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3

网络素养3

涉猎完个人层面和人际层面,在第四章我们将讨论网络社会层面的议题。这项素养的核心在于协作带来的神奇力量,而这种力量是由于网络化的媒体早就的。协作是个广阔而深刻的议题,所以本章既提供了在线协作的宏观视野,也涵盖了微观视角,包括一些创建成成功的,著名的协作机制的人士的访谈。(以上内容包含《网络素养》序言部分)
第四章解释了互联网参与机制如何创造新的合作方式。作者访问许多大规模协作的专家,了解他们成功的秘诀。社会性的力量来源于人,而非技术的特质,我们创造工具正是为了发挥人的特质;有效的工具之所以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合作的障碍,是因为它扩充了必要的人的技能,比如说说服力,智能或者协作能力。(以上内容包含了作者书中观点。)
在网络生活方面,合作理论教会了我们许多:1.平衡惩罚和原谅。在认识新朋友、加入新群体时,第一步必须展现自己愿意合作。如果这个群体也愿意合作,你觉得这个群体值得信任,你们已经为未来的合作夺得先机。如果这个群体一开始就不值得信任,那赶快收回你的信任,拒绝进一步合作,或者寻找下家。如果这个群体开始改变策略,重新寻求合作,那就继续合作。这个策略叫“针锋相对”,在社会两难处境问题里这个策略很吃香。虽然这种策略不一定都能行得通,不过对网络生活相当有用。2.公开奉献,不祈求或期待任何直接回报。发出寻求合作的信号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这么做也能学到不少。3.他人或者群体帮助了你的时候,要学会报答。4.遇见陌生人时,寻求身份认同,寻找共同点并强调它们。5.互相介绍朋友和网络以互惠互利。鼓励相互依存。6.当出现社会两难处境阻碍进展时,构造集体行动的制度。留意一下奥斯特若姆的设计原则。(以上内容摘抄于《网络素养》序言和第四章的内容)
7.惩罚作弊行为,但不用太过分(恩斯特·费尔和西蒙·加士德的无私惩罚能够满足奥斯特若姆的分级制裁原则),尽量通过全社区成员的道德谴责来实施惩罚,而不是使用法律和警察。在网络生活方面,我们能从协作理论又可以学到1.闲谈可以构筑信任,让协作顺利。如果你想让工程师协作,就不要退出他们讨论啤酒酿制的邮件组。人们从体育运动开始聊天,目的是寻求共同点,侦查可信程度。也许你们觉得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分享生活经验无关紧要,但这有可能构筑信任。2.通过构筑信任,商讨目标,从互惠互利到共同利益。3.通过冒险展示自己愿意为了共同目标修正自己的行为。
4.慷慨大方一点儿,有时可以把想要销售或需要留下担保的东西免费送出去。总是对网络贡献力量,不求直接回报,尤其是只需举手之劳的时候。5.和协作者互相学习。随时准备好学习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帮助同伴进步。我之所以把这些内容写入到我的随笔中,并我是为了凑足字数,而是认为思想和素养在网络社会,虚拟社会中真的十分的重要。在我们现在社会中,许多人都不愿意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总是希望自己能保留所有,又希望能从他人的身上获取到信息,这种人无疑是自私的,在网络社会中也将逐渐被人淘汰,协作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知识产权,而是通过信息的交流,相互的协作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以上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素养》序言并进行了改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