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筒永远开着”~不要背后议论别人

“话筒永远开着”,前几天在读书会听到了这句话,很有感触,因为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不在背后议论别人。虽然我不会传播谣言或者去恶意中伤别人,但是有时候会向一些同事表达对另一些同事的不满。我自认为我的表达很客观,我甚至可以当着当事人面说出来,但是总归是在当事人的背后说他不爱听的话,不够光明磊落。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肯定遇到以下这种情况:

某个同事(或者我们自己)在电话里跟客户假装非常客气的沟通之后,放下电话就开始吐槽:这个人真是太傻了,简直不可理喻。

同事之间闲聊的时候,会聊到另外一些同事的隐私:你听说了吗?市场部的美女××和销售总监走得非常近,俩人经常一起出差,据说她老公已经知道这事了;还有诸如某个同事离婚啦;销售部的两个同事抢地盘闹的很凶,可热闹了。

说别人闲话、打探和传播隐私其实是有心理学依据的,我总结有以下三点:

1. 说别人隐私显示自己很重要。我知道××的秘密,说明我信息来源广;在分享给别人的过程中,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力,似乎是被重视了、受到了尊重。其实这种感觉是虚假的,一个人的重要性绝对不会体现在他掌握了多少别人的隐私(小报记者除外,他们是靠这个吃饭的),别人听你说闲话也不是因为尊重你,而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好奇心;

2. 对友谊的渴望。人是群居的,都期望有同伴,于是就有人通过与别人交换其他人的秘密,试图增强彼此之间的连接、拉近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显示他们和对方是属于同一圈子的。实际上这种方式是无法获得真的友谊的,因为他们交换的是别人的秘密,而不是自己的秘密。有时候告诉对方自己的秘密可以使彼此的关系升华,但是议论别人的秘密是不可能升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有些不说闲话的人,如果你跟他说别人的闲话,他可能会反感,他会想:今天你可以传别人的闲话,明天就可以传我的。

3. 满足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一种天性,有些时候非常重要,有助于我们探索外部世界。但是对别人隐私的好奇心,是最低层次的好奇心,不会为我们带来成长。我们可以把好奇心用在读书、钻研方面,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又能获得提高。

说别人闲话、打探和传播隐私的危害较大,下面从当事人、自己和大环境几个方面阐述:

1. 对当事人来说,传播有关他的失实的言论是一种不公平。如果传播的事情对当事人造成过伤害,传播者就是在揭当事人的伤疤,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暴力行为。“没有不透风的墙”,当事人如果非常强悍,他可能会马上来找你理论或者伺机报复;如果当事人性格相对懦弱,这些流言蜚语可能使他变得更加胆小怕事,不敢站出来跟你对抗,自己生闷气,想到这种情景,你能说传播流言的不是施暴者吗!

2. 对自己来说,说别人闲话、背后议论别人是在自毁形象。首先如果我们不能保证传播的内容的真实性,那属于顺嘴胡说,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就算是说的内容是真的,背后议论总归是不够光彩的,会被冠以:“长舌妇”或者“爱嚼舌头”的头衔。小心别人在背后议论我们是搬弄是非之人;

3. 如果我们所在的组织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这个环境的受害者。想想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有意见都不当面说,而是在背地里议论我们,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彼此之间相互不信任,这种环境该有多压抑,你会很想逃离这个环境。

因此,呼吁大家要管住自己的嘴,不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这也是一种自律的表现。当然,因为工作或者其他需要,评价某些人在所难免,希望我们的评论不光能够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时候说出来,也可以当着当事人的面说,甚至可以通过话筒广播出来。开口之前,告诉自己:我面前有个话筒,它是开着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筒永远开着”~不要背后议论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