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


非常让人欣慰的是这样的谣言在网络上的蔓延很快便得以遏制,大家可能已经看到几乎不再有人传播诸如“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之类谣言了。这应该归功于临淄区公安局及时的辟谣并将信息尽可能透明。当然,这也证明,面对谣言,来自权威部分的信息多么重要!


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_第1张图片
一不小心,就是帮凶!

“雪宫少年杀人事件”是个事实:6月5日18时50分许,雪宫中学初三学生秦某将其同班同学马某杀害,地点是淄博市临淄区一个叫“临园”的生活区。我的父母和姐姐就生活在这个小区内,离案发现场不远。

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_第2张图片
这就是临园旁边受害者放学必经之路,止于那一刻!

得知我昨晚回老家就住临园,很多人来了兴趣,通过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我知道“临园”已名声在外,当然这就像无人会想到“雪宫”是战国时齐宣王的离宫,而只是成了“少年杀人”的代名词。

我不知道该如何满足别人的兴趣,但觉得无论作为一个临淄人,还是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就这个悲剧所产生的谣言,从心理角度啰嗦几句。

的确,“雪宫少年杀人事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太多的谣言,传播最广的就是那句“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事实是,在初中近三年的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杀人者的成绩一直优于被害人,不存在两人分列第一名、第二名的情况),其次是“父母正在找关系为杀人者做精神病鉴定”(此谣言散布者已被行政拘留三日),另外还有诸如“杀人者曾警告被杀者说,如果你考试成绩高我一分我就捅你一刀,结果前不久考试高了13分,就捅了13刀”之类。

我的特别关注并非因为这一悲剧发生在我的家乡,而是在第二天就有朋友告诉我,说杀人者的父母是教师,而且在学校内从事学生的心理辅导!当时她还对我感慨:“你们这些做心理工作的,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

这让我很崩溃,尤其是“你们”两个字。

谣言在我的关注中似乎传播得特别迅速与广泛,一开始我还做些解释或者嘱咐自己的学生和朋友别信别传之类,但很快我就发现这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_第3张图片


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_第4张图片
来自于家乡的某位学员


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_第5张图片
来自于青岛的某位朋友

由于戴着社会心理学的眼镜,接下来,我竟能够清晰地看到了流言式、集束式和偶然式这三种非正式沟通的典型形式,以及从众、模仿、暗示、社会感染等书本上描述过的现象,而这些,不但让我验证着理论,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_第6张图片
就是这样!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F.H.奥尔波特指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即一个事件越重要,情境越模糊,就越容易产生谣言。

拿这个公式与现实对比,我感到真是对极了!

教育是当代的热点,自然十分重要;尽管“雪宫少年杀人事件”是个公开的事实,但大众对具体的细节却难以清楚。于是,谣言的产生便不可避免。

非常让人欣慰的是这样的谣言在网络上的蔓延很快便得以遏制,还不到十天,大家可能看到几乎已经不再有人传播诸如“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之类谣言了。这应该归功于临淄区公安局及时的辟谣并将信息尽可能透明。当然,这也证明,面对谣言,有来自权威部分的信息是件多么重要的事!


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_第7张图片
权威发布

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传播谣言?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单从社会心理学的从众角度来分析,原因就有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等,而影响从众的因素也与群体、个体人格、情境的明确性,以及性别、智力等有关。但,如果一言以蔽之,可以认为传播谣言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人对于所接受的信息缺乏批判能力。

正因为如此,心理学家对奥尔波特的公式给予了修正,认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的批判能力。

的确,对于传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公众的批判力,谣言遇智者而止。


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_第8张图片
让谣传者付出代价!

我常常提醒自己和学生们:亲眼所见的都不一定真实,更何况是听说的或通过文字读来的呢?在不明真相的情境下,保持沉默可能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只是,保持沉默太难了!

看,“雪宫少年杀人事件”发生后我一直保持沉默,今晨终于难以忍受又啰嗦了这么多,只是采用了辟谣的形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