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局块
events { #events块
...
}
http #http块
{
... #http全局块
server #server块
{
... #server全局块
location [PATTERN] #location块
{
...
}
location [PATTERN]
{
...
}
}
server
{
...
}
... #http全局块
}
1、全局块:配置影响nginx全局的指令。一般有运行nginx服务器的用户组,nginx进程pid存放路径,日志存放路径,配置文件引入,允许生成worker process数等。
2、events块:配置影响nginx服务器或与用户的网络连接。有每个进程的最大连接数,选取哪种事件驱动模型处理连接请求,是否允许同时接受多个网路连接,开启多个网络连接序列化等。
3、http块:可以嵌套多个server,配置代理,缓存,日志定义等绝大多数功能和第三方模块的配置。如文件引入,mime-type定义,日志自定义,是否使用sendfile传输文件,连接超时时间,单连接请求数等。
4、server块:配置虚拟主机的相关参数,一个http中可以有多个server。
5、location块:配置请求的路由,以及各种页面的处理情况。
########### 每个指令必须以分号结束。#################
#user administrator administrators; #配置用户或者组,默认为nobody nobody。
#worker_processes 2; #允许生成的进程数,默认为1
#pid /nginx/pid/nginx.pid; #指定nginx进程运行文件存放地址
error_log log/error.log debug; #制定日志路径,级别。这个设置可以放入全局块,http块,server块,级别以此为:debug|info|notice|warn|error|crit|alert|emerg
events {
accept_mutex on; #设置网路连接序列化,防止惊群现象发生,默认为on
multi_accept on; #设置一个进程是否同时接受多个网络连接,默认为off
#use epoll; #事件驱动模型,select|poll|kqueue|epoll|resig|/dev/poll|eventport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最大连接数,默认为512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文件扩展名与文件类型映射表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默认文件类型,默认为text/plain
#access_log off; #取消服务日志
log_format myFormat ' $remote_addr–$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自定义格式
access_log log/access.log myFormat; #combined为日志格式的默认值
sendfile on; #允许sendfile方式传输文件,默认为off,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location块。
sendfile_max_chunk 100k; #每个进程每次调用传输数量不能大于设定的值,默认为0,即不设上限。
keepalive_timeout 65; #连接超时时间,默认为75s,可以在http,server,location块。
proxy_connect_timeout 1; #nginx服务器与被代理的服务器建立连接的超时时间,默认60秒
proxy_read_timeout 1; #nginx服务器想被代理服务器组发出read请求后,等待响应的超时间,默认为60秒。
proxy_send_timeout 1; #nginx服务器想被代理服务器组发出write请求后,等待响应的超时间,默认为60秒。
proxy_http_version 1.0 ; #Nginx服务器提供代理服务的http协议版本1.0,1.1,默认设置为1.0版本。
#proxy_method get; #支持客户端的请求方法。post/get;
proxy_ignore_client_abort on; #客户端断网时,nginx服务器是否中断对被代理服务器的请求。默认为off。
proxy_ignore_headers "Expires" "Set-Cookie"; #Nginx服务器不处理设置的http相应投中的头域,这里空格隔开可以设置多个。
error_page 404 https://www.baidu.com; #错误页。
proxy_intercept_errors on; #如果被代理服务器返回的状态码为400或者大于400,设置的error_page配置起作用。默认为off。
proxy_headers_hash_max_size 1024; #存放http报文头的哈希表容量上限,默认为512个字符。
proxy_headers_hash_bucket_size 128; #nginx服务器申请存放http报文头的哈希表容量大小。默认为64个字符。
proxy_next_upstream timeout; #反向代理upstream中设置的服务器组,出现故障时,被代理服务器返回的状态值。error|timeout|invalid_header|http_500|http_502|http_503|http_504|http_404|off
#proxy_ssl_session_reuse on; 默认为on,如果我们在错误日志中发现“SSL3_GET_FINSHED:digest check failed”的情况时,可以将该指令设置为off。
upstream mysvr {
server 127.0.0.1:7878;
server 192.168.10.121:3333 backup; #热备
}
server {
keepalive_requests 120; #单连接请求上限次数。
listen 4545; #监听端口
server_name 127.0.0.1; #监听地址
location ~*^.+$ { #请求的url过滤,正则匹配,~为区分大小写,~*为不区分大小写。
#root path; #根目录
#index vv.txt; #设置默认页
proxy_pass http://mysvr; #请求转向mysvr 定义的服务器列表
deny 127.0.0.1; #拒绝的ip
