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什么是艾灸?
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灸法,通常针和灸并用,称为针灸;
那么艾灸就是指以艾叶作为主要的施灸材料,利用艾叶燃烧的温和热力刺激体表腧穴,通过经络传导,籍以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运行(调气)的作用,从而治疗疾病或者养生保健的一种自然疗法。
新针灸学:是由于它激发和调整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于依靠集中在一定穴位上的温热刺激,通过神经传导的反射作用而达到的,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这种作用的机制是艾灸具有调整脏腑组织功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系统的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还可以弥补中药和针灸的不足。
自古便有“知药不知针,知针不知灸,不足为上医”这样的说法。
《本草纲目·卷十五》明确记载“灸之则可透经脉,而治百科病邪”。
《医学入门》: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既然灸之则可透经脉,那么为什么要用“艾”来灸呢?
灸法在中医养生治病中使用的材料并不是只有艾这一种原料,在历史上,几乎能够发热的材料人类都曾经尝试用于灸法治病健身中,古代记载的有比如桑枝、桃枝、灯芯草、线香等材料,近现代出现了红外灸等灸法。但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艾灸具有其它灸法不能替代的独特优势,成为人们养生治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草纲目》记载
“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 ,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 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本草正》记载
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叶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 ,渗透诸经 ,起到治疗作用;也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 ,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 ,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艾灸需要艾叶,没有艾叶参与的灸疗不会是艾灸!
艾灸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穴位的选取。
经络腧穴是艾灸施术的部位,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是由艾灸理化作用和经穴特殊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的。
艾灸的药性作用和温热作用只有作用于经络腧穴,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例如,艾灸保健作用的产生是与强壮作用穴位结合的结果;艾灸作用于关元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艾灸作用于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作用;艾灸作用于阿是穴可起到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的作用等等。
【一】【艾灸禁忌】
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直接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及艾灸的禁忌症,大家在选择艾灸前要先看到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艾灸这种方法。
【二】施灸的顺序
临床上一般是:
先灸上部 → 后下部;
先灸背腰部 → 后灸胸腹部;
先灸头部 → 后灸四肢;
先灸阳经穴位 → 后灸阴经穴位;
施灸量先少 → 后逐步增加。
如不按顺序施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面烘热,口干咽燥等不适感。在施灸时还需结合病情,因病制宜,不可拘泥。
如果您在阅读本文过程中,遇到任何困惑与不解,可以加微信(电话同号):18057646590告诉我们哦,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悉心解答。
或者您希望我们明天推送什么内容的文章,尽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哦~我们会认真采纳您的意见,也许明天就会为您推送私人订制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