb693, 0xc22c, 0xd3a5, 0xe13e, 0xf0b7,
    0x0840, 0x19c9, 0x2b52, 0x3adb, 0x4e64, 0x5fed, 0x6d76, 0x7cff,
    0x9489, 0x8500, 0xb79b, 0xa612, 0xd2ad, 0xc324, 0xf1bf, 0xe036,
    0x18c1, 0x0948, 0x3bd3, 0x2a5a, 0x5ee5, 0x4f6c, 0x7df7, 0x6c7e,
    0xa50a, 0xb483, 0x8618, 0x9791, 0xe32e, 0xf2a7, 0xc03c, 0xd1b5,
    0x2942, 0x38cb, 0x0a50, 0x1bd9, 0x6f66, 0x7eef, 0x4c74, 0x5dfd,
    0xb58b, 0xa402, 0x9699, 0x8710, 0xf3af, 0xe226, 0xd0bd, 0xc134,
    0x39c3, 0x284a, 0x1ad1, 0x0b58, 0x7fe7, 0x6e6e, 0x5cf5, 0x4d7c,
    0xc60c, 0xd785, 0xe51e, 0xf497, 0x8028, 0x91a1, 0xa33a, 0xb2b3,
    0x4a44, 0x5bcd, 0x6956, 0x78df, 0x0c60, 0x1de9, 0x2f72, 0x3efb,
    0xd68d, 0xc704, 0xf59f, 0xe416, 0x90a9, 0x8120, 0xb3bb, 0xa232,
    0x5ac5, 0x4b4c, 0x79d7, 0x685e, 0x1ce1, 0x0d68, 0x3ff3, 0x2e7a,
    0xe70e, 0xf687, 0xc41c, 0xd595, 0xa12a, 0xb0a3, 0x8238, 0x93b1,
    0x6b46, 0x7acf, 0x4854, 0x59dd, 0x2d62, 0x3ceb, 0x0e70, 0x1ff9,
    0xf78f, 0xe606, 0xd49d, 0xc514, 0xb1ab, 0xa022, 0x92b9, 0x8330,
    0x7bc7, 0x6a4e, 0x58d5, 0x495c, 0x3de3, 0x2c6a, 0x1ef1, 0x0f78,
};
    
// 计算给定长度数据的16位CRC。
u16 GetCrc16(const byte* pData, int nLength)
{
    u16 fcs = 0xffff;    // 初始化
    
    while(nLength>0)
    {
        fcs = (fcs >> 8) ^ crctab16[(fcs ^ *pData) & 0xff];
        nLength--;
        pData++;
    }
    
    return ~fcs;    // 取反
}
    
// 检查给定长度数据的16位CRC是否正确。
bool IsCrc16Good(const byte* pData, int nLength)
{
    u16 fcs = 0xffff;    // 初始化
    
    while(nLength>0)
    {
        fcs = (fcs >> 8) ^ crctab16[(fcs ^ *pData) & 0xff];
        nLength--;
        pData++;
    }
    
    return (fcs == 0xf0b8);  // 0xf0b8是CRC-ITU的"Magic Value"
}

使用字节型算法,前面出现的PPP帧FCS计算和验证过程,可用下面的程序片断实现:

    byte ppp[13] = {0xFF, 0x03, 0xC0, 0x21, 0x04, 0x03, 0x00, 0x07, 0x0D, 0x03, 0x06, 0x00, 0x00};
    u16 result;
    
    // 计算CRC
    result = GetCrc16(ppp, 11);
    
    // 填写FCS,先低后高
    ppp[11] = result & 0xff;
    ppp[12] = (result >> 8) & 0xff;
    
    // 验证FCS
    if(IsCrc16Good(ppp, 13))
    {
        ... ...
    }

该例中数据长度为11,说明CRC计算并不要求数据2字节或4字节对齐。

至于查找表的生成算法,以及CRC-32等其它CRC的算法,可参考RFC 1661, RFC 3309等文档。需要注意的是,虽然CRC算法的本质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协议、标准所规定的初始化、移位次序、验证方法等可能有所差别。

来自:http://blog.21ic.com/user1/5730/archives/2009/61624.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fp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