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人们都会思考许多问题,策划要做的各种事情,更要为生活美好而对自己行动做抉择。有些事情必须经严谨推理方可认知,而极大多数事情则凭直觉就可以处理。还有一些事情长期积郁心中,百思不解,突然某天萌发灵感,一下子豁然开朗。人类的这些思考、策划、抉择心理称思维运动,研究思维运动机理和规律的学问称思维科学,这是科学家正在探索的领域。
根据人在思维时的思想意识形态,中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院士将思维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这是指依靠抽象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进行演绎推理的思维模式。第二种是直觉思维,也称形象思维;这是指依靠感性、知性概念和经验对事物的是非进行判断的思维模式。第三种是顿悟思维,也称灵感思维;这是指由意识内沟通与内交叉萌生的某个念头。这是从人们日常思维活动表象形态所作的分类,下面我们从思维的三种表象形态入手,论述思维与逻辑的关系。
信息的概念和秩序
宇宙和世界的运行有其独特规律,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归纳起来只有两样共同的东西:一是信息的概念;二是信息的秩序。人们在对事物思维时,首先须将事物传递的各种信息形成概念,然后根据概念与概念之间相互关系判断事物运动的因果关系。信息就是概念,秩序就是逻辑。因此,概念和逻辑是维系人类思想活动(思维)的本质要素。
任何一个正常人,无论以何种模式思维,都需要依靠概念和逻辑,没有这两样东西支持,就无法思维。根据事物类别不同,客观存在的信息和秩序有三种形态:一是从事物本体直接传递出来,可被视、听、触、味、嗅觉(五官)和心觉(第六感)直接感受到的的信息和秩序,这是一种不受知性、理性干扰的感性意识,根据生物个性不同,感性意识的范畴和层次也不同。二是生物对本体信息和秩序的映射,不同个体对映射信息和秩序有不同意识,这种映射意识称知性意识,生物可将自己的知性意识作为生存活动依据刻录下来,并传授给下一代。三是人文形态的信息和秩序,这是人对映射意识的思想,各人的经验和知识取向不同,思想意识也有差异,这种有差异的思想意识称理性意识,人可以将自己的理性意识纪录、加工,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这三种形态又各有两种运动方式:一是位置移动,二是结构变动。
动体的守恒秩序
事物在移动位置时传递的信息称“动体”信息,包括本体信息、意识信息、人文信息三种。三种信息在移动位置时所遵循的秩序是:本体信息在移动时,表现为事物在惯性或外力作用下,属性必须守恒或等价转移。意识信息在移动时,表现为生物在记忆、遗传、教唆时尽量做到不遗漏。人文信息在移动时,表现为人们在记录、复制、传播、交流时尽量不丢失、不添加。
可见,移动信息在传递时,所遵循的秩序是总属性守恒,这种秩序称量变逻辑,现代人已将其高度抽象,发明了形式逻辑和数学,用于对移动信息的理性思维,近代科学用守恒秩序创建了各类“动体”力学理论。
变体的平衡秩序
事物在结构变动时传递的信息称“变体”信息,也包括本体信息、意识信息、人文信息三种,这三种信息所遵循的秩序是:本体信息变动时,表现为事物内部结构解体、重组;内部结构革新时,必定会选择新的平衡。意识信息变动时,表现为生物接纳更有利于自稳定、自组织的信息,其本质是选择更安全、更美好的平衡。
人文信息变动时,表现为人类社会的观念革新、理论创新、科学革命、社会革命等思想意识形态变动。观念革新时追求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理论创新时追求理论自洽,知识与实验一致;科学革命时追求对更广阔领域、更深层次事物演化规律的认知;社会革命时追求生存环境公平正义。所有这些思想意识变动的本质,是追求更加美好的平衡。
可见,变动信息传递时所遵循的秩序是追求平衡,这种秩序称质变逻辑,东方古代圣人已将其高度抽象,发明了先验逻辑易学,用于对变体信息的理性思维,中国古人用这种理性创建了各类变体力学理论。这是在演绎宇宙诞生和演化时第一重要的思维模式,在阅读正文之前必须掌握其要领。
事物变动每一个人都会遇得到,一般都能处理得很好。仔细观察人们对事物变动运动的处理方法和动机,我们可以看到,追求美好平衡是普适规律,也是生物世界和人类的生存逻辑。平衡就是舒适稳定,就是先定的和谐;对于人来说,美好的平衡就是幸福。因此,人们在处理变动事件时,总是选择使事态向最有利于安全、最有利于人类幸福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对更高级、更美好平衡的追求心理,也是康德哲学中“自由意志”的原动力。
