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on hadoop方案(2)

8个值得关注的SQL-on-Hadoop框架
数据的操作语言是SQL,因此很多工具的开发目标自然就是能够在Hadoop上使用SQL。这些工具有些只是在MapReduce之上做了简单的包装,有些则是在HDFS之上实现了完整的数据仓库,而有些则介于这两者之间。这样的工具有很多,来自于Shoutlet的软件开发工程师Matthew Rathbone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工具并对各个工具的应用场景和未来进行了分析。
Apache Hive
Hive是原始的SQL-on-Hadoop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开源的Java项目,能够将SQL转换成一系列可以在标准的Hadoop TaskTrackers上运行的MapReduce任务。Hive通过一个metastore(本身就是一个数据库)存储表模式、分区和位置以期提供像MySQL一样的功能。它支持大部分MySQL语法,同时使用相似的 database/table/view约定组织数据集。Hive提供了以下功能:
Hive-QL,一个类似于SQL的查询接口
一个命令行客户端
通过中央服务支持元数据共享
JDBC 驱动
多语言 Apache Thrift 驱动
一个用于创建自定义函数和转换的Java API
何时使用它?
Hive是一个几乎所有的Hadoop机器都安装了的实用工具。Hive环境很容易建立,不需要很多基础设施。鉴于它的使用成本很低,我们几乎没有理由将其拒之门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Hive的查询性能通常很低,这是因为它会把SQL转换为运行得较慢的MapReduce任务。
Hive的未来
Hortonworks 目前正在推进Apache Tez 的开发以便于将其作为新的Hive后端解决现在因为使用MapReduce而导致的响应时间慢的问题。
Cloudera Impala
Impala是一个针对Hadoop的开源的“交互式”SQL查询引擎。它由Cloudera构建,后者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Hadoop供应商之一。和Hive一样,Impala也提供了一种可以针对已有的Hadoop数据编写SQL查询的方法。与Hive不同的是它并没有使用MapReduce执行查询,而是使用了自己的执行守护进程集合,这些进程需要与Hadoop数据节点安装在一起。Impala提供了以下功能:
ANSI-92 SQL语法支持
HIVE-QL支持
一个命令行客户端
ODBC 驱动
与Hive metastore互操作以实现跨平台的模式共享
一个用于创建函数和转换的C++ API
何时使用它?
Impala的设计目标是作为Apache Hive的一个补充,因此如果你需要比Hive更快的数据访问那么它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特别是当你部署了一个Cloudera、MapR或者Amazon Hadoop集群的时候。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Impala的优势你需要将自己的数据存储为特定的文件格式(Parquet),这个转变可能会比较痛苦。另外,你还需要在集群上安装Impala守护进程,这意味着它会占用一部分TaskTrackers的资源。Impala目前并不支持YARN。
Impala的未来
Cloudera 已经开始尝试将Impala与YARN集成,这让我们在下一代Hadoop集群上做Impala开发的时候不再那么痛苦。
Presto
Presto是一个用Java语言开发的、开源的“交互式”SQL查询引擎。它由Facebook构建,即Hive最初的创建者。Presto采用的方法类似于Impala,即提供交互式体验的同时依然使用已有的存储在Hadoop上的数据集。它也需要安装在许多“节点”上,类似于Impala。Presto提供了以下功能:
ANSI-SQL语法支持 (可能是ANSI-92)
JDBC 驱动
一个用于从已有数据源中读取数据的“连接器”集合。连接器包括:HDFS、Hive和Cassandra
与Hive metastore交互以实现模式共享
何时使用它?
