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赞唐诗之不避讳”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333天)

1943年9月9日(四)湄潭,晨阴,下午晴。min.16.7°,max.25.5°。

  时事: 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晨五点半起。八点至理学院办公室。郑晓沧来谈。又苏步青来。知一日陈建功与朱良璧结婚,请客达十二桌之多。吴润苍与陈鸿逵来,为贵州大学转来广东女学生黄小玲说情,其分数39.8 ,欲通融一下,转我校二年级,未准许之。晚上黄自己来讲,也未同意。

        中膳后睡一小时。午后由北门徒步至双修寺,晤王淦昌。时双修寺有八棵桂花已开,飘香四溢。系里花十万元所购之柴油机正在装配中。

        回晤卢亦秋。晚膳徐思衡在,中膳薛禹谷在,皆竺梅之同学。

  晚孙稚荪来谈,看他写的关于维他命C的文章。说蔬菜中以辣椒与豌豆苗含量最高……其结果与罗登义所做维他命P( 见八月十二日记)试验大不相同。孙之文章系与李爰华、郭俊秣合作,刊于1941 年的《中国化学》杂志。

  续阅《容斋随笔》,讲唐诗之无避讳。白居易《长恨歌》,元禛《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甫的诗,在讽谏方面更多,如《兵车行》、《新安吏》、《石濠吏》、《新婚别》、《哀江头》、《丽人行》,终篇皆是,今之诗人则不敢也。

  阅《梦溪笔谈》卷十一,古时驿站传递有种等级,一是步递,二是马递,三是急脚递。急脚递最快,日行四百里。

      (遵义湄潭,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应该去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共同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赞唐诗之不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