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情结

春联情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也是新春佳节的必备“礼品”,有了她,年味就像刚泡好的花茶,浓郁清香,沁人心脾,散发着浓烈的新年祝福。

写春联,对我来讲,是一种熟悉的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我从部队开始写,到地方工作,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停止过;陌生的是,写春联、字体大,平时练字、字体小,小字放大的过程,很难控制。

这不,春节将至,市某单位服务大厅开展“新年送春联.墨香暖民心”活动。负责春联书写活动的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我们是老乡。一天,他说起这个活动,“好事,好事,为民服务,尽点微博之力,別闲字丑就行。”我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应了。随后,在他办公室抱回来33付对联。

一次写这么多,全部送给前来办事的群众,我还是大姑娘上花桥——第一回,压力山大,接踵而至。过了两天,老乡从微信发来,服务大厅提供征集的春联词,作为春联书写的内容。我看了第一付对联词,当时就哭笑不得,上联:你创我创大家创,下联:市奖省奖国家奖,横批:XX真棒。有十好几付对联,类似这样的词。

这不是在群众面前自吹自擂吗,靠打广告拉近群众的距离吗,这样的春联挂在你家,你愿意,能接受吗?我反复自问几句,一连窜的问题,感到不是很合适。当即给老乡打电话,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得到了他的点赞。

这事让我热思了一下,服务群众要换位思考,选好选准角度,才能相得益彰;反之,就会弄巧成拙。我想,有时候大众化、平民化的东西,是最接地气,最让人接受,也最具生命力的。

我从网上众多春联中,筛选收集了6付七字春联,每付春联上含有春、福、喜、家等喜庆的关键字。根据自己平时对楷、隶、行的练手情况,分别选了曹全碑隶书和王義之行书两种字体,并打印出来作为“标本”。

孩子一上初中,晚上大部分时间陪他检查辅导作业,在这半年时间里,几乎未练手。只有心中有数,才能胸有成竹。我抽出一个晚上两小时的时间,找找感觉,在毛边纸上对临了一番,让我体会到熟能生巧需要时间的沉淀。

等不起,开挂吧!孩子期末考试后的周五晚上,闲瑕之时,进入书写春联进行时。将刚从文体店买回的毛笔用热水泡开,书写场地从卧室搬到客厅,小书桌换成小饭桌,小墨碟换成大墨盘,墨汁、毛毡、镇尺、笔枕等紧张有序地摆放到位。

“要过年了,爸爸又写春联喽,写好后,我和弟弟又去送给环卫爷爷、奶奶吧。”孩子和侄子边说边跳跑了过来。两个孩子还记得去年春节前,在公路边给环卫工人送去春联的事。“这次春联是送……,过两天一定写,还是你们去送。”我边醮墨走笔边回应了。

这支狼亳二号新毛笔,笔头长,很软且无弹性,一落笔,有点驾驭不住的感觉,心急得扑咚扑咚的,手还有点哆哆嗦嗦。在红纸上书写,与毛边纸和宣纸还不一样,红纸光滑,不吸墨,墨汁醮多醮少、书写节奏快慢、运笔停转等有很大讲究和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法滞顿不连贯,字体偏小苍穹缺神韵。写完一付对联,我毫不容气地把它陶汰出手,喜旧厌新,拿出来默默陪我两年的亲密伙伴、亲密战友、书法闺蜜——老狼毫。

从枕腕写、悬腕写、悬肘写,到坐写、半蹲写、站立写,全部动作都用上了,在书写对比的过程中,从平常书写的小字变化为大字,笔法、结构容易掌握控制的是隶书,这样,我书写了30付隶书对联、3付行书对联。

书写的内心愉悦舒畅而略有紧张,群众目光、身影似乎就在我身旁,时而闪烁在现场创作的场景,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有时,刻意追求某个字的完美,而造成整体上的精力不集中,再加上一次性书写过多,出现2付对联漏字、错字的现象。

群众的东西一件也不能少。我和孩子们翻箱倒柜找出来了,去年写春联时剩下的一包纸,与这些对联相比,样式完全一样,就是颜色浅了一点点,补写上它,我复杂焦虑的内心瞬间变得平静悠然。

两个孩子陪伴我书写,在桌旁一边看、一边边摁着纸,全神贯注。有趣的是,他们一会猜字,一会念字,在猜的对与错、念的反与顺中,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锁眉不言。在摆凉、收装对联时,抢着、抬着、跑着,真像是过年一样乐开了怀。

写春联是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追崇,已逐渐成为我一生割舍不去的情结。倘若她能成为联系群众的纽带,我会用一生的努力把她装进心窝,不离不弃。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联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