Presto的目标和Cloudera Impala一样。但是与Impala不同的是它并没有被一个主要的供应商支持,所以很不幸你在使用Presto的时候无法获得企业支持。但是有一些知名的、令人尊敬的技术公司已经在产品环境中使用它了,它大概是有社区的支持。与Impala相似的是,它的性能也依赖于特定的数据存储格式(RCFile)。老实地说,在部署Presto之前你需要仔细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支持并调试Presto,如果你对它的这些方面满意并且相信Facebook并不会遗弃开源版本的Presto,那么使用它。
Shark
Shark是由UC Berkeley大学使用Scala语言开发的一个开源SQL查询引擎。与Impala和Presto相似的是,它的设计目标是作为Hive的一个补充,同时在它自己的工作节点集合上执行查询而不是使用MapReduce。与Impala和Presto不同的是Shark构建在已有的 Apache Spark数据处理引擎之上。Spark现在非常流行,它的社区也在发展壮大。可以将Spark看作是一个比MapReduce更快的可选方案。Shark提供了以下功能:
类似于SQL的查询语言支持,支持大部分Hive-QL
一个命令行客户端(基本上是Hive客户端)
与Hive metastore交互以实现模式共享
支持已有的Hive 扩展,例如UDFs和SerDes
何时使用它?
Shark非常有趣,因为它既想支持Hive功能又想极力地改善性能。现在有很多组织正在使用Spark,但是不确定有多少在用Shark。我并不认为它的性能能够赶上Presto和Impala,但是如果你已经打算使用Spark那么可以尝试使用一下Shark,特别是Spark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主要供应商所支持。
Apache Drill
Apache Drill是一个针对Hadoop的、开源的“交互式”SQL查询引擎。Drill现在由MapR推动,尽管他们现在也支持Impala。Apache Drill的目标与Impala和Presto相似——对大数据集进行快速的交互式查询,同时它也需要安装工作节点(drillbits)。不同的是Drill旨在支持多种后端存储(HDFS、HBase、MongoDB),同时它的一个重点是复杂的嵌套数据集(例如JSON)。不幸的是drill现在仅在Alpha阶段,因此应用还不是很广泛。Drill提供了以下功能:
ANSI SQL兼容
能够与一些后端存储和元数据存储交互(Hive、HBase、MongoDB)
UDFs扩展框架、存储插件
何时使用它?
最好别用。该项目依然在Alpha阶段,因此不要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它。
HAWQ
Hawq是EMC Pivotal 公司的一个非开源产品,作为该公司专有Hadoop版本“Pivotal HD”的一部分提供。Pivotal宣称Hawq是“世界上最快的Hadoop SQL引擎”,已经发展了10年。然而这种观点难以得到证实。很难知道Hawq到底提供了哪些特性,但是可以收集到下面这些:
完整的SQL语法支持
能够通过Pivotal Xtension框架(PXF)与Hive和HBase互操作
能够与Pivotal GemFire XD(内存实时数据库)互操作
何时使用它?
如果你使用由Pivotal公司提供的Hadoop版本那么就使用它,否则不使用。
BigSQL
Big Blue 有它自己的Hadoop版本,称为Big Insights。BigSQL作为该版本的一部分提供。BigSQL用于使用MapReduce和其他能够提供低延迟结果的方法(不详)查询存储在HDFS中的数据。从BigSQL的文档中可以了解到它大概提供以下功能:
JDBC和ODBC 驱动
广泛的SQL支持
可能有一个命令行客户端
何时使用它?
如果你是IBM的客户那么就使用它,否则不使用。
Apache Phoenix
Apache Phoenix是一个用于Apache HBase的开源SQL引擎。它的目标是通过一个嵌入的JDBC驱动对存储在HBase中的数据提供低延迟查询。与之前介绍的其他引擎不同的是,Phoenix提供了HBase数据的读、写操作。它的功能有:
一个JDBC驱动
一个命令行客户端
批量加载数据的机制
能够创建新表,或者映射到已有的HBase数据
何时使用它?