思维背后的逻辑
透过思维表象模式,人们会发现,无论你用何种模式思维,都离不开支配思维的逻辑。思维背后的逻辑只有两大类,一是平衡,二是守恒,人们按照这两大类秩序进行思想活动。
平衡与守恒,是宇宙和世界的固有秩序。经验和实验证明,只要动体内部结构不解体或重组,它的属性总量永远守恒,既不会丧失,也不会增加。倘若某项属性出现不守恒(量变),则必定会在其他等价属性中找到丧失或增加的原因,这是数学处理动体力学之精髓。
对于变体运动,虽然在各个领域中人们一直在思维并进行处理,但主流科学尚未将其纳入公理体系,由于没有纳入公理体系,现代人将这种思维认为是没有逻辑的“直觉”和“顿悟”。其实,直觉和顿悟是人们对变体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表面看只依靠概念,不需要逻辑,那是很大的误解。
变体运动受平衡律支配,易学中的平衡是互补对称平衡,不是绝对的镜面对称平衡。平衡是变体内部要素之间或变体与变体之间的结构秩序,不同类型的要素集合后,有不同的集合态势,这种集合态势的秩序只能感受,不可测量。于是,人们就用直觉感受或顿悟开窍的方法来处理。直觉感受与顿悟开窍虽然都是非理性的,但其背后的逻辑,依然是对平衡秩序的把握。
把握变体运动不像把握动体运动那样容易,在把握动体运动时,人作为主体,和客体是分离的,只要站在客体外面观察测量,拿到数据后,列出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就可以。而在把握变体运动时,人作为主体,思维时始终要深入到变体内部来观察客体的平衡状态,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平衡状态做出逻辑判断。因此,这是一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自我反馈过程。
在没有形成公理之前,直觉者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对变体进行逻辑判断,所把握的平衡是主观意识认定的秩序,或人文环境的约定秩序。主观意识秩序因人而异,人文环境的约定秩序也因时、因地而异。人、地、时不同,逻辑也不同。不同不等于没有逻辑,如果直觉者没有对秩序的感受,绝对不可能有任何思维发生。
人类主观意识的积累并集合,形成人文秩序。人文秩序往往被强者主观意志强奸,不一定符合公理。譬如,托勒密的地心说与哥白尼的日心说之争,在经院哲学和神学逻辑统治时期,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曾因捍卫日心说而被教廷判处火刑,成为捍卫真理的殉道者。人文世界的逻辑五花八门,需要用自然和人文公理来统一。
用公理统一后的逻辑,思想者(主体)就可根据逻辑模型对客体进行演绎推理。此时,作为主体的人,就可以站在模型外面来把握客体的结构变动和演化规律。这就是八卦模型用于演绎事物结构的优势所在。
对于不能站在宇宙之外观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家,对于不能站在大脑之外观察大脑思维的思维科学家,这种逻辑知识特别有用,它能将研究者从需要进行自我反馈的客体中分离出来,站在宇宙和大脑外面,认知宇宙的自组织过程和大脑的思维过程。
公理是人类公认的宇宙绝对秩序,超越一切,不受主观意志干扰。自然界和与人文社会的公理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美好平衡和总属性守恒两大类,只是概念的名称不同而已。
目前最需要的是将平衡公理纳入科学思维体系,主流科学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需要易学界同仁和对东方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共同推进。
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思想意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惯用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概念和约定成俗的规矩(人文秩序),结合自己的性格(内禀秩序)进行。这种思维虽然也依靠概念和秩序(逻辑),但所用概念是个别信息的概念,所用秩序是特殊主体和环境的人文秩序,没有普适性;思维的形态和结果也因人而异。此类日常的思想意识活动属于非理性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规律在拙著《易学人格学》中已有较详细论述,重点介绍了用理性的先验逻辑把握非理性的心理活动方法,读者可以参考阅读。
