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复习了一下快速排序算法,写一下心得理解:
(1)快排最快排序算法之一,平均时间复杂度为(n*logn)
(2)快排是基于分治算法的一种排序算法
(3)快排的核心是找到基准元素,并借助其对数组进行多次划分
最近看了一本书《算法图解》,很适合刚接触算法的同学,推荐大家去看一下!
这里是关于《算法图解》的一些整理笔记:https://blog.csdn.net/qq_42379006/article/details/80888962
进入正题:………………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基本思想是,对于输入的子数组a[p:r],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排序:
(1)分解:以a[p] 为基准元素将a[p:r]划分成3段 a[p:q-1], a[q] 和 a[q+1:r], 使得 a[p:q-1] 中的每一位元素都小于a[q],a[q+1:r]中的每一位元素都大于a[q] 。 下标q 在划分过程中确定。
(2)递归求解:通过递归调用排序算法对a[p:q-1] 和 a[q+1:r]进行排序。
(3)合并:此算法的合并在排序中就进行了,所以不需要执行任何计算,a[p:r]就排好序了。
假设用户输入了如下数组:
下标 |
0 |
1 |
2 |
3 |
4 |
5 |
数据 |
6 |
2 |
7 |
3 |
8 |
9 |
创建变量left=0(指向第一个数据),right=5(指向最后一个数据),q=6(赋值为第一个数据的值)。
我们要把所有比 q 小的数移动到 q 的左面,所以我们可以开始寻找比 6 小的数,从right开始,从右往左找,不断递减变量right的值,我们找到第一个下标3的数据比6小,于是把数据3移到下标0的位置,把下标0的数据6移到下标3,完成第一次比较:
下标 |
0 |
1 |
2 |
3 | 4 |
5 |
数据 |
3 |
2 |
7 |
6 |
8 |
9 |
left=0 , right=3 , q=6
接着,开始第二次比较,这次要变成找比q大的了,而且要从前往后找了。递加变量left,发现下标2的数据是第一个比q大的,于是用下标2的数据7和j指向的下标3的数据的6做交换,数据状态变成下表:
下标 |
0 |
1 |
2 |
3 |
4 |
5 |
数据 |
3 |
2 |
6 |
7 |
8 |
9 |
left=2 , right=3 , q=6
称上面两次比较为一个循环。
接着,再递减变量right,不断重复进行上面的循环比较。
在本例中,我们进行一次循环,就发现i和j“碰头”了:他们都指向了下标2。于是,第一遍比较结束。得到结果如下,凡是q(=6)左边的数都比它小,凡是q右边的数都比它大:
下标 |
0 |
1 |
2 |
3 |
4 |
5 |
数据 |
3 |
2 |
6 |
7 |
8 |
9 |
如果left和right没有碰头的话,就递加left找大的,还没有,就再递减right找小的,如此反复,不断循环。注意判断和寻找是同时进行的。
然后,对q两边的数据,再分组分别进行上述的过程,直到不能再分组为止。
注意:第一遍快速排序不会直接得到最终结果,只会把比q大和比q小的数分到q的两边。为了得到最后结果,需要再次对下标2两边的数组分别执行此步骤,然后再分解数组,直到数组不能再分解为止(只有一个数据),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下面是程序跑的结果:l 代表的是左指针, r 代表的是右指针, key是基质元素
package com.hsk.sort;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nt l = left;//左
int r = right;//右
int key = arr[left];//基准元素,它的左边都小于它,它的右边都大于它
//整个循环结束为一次划分
while(l 右边指针
//先从数组右边开始查找,直至找到 < key的值
while(lkey)
r--;
//查找到后,如果l key的值
while(lleft){
QuickSort.sort(arr, left, l-1);
}
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