如果你使用HBase那么就使用它。尽管Hive能够从HBase中读取数据,但是Phoenix还提供了写入功能。不清楚它是否适合产品环境和事务,但是作为一个分析工具它的功能无疑足够强大。
Apache Tajo
Apache Tajo项目的目的是在HDFS之上构建一个先进的数据仓库系统。Tajo将自己标榜为一个“大数据仓库”,但是它好像和之前介绍的那些低延迟查询引擎类似。虽然它支持外部表和Hive数据集(通过HCatalog),但是它的重点是数据管理,提供低延迟的数据访问,以及为更传统的ETL提供工具。它也需要在数据节点上部署Tajo特定的工作进程。Tajo的功能包括:
ANSI SQL兼容
JDBC 驱动
集成Hive metastore能够访问Hive数据集
一个命令行客户端
一个自定义函数API
何时使用它?
虽然Tajo的一些基准测试结果非常漂亮,但是基准测试可能会有一些偏见,不能对其完全信任。Tajo社区现在也不够繁荣,在北美也没有主要的Hadoop供应商支持它。但是如果你在南韩,Gruter 是主要的项目赞助者,如果你使用他们的平台那么可能会得到他们良好的支持,否则的话最好还是使用Impala或者Presto这些引擎。

大数据是现在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从工程或者技术的角度来看,大数据的核心是如何存储、分析、挖掘海量的数据解决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一个工程师或者分析师来说,如何查询和分析TB/PB级别的数据是在大数据时代不可回避的问题。SQL on Hadoop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具。为什么非要把SQL放到Hadoop上? SQL易于使用;那为什么非得基于Hadoop呢?Hadoop架构具备很强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本文从技术架构和最新进展两个角度分析一下各种SQL on Hadoop产品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Hive、Tez/Stinger、Impala、Shark/Spark、Phoenix、 Hdapt/HadoopDB、Hawq/Greenplum。
在互联网企业和有大数据处理需求的传统企业中,基于Hadoop构建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
通过Flume/Scribe/Chukwa这样的日志收集和分析系统把来自Apache/Nginx的日志收集到HDFS上,然后通过Hive查询。
通过Sqoop这样的工具把用户和业务维度数据(一般存储在Oracle/MySQL中)定期导入Hive,那么OLTP数据就有了一个用于OLAP的副本了。
通过ETL工具从其他外部DW数据源里导入的数据。
目前所有的SQL on Hadoop产品其实都是在某个或者某些特定领域内适合的,没有silver bullet。像当年Oracle/Teradata这样的满足几乎所有企业级应用的产品在大数据时代是不现实的。所以每一种SQL on Hadoop产品都在尽量满足某一类应用的特征。典型需求:
interactive query (ms~3min)
data analyst,reporting query (3min~20min)
data mining,modeling and large ETL (20 min ~ hr ~ day)
机器学习需求(通过MapReduce/MPI/Spark等计算模型来满足)
Hive
Hive是目前互联网企业中处理大数据、构建数据仓库最常用的解决方案,甚至在很多公司部署了Hadoop集群不是为了跑原生MapReduce程序,而全用来跑Hive SQL的查询任务。
对于有很多data scientist和analyst的公司,会有很多相同表的查询需求。那么显然每个人都从Hive中查数据速度既慢又浪费资源。如果能把经常访问的数据放到内存组成的集群中供用户查询那样效率就会高很多。Facebook针对这一需求开发了Presto,一个把热数据放到内存中供SQL查询的系统。这个设计思路跟Impala和Stinger非常类似了。使用Presto进行简单查询只需要几百毫秒,即使是非常复杂的查询,也只需数分钟即可完成,它在内存中运行,并且不会向磁盘写入。Facebook有超过850名工程师每天用它来扫描超过320TB的数据,满足了80%的ad-hoc查询需求。
目前Hive的主要缺点:
data shuffle时网络瓶颈,Reduce要等Map结束才能开始,不能高效利用网络带宽。
一般一个SQL都会解析成多个MR job,Hadoop每次Job输出都直接写HDFS,大量磁盘IO导致性能比较差。