理性思维是人类通向真理之巅的思想武器,须有从复杂性中寻找简单性,用简单性把握世界复杂性的洞察力。人类的理性可将概念和秩序用一个简明模型表达出来,只要一看模型,就知道事物演化的因果关系。用简明模型来表达复杂世界的因果关系,必须将概念和秩序高度抽象,否则,无法实现这种能力。所以,理性思维所用的概念和秩序,都必须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和符号,这就是由人类思想意识创造的逻辑学。逻辑学有两类存在形态,一类是遵循守恒秩序抽象而成的概念和符号系统,称数学;另一类是遵循平恒秩序抽象而成的概念和符号系统,称易学。
思维科学当前的任务是尽快将“变体”运动秩序归纳成一门新兴逻辑学,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解除现代科学的困惑都有帮助。将这两类逻辑学融合起来构建理论,也许就能克服目前科学和人文方面的诸多弊端。
两类逻辑学
逻辑就是秩序;既然客观世界有“动体”和“变体”两类秩序,那么,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逻辑就有两类。认识“动体”运动时,可用表述守恒秩序的数学逻辑;认识“变体”运动时,可用表述平衡秩序的易学逻辑。
A.形式逻辑和数学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著名逻辑学家乔治·布尔(GeorgeBoole)写了一本书,叫《思维法则研究》(The Laws of Thought)。在这本书中,布尔试图把人类思维简化为一些数学运算,他发明了一种语言,用于描写和处理各种逻辑命题,并确定其真伪与否,这种语言称为布尔代数。
布尔代数在表示逻辑运算的方程中以变量取代数字,变量代表“非真即假”的命题。从二值逻辑命题(非真即假)到更复杂的逻辑命题,人们试图都通过布尔代数写出,并加以证明或证伪。
二十世纪中叶,美国著名应用科学家、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潜心于制造一种能模仿人类思维的机器,他按布尔代数逻辑变量值的真或假,与电子开关的闭合或断开对应,香农提出了一种方法,可将任意布尔代数表达式转化为一系列开关的布局。于是,出现了近代科学中十分重要的“信息论”这门二进制数学分支,奠定了当代计算科学的基础。
新兴计算科学不仅继承了传统代数处理有形“动体”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将守恒秩序拓展到思维领域,以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充足理由律为指南,发明了一种能够模仿人类(形式化)思维的机器——电脑。
目前为止,电脑除了对“变体”包括“辩证思维”传递的信息和秩序尚没有处理能力外,已较完美地抽象了“动体”包括“形式思维”传递的信息和秩序,为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数学逻辑中尚不包括对变体信息的处理法则,也不包括对直觉思维信息的识别、归纳、演绎,其理性是不完备的。目前最紧迫需要易学进入逻辑体系的学科,当属心理学和物理学。
这两门科学是人类认知宇宙和世界的基础,由于现代科学尚未触及到“变体”的思维逻辑,故20世纪初那场科学革命所遗留的颠覆人们观念的难题,至今仍无法解开,造成很大思想混乱。思维科学是基础科学的基础,它的滞后,已使现代科学在长夜中摸黑走了一个多世纪。
B.先验逻辑易学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先秦圣人伏羲氏留下了太极图和八卦图,这一精美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一直是人们追索神秘易学八卦内核的灵魂。后来,中古周文王、周公演绎复卦,撰写《周易》,成为后人追寻神秘八卦符号构成原理唯一有文字记载的重要文献。
事实上,《周易》的内核是远古圣人应用了一个普适全宇宙的“对当互补”公理,八卦图、太极图是此公理对变体运动秩序的抽象。通过用心理学解释《周易》,它的思维模式也就很清晰地展示了出来。从《周易》卦爻辞中,完全可以提炼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逻辑定律。
变体运动遵循平衡秩序,是一种表达要素之间“势平衡”的逻辑体系,它随势而动,因不平衡而重组,因平衡而形成定态事物。这种平衡不是数学中镜面对称绝对平衡,而是依然保留作用势的互补对称平衡,故称“势平衡”。
