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十四)

一、定义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也叫政策模式(Policy Pattern),其定义为:定义一组算法, 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二、类图及角色

策略模式(十四)_第1张图片

1. Context 封装角色

    类似于锦囊妙计的锦囊,它也叫做上下文角色, 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 屏蔽高层模块对策略、 算法的直接访问,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public class Context {
    //抽象策略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构造函数设置具体策略
    public Context(Strategy _strategy) {
        this.strategy = _strategy;
    }
    //封装后的策略方法
    public void doAnythinig() {
        this.strategy.doSomething();
    }
}

2. Strategy 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通常为接口,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和属性。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策略模式的运算法则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3. ConcreteStrategy 具体策略角色

实现抽象策略中的操作, 该类含有具体的算法。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1的运算法则");
    }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2的运算法则");
    }
}

4. 模拟场景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声明一个具体的策略
        Strategy strategy = new ConcreteStrategy1();
        //声明上下文对象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strategy);
        //执行封装后的方法
        context.doAnythinig();
    }
}


三、优缺点

  • 优点
  1.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
  2.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
    假设一个策略家族有5个策略算法,一会要使用A策略,一会要使用B策略,怎么设计呢?使用多重的条件语句?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而且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强。使用策略模式后,可以由其他模块决定采用何种策略,策略家族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就是封装类,简化了操作,同时避免了条件语句判断。
  • 缺点
  1. 策略类数量增多
    如果系统中的一个策略家族的具体策略数量超过4个,则需要考虑使用混合模式,解决策略类膨胀和对外暴露的问题,否则日后的系统维护就会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2.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
    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哪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这与迪米特法则是相违背的,我只是想使用了一个策略,我凭什么就要了解这个策略呢?那要你的封装类还有什么意义?这是原装策略模式的一个缺点,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四、应用场景

  1.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2.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3.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五、策略模式扩展——策略枚举

1. 以枚举的形式管理每一个具体的策略,例如

public enum Calculator {
    // 加法运算
    ADD("+") {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 减法运算
    SUB("-") {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String value = "";
 
    // 定义成员值类型
    private Calculator(String _value) {
        this.value = _value;
    }// 获得枚举成员的值
 
    public String getValue() {
        return this.value;
    }// 声明一个抽象函数
 
    public abstract int exec(int a, int b);
}

2. 然后模拟一个场景调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输入的两个参数是数字
        int a = Integer.parseInt(args[0]);
        String symbol = args[1]; // 符号
        int b = Integer.parseInt(args[2]);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参数为: " + Arrays.to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为: " + a + symbol + b + "=" + Calculator.ADD.exec(a, b));
    }
}

3. 运行结果

输入的参数为: [100, +, 200]
运行结果为: 100+200=300

4. 总结

    代码很清晰简单,也是面向对象的,看看这条语句:Calculator.ADD.exec(a, b) 是不是类似于“拿出计算器(Calculator),对a和b进行加法运算(ADD),并立刻执行(exec)”,这与我们日常接触逻辑是不是非常相似。

  • 注意
    策略枚举是一个非常优秀和方便的模式,但是它受枚举类型的限制,每个枚举项都是public、final、static的,扩展性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因此在系统开发中,策略枚举一般担当不经常发生变化的角色。


查看更多:设计模式分类以及六大设计原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