每次执行Job都要启动Task,花费很多时间,无法做到实时。
由于把SQL转化成MapReduce job时,map、shuffle和reduce所负责执行的SQL解析出得功能不同。那么就有Map->MapReduce或者MapReduce->Reduce这样的需求,这样可以降低写HDFS的IO数量,从而提高性能。但是目前MapReduce框架还不支持M->MR或者MR->R这样的任务执行。
目前Hive主要的改进(主要是体现在 Hive 0.11版本上):
1. 同一条hive sql解析出的多个MR任务的合并。由Hive解析出来的MR jobs中有非常多的Map->MapReduce类型的job,可以考虑把这个过程合并成一个MRjob。https://issues.apache.org/jira/browse/HIVE-3952
2. Hive query optimizer(查询优化器是Hive需要持续不断优化的一个topic)
例如JOIN顺序的优化,就是原来一个大表和多个小表在不同column匹配的条件下JOIN需要解析成多个Map join + MR job,现在可以合并成一个MR job。
这个改进方向要做的就是用户不用给太多的hint,hive可以自己根据表的大小、行数等,自动选择最快的join的方法(小表能装进内存的话就用Map join,Map join能和其他MR job合并的就合并)。这个思路跟cost-based query optimizer有点类似了,用户写出来的SQL在翻译成执行计划之前要计算那种执行方式和JOIN顺序效率更高。
3. ORCFile
ORCFile是一种列式存储的文件,对于分析型应用来说列存有非常大的优势。
原来的RCFile中把每一列看成binary blob,没有任何语义,所以只能用通用的zlib,LZO,Snappy等压缩方法。ORCFile能够获取每一列的类型(int还是string),那么就可以使用诸如dictionary encoding, bit packing, delta encoding, run-length encoding等轻量级的压缩技术。这种压缩技术的优势有两点:一是提高压缩率;二是能够起到过滤无关数据的效果。
Predicate Pushdown:原来的Hive是把所有的数据都读到内存中,然后再判断哪些是符合查询需求的。在ORCFile中数据以Stripe为单元读取到内存,那么ORCFile的RecordReader会根据Stripe的元数据(Index Data,常驻内存)判断该Stripe是否满足这个查询的需求,如果不满足直接略过不读,从而节省了IO。
通过对ORCFile的上述分析,我想大家已经看到了brighthouse的影子了吧。都是把列数据相应的索引、统计数据、词典等放到内存中参与查询条件的过滤,如果不符合直接略过不读,大量节省IO。
4. HiveServer2的Security和Concurrency特性
HiveServer2能够支持并发客户端(JDBC/ODBC)的访问。
Cloudera还搞了个Sentry用于Hadoop生态系统的的安全性和授权管理方面的工作。这两个特点是企业级应用Hadoop/Hive主要关心的。
5. HCatalog Hadoop的统一元数据管理平台
目前Hive存储的表格元数据和HDFS存储的表格数据之间在schema上没有一致性保证,也就是得靠管理员来保证。目前Hive对列的改变只会修改 Hive 的元数据,而不会改变实际数据。比如你要添加一个column,那么你用Hive命令行只是修改了了Hive元数据,没有修改HDFS上存储的格式。还得通过修改导入HDFS的程序来改变HDFS上存储的文件的格式。Hadoop系统目前对表的处理是’schema on read’,有了HCatlog就可以做到EDW的’schema on write’。
6. Windowing and Analytics Functions的支持。
Tez/Stinger
Tez是一种新的基于YARN的DAG计算模型,主要是为了优化Hive而设计的。目前Tez/Stinger主要是Hortonworks在搞,他们希望以后把Hive SQL解析成能够在Tez上跑的DAG而不是MapReduce,从而解决计算实时性的问题。Tez的主要特点有:
底层执行引擎不再使用MR,而是使用基于YARN的更加通用的DAG执行引擎
MR是高度抽象的Map和Reduce两个操作,而Tez则是在这两个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丰富的接口。把Map具体到Input、Processor、 Sort、Merge、Output,而Reduce也具体化成Input、Shuffle、Sort、Merge、Processor、 Output。其实这个跟Spark有点类似了,都是提供更丰富的可操作单元给用户。
传统的Reduce只能输出到HDFS,而Tez的Reduce Processor能够输出给下一个Reduce Processor作为输入。