质量和数量相同的要素,由于各自所持有的“态势”不同,集合时就会出现不同“势平衡”下的集合态势。规范这种集合态势时,数学集合论无法描述,需要用易学的八卦符号来抽象。八卦就是事物结构要素“集合态势”的抽象符号,尽管它不可计算,但这是一种很规范、准确率很高的定性思维工具。
中国古人用对当互补公理为我们构建了心理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养生学知识体系,还构建了治国安邦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其价值无可估量。
易学是在平衡中寻找因果关系的逻辑,可轻易处理概念模糊(混序)命题、图灵停机(抉择)命题、罗素自集(自组织)命题,其科学价值虽然尚未被现代主流科学接纳,但它的真理性是绝对的、永恒的。
直觉:观象识性
多数人认为,直觉思维是没有法则的形象思维(Imaginal thinking),不属于科学理性范畴的知识体系。诚然,在没有形成抽象概念和抽象秩序之前,直觉思维仅仅是对个别事件、个别环境下的信息和秩序的认知,尚不能达到抽象理性高度。
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直觉思维出现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除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用这种模式思维外,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科学家,所有从事创作、创新活动的人,都离不开直觉思维。那么,在直觉思维背后,是否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在支配着思想者的思维活动?答案是肯定的,有。这力量来自于宇宙固有的平衡秩序。
日常的直觉思维,特别是抉择思维,是人对思维对象属性及其平衡状态的直观感受,这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对平衡秩序的默认过程。在感受中,人的知性意识就会体悟到,只有相对平衡的事物才是美好的、安全的,是可认同、可接纳、可操作的,否则,会予以排除、否定或放弃。
创新活动的直觉,主要体现的是“想象思维”。在思维者的想象中,凭直觉选择对象,思想者虽然超脱于现实,驰骋在感兴趣的领域,但在潜意识中,依然离不开对“平衡”的追求;否则,将是空耗岁月,创作垃圾。
人文世界的信息和秩序是人类主观意识的积累,其中有珠宝,也有垃圾。随着社会演进,在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科学家推动下,不断清除垃圾,创新观念,革新主观意识,诱导人类逐步向真理靠近。可见,直觉思维所遵循的原则,是人们对主观意识中平衡秩序的敬畏。
易学的生命力
在前面发布的《科学和神学》中,我们从量子论发现的虚体元素ih及其时空结构λ=ict出发,用易学演绎出了五种自然神。这些实在元素的性质,基本上能解释现代物理学所遇到的主要前沿难题。又发布了《周易趣谈》和对物理学“老三论”的新阐述,以及用周易逻辑对几个大家熟悉的公众人物心理做了演绎分析。得到的结论和所用的方法,对现代科学走出困境,也许有一定启迪作用。
易学生命力的根基在于它的科学性。本文从《思维本质要素》入手,阐明易学是基于平衡公理的另一类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将它挖掘出来,献给人类科学,这是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宇宙和世界的运行受平衡秩序支配,思维本身就是变体运动,也摆脱不了受这一秩序支配。引入平衡公理的抽象符号八卦后,对八卦观象演绎,也是属于有理性的思维模式。此时,直觉就不仅仅是形象思维,而是一种“观物取类”、“观象识性”的逻辑推理。
在此基础上,根据平衡公理,将进一步阐述“思维的起源”,这不仅是哲学问题,也是钱学森先生设想的“思维科学”问题。
我们有信心预测,公理化的直觉思维抽象形态,就是易学的阴阳八卦。钱学森前辈生前特别关注把直觉思维公理化,中国的思维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做这件事情,深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易学很可能会像数学那样,在不久将来,普及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并当作常识来应用。到那时,一部像数学一样人人皆知、家户俞晓的新理性乐章,也许会在全球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