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环境会害死你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出狱后,有这样一段旁白让人细思极恐。

40年来,我小便都要经过批准,不经批准的话我一滴都尿不出来。

现实是很难面对的,我不习惯外面的生活。我只想怎样才能违反假释条例,那样他们会把我再送进去。

生活在恐惧中是可怕的,布鲁克是知道的,他太清楚了。我只想回到能适合我的地方。令我不再担惊受怕的地方。

当我们被院外那令人厌恶的高墙围困久了,我们竟发现自己已经再也离不开它。

瑞德被环境体制化了。说人话就是,他们被环境塑造成了一类人,离开了这个环境,他们甚至都无法生存的一类人。人都向往自由,但是在监狱里生活久了,反而适应不了这种自由。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容易被环境所塑造,你的环境就是你的牢笼。

黄执中的一个节目《好好说话》中,举了个例子非常有趣。

我们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在大学里,有这样一种老教授。他上课就是拿着一本教案,低着头,照着念,就是所谓的照本宣科。(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老师很多的,以我的经验来看,不光在大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有非常非常多这样的老师)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就是在上课之前,先跟全班同学说好。等一下上课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要对老师表现出高度聆听的渴望。

老师一讲话。你们就微笑,点头,视线接触,专心的做笔记。总之,每个人在过程中都要展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和兴趣。

结果你知道吗?几乎毫无例外。每一个老教授,刚开始在台上照本宣科,偶尔抬头一看。发现全班同学都把注意力集中在TA身上的时候,就跟变魔术一样。那老教授声调会越来越高,肢体动作会越来越大。然后开始越讲越嗨,越讲越嗨。最后把他手上的那个教案一扔。即席开讲。开开心心的高谈阔论起教案以外的内容。

然后呢?开始实验的第二阶段,这时候会给同学们一个暗号。那些学生开始一个一个的,一点一点的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于是呢,那个在讲台上开开心心的老教授就会发现同学们视线也不接触了,头也不点啦,开始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此时又跟变魔术一样。几乎毫无例外,那个原本在台上兴高采烈的老教授。他会开始像萎缩了一样。声音也降低了,动作也缩小了,最后又拾起TA那个教案。开始叨逼叨,叨逼叨。继续照本宣科的上课。

这个实验通过刻意的对比安排。影响了老教授的反应。让我们跳出了一般日常生活的视角。其实,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一直认为照本宣科的老教授就是那个样子。他不会再有其他的样子。非常令人讨厌,一上他的课就想睡觉。但通过刻意的环境改变,我们发现他却变了个样子。如果把我们自己代入老教授的角色,我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喜欢自己吗?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吗?我们是不是有点讨厌自己,那个刻板的自己,那个没有人愿意听你讲话的自己,那个照本宣科的自己,那个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腔调的自己。

而为什么我们活成了现在的样子,这都是环境塑造的结果。我们也有梦想,也希望活出自我,可环境把我们束缚住了,习惯把我们束缚住了,我们生活在过去的舒适区里走不出去了。甚至最后,我们以为自己就只是这个样子。这个环境成为我们的牢笼。

如何才能跳出环境的牢笼呢?也许我们需要通过体验不同的环境然后及时的觉察自身。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当然这并不容易。但相对于过去生活的牢笼,再多的努力也值得。也许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容易找到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并不相同,最终能否活出真正的自己,走出环境的牢笼还在于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心,你的环境会害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