Hot table也放到内存中cache起来
Tez service:预启动container和container重用,降低了每次Query执行计划生成之后Task启动的时间,从而提高实时性。
Tez本身只是YARN框架下得一个library,无需部署。只需指定mapreduce.framework.name=yarn-tez
Tez/Stinger还有一个最重要的feature : Vectorized Query Execution ( 该feature在HDP 2.0 GA中会提供)。
目前Hive中一行一行的处理数据,然后调用lazy deserialization解析出该列的Java对象,显然会严重影响效率。Vectorized Query Execution把多行数据同时读取并处理(基本的比较或者数值计算),降低了函数调用的次数,提高了CPU利用率和cache命中率。
Hive->Tez/Stinger未来工作的主要方向:Cost-based optimizer,基于统计选择执行策略,例如多表JOIN时按照怎样的顺序执行效率最高。统计执行过程中每个中间表的Row/Column等数目,从而决定启动多少个MR执行。
Impala
Impala可以看成是Google Dremel架构和MPP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结构的混合体,目前主要是Cloudera在主导这个项目。
优点:
目前支持两种类型的JOIN:broadcast join和partition join。对于大表JOIN时由于内存限制,装不下时就要dump部分数据到磁盘,那样就会比较慢。
Impala各个任务之间传输数据采用的是push的方式(MR采用的是pull的方式),也就是上游任务计算完就会push到下游,这样能够分散网络压力,提高job执行效率。
Parquet列存格式,同时能够处理嵌套数据。通过嵌套数据以及扩展的SQL查询语义,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上避开了JOIN从而解决了一部分性能的bottleneck。
Cloudera Manager 4.6以后会有slow query的分析功能。
Runtime Code Generation
缺点:
Impala不会按照group by的列排序
目前不支持UDF,Impala 1.2即将支持Hive UDFs和Impala native UDFs and UDAs
不支持像Hive的Serializer/Deserializer,从而使得它做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数据的ETL工作比较麻烦。所以本质上讲Impala适合MR配合做ETL之后的查询工作。
由于Impala的设计初衷是short query,所以不支持fault tolerance。如果参与查询的某个node出错,Impala将会丢弃本次查询。
安全方面的支持还比较差。impalad之间传输的数据没有加密,不支持表或者列级别的授权。
每个PlanFragment执行尽量并行化,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容易。例如Hash Join需要等到其中一个表完全Scan结束才能开始。
虽然有这么多缺点,但是很多公司还是开始尝试Impala了。以百度为例,百度尝试把MySQL接入Impala的后端作为存储引擎,同时实现相应操作对应的PlanFragment,那么用户来的query还是按照原来的解析方法解析成各种PlanFragment,然后直接调度到对应的节点(HDFS DataNode/HBaseRegionServer/MySQL)上执行。会把某些源数据或者中间数据放到MySQL中,用户的query涉及到使用这部分数据时直接去MySQL里面拿。
Shark/Spark
由于数据能放到内存尽量放到内存,使用内存非常aggressive。优点是做JOIN时会比较快,缺点是占用内存太大,且自行管理内存,占用内存后不会释放。
由于Shark借用了Hive的codebase,所以在SQL,SerDes,UDF支持方面和Hive是完全兼容的。
支持从short query到long time query等不同粒度的查询,所以具有fault tolerance特性。
性能:特别简单的select…where查询,shark性能的提升不明显(因为hive也不怎么费时间)。但是如果查询比较复杂select…join…where…group by,hive的job数目会比较多,读写HDFS次数增多,时间自然会变长。当内存还足够大的时候shark性能是最好的,如果内存不够装下所有的数据时性能会下降,但还是会比Hive好很多。
Phoenix
