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派

中国京剧史上有一个奇迹:谭派。谭派七代相传,没有中断,代代都唱得好。第一代是谭志道,第二代是谭鑫培,也是谭派的开创者,以下是: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他们声音高亢嘹亮,一般来说,无人可比。即使偶有名家出来与之抗衡,如:余派,言派,马派,杨派,奚派······等,也与之差不多。他们也有弟子,但少有世代相传。至于七代相传,只有谭氏一门。如言派,至今传三代,叶派:两代,梅派也是两代相传。

这其中有奥妙吗?肯定有:只传子孙,不传外人。

他们保守秘密不外传,我们也只能从旁观察,努力寻找了。其中,第七代传人谭正岩,年纪轻,也许不经意间,会传出点消息。有一次接受电视采访,他是这样说的:

“我在北京戏校学习,住读,只周末回家,本以为祖父,父亲会传给我点谭家秘诀,可是没有。他们基本不问我什么,偶尔问问,最近学些什么?然后听听我唱,看看我演示,完了就完了,只说挺好。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他们不教点什么给我呢?”

后来当然教了些什么给他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唱得这么好。至于教的是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我的理解是:一言以蔽之,基础和诀窍。基础是一样的,以京剧而论,唱念做打表,基本功各派都是一样的。因此让谭正岩去戏校学习,只是让他打基础,也不指望他能学到什么绝活。偶尔问问也是看他基本功是否学好了。基本功学好了,回家我们再教你点绝活不就行了。

这么说来,基本功是大量的,也是尽人皆知的,而绝活是起统帅作用的,是引领基本功的。大概用于绝活的学习不用像练基本功似的花那么多精力时间。

有绝活,基本功就活了,都成为有用的东西了,没绝活,基本功是死的,没什么用。为什么那么多书呆子读了很多书却一无所用呢?关键就在这里。

打个比方,士兵和军官。士兵是基础,指挥官是灵魂。没有指挥官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战斗力。但只有指挥官没有士兵也不行:只能把指挥官当士兵使用,让他们冲锋陷阵。这是浪费,作用也小。但军官可以招募士兵,训练士兵,把他们组织成真正的军队,形成战斗力。由此可见:最好是基础和灵魂结合在一起,否则的话,宁要灵魂。

以作文为例,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学习了几百篇范文。什么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什么文章分类,字词句,结构,主题,论说,叙事,抒情等等,都学了,这就是基础。然而,学是学了,许多学生却并不擅长写文章,能成为文章高手的更是凤毛麟角。显然,这中间还差一个灵魂。这个灵魂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体会。你有体会,就能写文章,上述语文知识都可以用到,你的知识就活了。没体会就不能写文章,有再多的语文知识也枉然。有高妙体会的,辅之以好的文学功底,你的文章就高妙。体会一般的,你写出的文章就一般。

以武术而论,练套路,练腿脚,练力气,都是基础。关键是搏击。如何攻,如何守,如何反制对方的关节和弱点,这就是灵活。有了这些,什么套路,力量,灵活等基本的东西都可以用出来了。不会搏击,套路等等一点用也没有。

人际关系也是这样。什么礼貌,热情,懂得感恩和回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等等都是知识,关键是什么?人际关系的目的:团结人干事,从人际关系中获利。利不仅仅是指钱,也不仅仅是指精神满足,还指办事顺利。懂得了要赚钱就要干事,要干事就要团结人,团结不住人事就干不成。懂得了这个核心,这个灵魂,一些做人的知识和道理你就能运用自如了,甚至会主动的学习和琢磨人际关系中的学问。

商业也是这样。什么金融,会计,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这些都是死知识,其统帅是能赚到钱,至少是不吃亏。比如一个有名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他父亲一起去买二手自行车。小男孩看中了一辆,却不知道什么价钱合适。他灵机一动,借口试骑,去问旁边的看客。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讲,小男孩心里有数了,以合适的价格买下了这辆车。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大富豪洛克菲勒早年卖过鸡蛋。他总是让他的老婆给顾客拣鸡蛋,因为女人手要小些,鸡蛋在她的手里显得大些。所以,他的鸡蛋分外好卖。商道中的诀窍想来还有不少,可惜我不大知道这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谭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