allow 172.18.5.54; #允许的ip
}
}
}
nginx负载均衡的实现,大概有以下几种策略配置。
upstream mysvr {
server 127.0.0.1:7878;
server 192.168.10.121:3333 backup; #热备
}
如果你有2台服务器,当一台服务器发生事故时,才启用第二台服务器给提供服务。服务器处理请求的顺序:AAAAAA突然A挂啦,BBBBBBBBBBBBBB…
upstream mysvr {
server 127.0.0.1:7878;
server 192.168.10.121:3333;
}
nginx默认就是轮询其权重都默认为1,服务器处理请求的顺序:ABABABABAB…
upstream mysvr {
server 127.0.0.1:7878 weight=1;
server 192.168.10.121:3333 weight=2;
}
跟据配置的权重的大小而分发给不同服务器不同数量的请求。如果不设置,则默认为1。服务器的请求顺序为:ABBABBABBABBABB…
upstream mysvr {
server 127.0.0.1:7878;
server 192.168.10.121:3333;
ip_hash;
}
计算ip地址的哈希值,从而选择分发的服务器,因此,同一个ip请求的永远是同一个服务器。
upstream mysvr {
server 127.0.0.1:7878 weight=2 max_fails=2 fail_timeout=2;
server 192.168.10.121:3333 weight=1 max_fails=2 fail_timeout=1;
}
down:表示当前的server暂时不参与负载均衡。
backup:预留的备份机器。当其他所有的非backup机器出现故障或者忙的时候,才会请求backup机器,因此这台机器的压力最轻。
max_fails:允许请求失败的次数,默认为1。当超过最大次数时,返回proxy_next_upstream 模块定义的错误。
fail_timeout:在经历了max_fails次失败后,暂停服务的时间。max_fails可以和fail_timeout一起使用。
语法规则: location [=|~|~*|^~] /uri/ { … }
= 开头表示精确匹配
^~ 开头表示uri以某个常规字符串开头,理解为匹配 url路径即可。
~ 开头表示区分大小写的正则匹配
~* 开头表示不区分大小写的正则匹配
!~和!~* 分别为区分大小写不匹配及不区分大小写不匹配 的正则
/ 通用匹配,任何请求都会匹配到。
多个location配置的情况下匹配顺序为:
首先匹配 =,其次匹配^~, 其次是按文件中顺序的正则匹配,最后是交给 / 通用匹配。当有匹配成功时候,停止匹配,按当前匹配规则处理请求。
location = / {
#规则A
}
location = /login {
#规则B
}
location ^~ /static/ {
#规则C
}
location ~ \.(gif|jpg|png|js|css)$ {
#规则D
}
location ~* \.png$ {
#规则E
}
location / {
#规则F
}
访问根目录/, 比如http://localhost/ 将匹配规则A
访问 http://localhost/login 将匹配规则B,http://localhost/register 则匹配规则H
访问 http://localhost/static/a.html 将匹配规则C
访问 http://localhost/a.gif, http://localhost/b.jpg 将匹配规则D和规则E,但是规则D顺序优先,规则E不起作用,而 http://localhost/static/c.png 则优先匹配到 规则C
访问 http://localhost/a.PNG 则匹配规则E, 而不会匹配规则D,因为规则E不区分大小写。
访问 http://localhost/category/id/1111 则最终匹配到规则F,因为以上规则都不匹配。
个人认为常用到的匹配:
#直接匹配网站根,通常是匹配到一个默认首页
location = / {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index
}
# 处理静态文件请求
# 有两种配置模式,目录匹配或后缀匹配,任选其一或搭配使用
location ^~ /static/ {
root /webroot;
}
location ~* \.(gif|jpg|jpeg|png|css|js|ico)$ {
root /webroot/res/;
}
#根据不同的uri分发到不同的服务模块
location /order/ {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order/
}
#通用规则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
}
proxy_pass
location /test/{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order #映射到服务端
}
proxy_pass,可以将url映射到某个服务端地址。要注意,proxy_pass后跟的访问地址是否以“/”结尾区别很大。上述地址未加“/”,最后的访问路径是127.0.0.1:8080/order/test/*,若改为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order/,则最后的访问路径则变成127.0.0.1:8080/order/*。
root
location /static/{
root /home/files #静态文件
}
root通常用来获取静态资源,上述静态资源存放的位置是/home/files/statc/*
alias
location /static/{
alias /home/files/ #静态文件
}
alias同样也是用来获取静态资源,但它是一个绝对路径,它和root的区别,就如同proxy_pass是否有“/”的区别。上述静态资源存放的位置是/home/files/*。alias后面的参数必须以“/”结尾。
try_files
location /test/{
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
}
上述配置的意思是,按顺序检查文件是否存在,返回第一个找到的文件或文件夹(结尾加斜线表示为文件夹),如果所有的文件或文件夹都找不到,会进行一个内部重定向到最后一个参数,但是要保证最后一个参数是一个可用的重定向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