Salesforce开源的基于HBase的SQL查询系统。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对于HBase client来说比较复杂的查询转换成一系列Region Scan,结合coprocessor和custom filter在多台Region Server上进行并行查询,汇总各个Scan结果。种种迹象表明,Phoenix应该不是个优化的OLAP系统,更像是一个用于简单单表查询,过滤,排序,检索的OLTP系统。
优点:
HBase默认存储的数据类型都是字符串,但Phoenix支持更多的数据类型。
使用JDBC操作数据,而不是HBase client API
在RegionServer端通过coprocessor过滤where条件,执行aggregation函数。比较Hive on HBase,Impala on HBase和Phoenix这三者的架构是相似的,不同点就是Hive on HBase和Impala on HBase都没有把coprocessor利用好,都是通过HBase client API把数据读到他们自己进程的内存之后才进行的filter, aggregation等操作。
从查询的角度来看HBase的column主要分为两类:primary key(row key column)和other columns。主要的不同是row key column能够利用Region Server的index, filter, sort等特性,而other columns没有这些特性,只能通过二级索引辅助做一些优化。Phoenix能够在HBase上创建二级索引用于优化条件查询(目前只支持在static table上建二级索引,一个更通用的HBase二级索引实现方法参考 https://github.com/Huawei-Hadoop/hindex)。
如果是row key column上的IN/OR/LIKE条件,可以通过Region Server的skip scan filter优化。
Dynamic columns支持。
AutoCommit=false时(默认是false)把所有操作先缓存在客户端,只有你显示commit时才一次批量提交到HBase,SQL解析优化全是在客户端做,这个有点事务的意思。
缺点:
不支持JOIN,考虑到HBase的设计初衷是尽量用冗余数据减少复杂的JOIN操作,实际上可以把相关数据都放在同一个表里,而不需要为了减少数据冗余,拆分到多个表中,所以很大程度也可以认为这不是一个缺点。
从架构上看也仅是把SQL转成HBase Client的API和coprocessor的调用,而且coprocessor还不适合大规模数据的传输,所以如果中间结果的数据量还是比较大的话性能问题还是很明显的。
这个缺点是所有的基于HBase的SQL系统都有的(包括Hive on HBase和Impala on HBase)。不管什么请求到HBase Region Server这边都得通过RegionScanner,这个接口不是面向OLAP型应用优化的存储文件读取接口。例如RegionScanner的实现里好多条件比较,是不利于全表扫描的。
还有个问题就是coprocessor的问题了,由于coprocessor和HBase Region Server是在一个JVM里面,所以当coprocessor计算逻辑非常复杂,中间结果数据量很大的时候会占用大量内存。同时coprocessor不是流式地读取数据,某些节点数据积累过多也会造成内存不够用的问题。
RoadMap:
JOIN支持,虽然有点不符合设计初衷,但是大家都支持,就我不支持,太过时了吧。
Transaction支持,通过参考 https://github.com/yahoo/omid的方法。
Online Schema Evolution,动态改变column的类型,rename等。
Hadapt/HadoopDB
架构和Hive相似,底层存储引擎有两种:HDFS和RDBMS(PostgreSQL),一个DataNode节点上有一个RDBMS节点。
提供两种接口:SQL和MR,SQL也是解析成MR job来执行的,所以总的来说执行引擎都是MR。
把多个MR任务,转换成单node上的SQL+一个MR(data shuffle),这个跟水平压缩,垂直压缩类似,尽量减少SQL解析出的MR task个数,减少任务之间写HDFS的IO数据量。把一个SQL拆解成两部分:适合SQL做的用单机SQL,不适合的用MR(data shuffle)
和Hive的不同点在于Hive只能操控HDFS上的数据,而Hadapt可以操控HDFS和RDBMS两种数据来源。对于RDBMS这个数据源来说,数据被预先load到分布式的RDBMS节点中,有统一的Catalog管理所有RDBMS中的数据。例如Map中的有些执行逻辑直接通过一个在RDBMS上执行的SQL来获得(修改InputFormat),然后使用MR来做JOIN/Group By。而且如果在数据被load到分布式PG节点上时分布情况正好符合group by/order by的条件,那么还省得通过MR的shuffle来做了。
