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

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公布新入选的院士名单,其中中国女科学家颜宁入选25名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1张图片

1977年,颜宁于山东莱芜出生

1996年,颜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2000-2007年,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30岁不到,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2015年,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2016年,因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研究,入选《Nature》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

2017年,受聘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雪莉帝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职位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2张图片

 

1

6岁前的颜宁一直是当时乡间的“小霸王”,不安分的她日常就是在乡间疯跑,上得了树摘桃,下得了河摸鱼。总之,绝对不是典型乖孩子

颜宁自己也说:“我小时候就是很爱玩,回家经常不怎么写作业,因为经常在学校就写完了,回家就可以听听广播。”

在听广播的时候,她就会看着夜空,想象着宇宙之外都有什么。

颜宁说,其实,科学本来就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存在,我们只是把大家生活中所见所闻,想当然的东西深入挖掘而已。

确实,科学其实源于生活,我们小时候可能也会出现各种各样有些“奇怪”的想法,但是深入思考也许就是一项发明。

颜宁说自己小时候很喜欢看《西游记》,她非常崇拜美猴王七十二变的特异功能。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3张图片

她想,美猴王可以通过七十二变,变得无限小,那如果当他变成分子大小,能够进入细胞,那他会看到怎样的世界呢?

所以,小颜宁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萌发出了“科学的种子”,就是因为自己喜欢体验生活,喜欢去发掘生活的更多面,所以她走进了分子的世界。

小孩子在0-6岁期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与好奇,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感知并认识这个世界。

也许在这段期间内,他们会问一些在我们大人看来是非常“奇怪”的问题,但是在他们看来,世界本来就有无限种可能,只是我们的思想已经定格在了固定模式里。

可能我们从未想过将孩子培养成为科学家,所以那些众所周知的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伟人小时候不好好念书的故事不应该成为孩子嬉戏玩耍的理由。

但是,让孩子在该游戏的年级坐在摆着厚厚几摞书的书桌前,孩子就能更好的成长吗?

我想,大多数人对于“科学家”的记忆应该就是穿着一身白大褂,坐在实验室里,拿着烧瓶,顶着一头杂乱的头发。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4张图片

可是,当颜宁一身红色上衣,踩着高跟鞋,长发飘飘地出现在央视《开讲了》节目现场时,却惊艳到了大家,

主持人撒贝宁还调侃到:“您不应该叫颜宁,应该叫颜值。”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5张图片

颜宁也幽默风趣地回答道:“那宁就送您了!”

这位“女科学家”打破了大众对于科学家,尤其是“女科学家”的认知。

翻看她的微博,我们会发现原来科学家也会追星,是小鲜肉的忠实粉丝,关注八卦,爱打扮自己。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6张图片

和大多数女生一样爱追剧。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7张图片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希望不仅仅是学得优秀,更要注重活得出彩,让孩子们在该放飞的年龄中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2

昨天带着孩子在“五一大假”的最后,好好地过了天“cheat day”,只要是他想吃想做的,昨天都满足了他,毕竟这孩子平时已经“很忙了”。

回想自己小时候,好像记忆只剩下书桌前窗外的那棵树,我的童年似乎更多的就是坐在书桌前 「学习」 了。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用『自然缺失症』来描绘现代社会孩子缺少与大自然联系的事实。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8张图片

缺少户外玩耍等活动会让孩子在社交和沟通、独立能力、身体平衡等方面的发展受到影响。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而这样的研究结果,也催生了森林幼儿园。顾名思义,森林幼儿园强调“自然教学”,一项对英格兰儿童的研究也表明--森林幼儿园能够提升孩子的社交、身体、理解等多方面水平。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9张图片

森林幼儿园起源于丹麦,创始人是一位全职妈妈,这位妈妈的灵感源于自己的经验。

在森林幼儿园里,没有围墙和屋顶,没有操场和教室,因为大自然就是操场,就是教室。

丹麦人一直都很重视户外活动,他们认为户外活动是对身体、心理发展有益的教育

受这个历史渊源的影响,丹麦率先尝试将幼儿园的场景设置在大自然中。

丹麦幼儿园以3-6岁孩子位主,无论天气如何,老师们都会鼓励孩子到自然界中去探索、学习。

家长们认为:“没有坏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 家长们都会提前查好天气,然后为孩子准备合适的衣服,这也能使孩子养成出门前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会跑来跑去,爬树、跳泥坑、踩树枝,充分发挥想象力玩各种游戏。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10张图片

森林幼儿园主张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幼儿有权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学习内容,强调启发式教学

以孩子为主导的体验探索式学习,孩子的任务就是负责发现问题、产生质疑。

比如,孩子可能会花很长时间来跳泥坑,挖坑。


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_第11张图片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就会了解不同土地的土质特点,并且在挖掘过程中发现其他的分解物质。

还有小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土地深处会出现腐朽的木枝,教师在进行引导后,孩子也会形成发散式思维,并且了解生命演化的进程。

所以,这种通过让孩子进入自然,自己探索学习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欧美国家的认可。

现在,窗外阳明媚,草木丛生,正是适合带着孩子踏青的好季节,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带着孩子出去走一走,这样反过来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与专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士导师,却不是一个“乖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