Hadapt的本质还是把SQL解析成MR任务来做,所以Hive的有些缺点(启动时间长,JOIN效率较低)它也是具有的。还有如果想要join/group by/order by能够在RDBMS数据源之间高效执行,还得考虑数据预分布的问题。
在执行多个查询的时候,后面的查询能够利用前面查询的查询结果(有点类似于数据仓库中的物化视图的概念),从而可以提高查询的性能。
现在企业级应用大多使用的方案是Hadoop+MPP的方式,即通过Hadoop批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进行ETL操作)然后通过connector导入MPP进行结构化数据的查询操作。但是这只是临时的替代方案,Hadapt说invisible loading才是最合理的,这样企业就有了一个统一分析平台。
Hawq
原来GPDB中的存储是本地磁盘,现在改成HDFS,原来GPDB的单节点的RDBMS只充当执行引擎的功能,不再充当存储引擎功能。
查询执行通过GPDB的并行执行引擎(不再使用MR),每次查询开始把数据从HDFS中导入到GPDB,执行过程中通过内存交换数据而非MR那样每次任务结束都写磁盘。
GP特有的cost-based parallel query optimizer and planner是它的一大优势,也是目前其他大多数的产品中没有的,它能够帮用户选出该SQL最高效的执行顺序。
使用GPDB充当执行引擎的好处:标准SQL兼容;支持ACID事务;JDBC/ODBC支持;JOIN顺序优化和索引支持(查询优化器);支持行/列两种存储格式。
GPXF使得Hawq能够读取存储在HDFS上的任何格式的数据以及存储在其他文件系统和设备中的数据。
底层的HDFS需要支持trancate语义和native C interface。
支持In-Database analytics ( http://madlib.net/ ):
性能相关:
Scott Yara(Greenplum老大)公开承认Hawq比pure GPDB要慢。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更好的利用HDFS的可扩展性,统一存储管理。
和其他SQL on Hadoop产品的性能对比方面,Hawq在group by和join操作上与其他方案相比优势明显,前提是数据量不是特别大。(是不是因为数据导入的时候partition做的好呢,是不是拿load的时间换group by/join的时间呢?)
总之,目前在SQL on Hadoop领域普遍比较薄弱的环节是:
1. workload management and query optimization多个表的JOIN如何执行,例如3个表的JOIN会有6种执行策略,那么哪一种才是效率最高的呢。显然要通过计算每种执行顺序的开销来获得。在传统数据库或者数据仓库领域都有非常好的查询优化器,而在分布式系统中该如何衡量这些指标(磁盘IO,网络带宽,内存)与最后查询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2. 关联子查询correlated sub-queries还是没有谁能够实现。在TPC-H中又很多关联子查询的例子,但是现在的SQL on Hadoop产品都不支持。听Impala的人说,他们客户对这个的需求不是很强烈,大部分关联子查询可以转化成JOIN操作。但是目前的商业产品像Hawq是支持关联子查询的。
除了上面主要讨论的开源产品以外,大数据分析领域还有很多商业产品。这些商业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企业级应用的、以卖license或软硬件一体机形式出售的Teradata/Aster Data, HP/Vertica, SAP/HANA,IBM/BigSQL, Oracle和Microsoft也有类似的产品;另一类是利用大规模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的数据分析服务的Google/BigQuery(典型的Analysis as a Service)和Amazon/Redshif。
关于作者:梁堰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硕士,之前曾工作于VMware、百度、法国电信研发中心等多家知名机构,现于美团网从事数据开发与挖掘工作,具备丰富的大数据领域工作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SQL,on,had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