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Tasking并没有什么用

在本次tw的训练营中,接触到了Tasking这个新的编程思维框架。于是顺着看完仝键老师《像机器一样思考》几篇文章后,顿时觉得打开了编程世界的新大门。

主要的概括大概是这样的:

  1. 分解问题
  2. 找到子问题之间的关联(通过输入输出关联起来)
  3. 找到问题的边界,明确假设与结果。

所以我还是忍不住想把其中的一个例子copy过来:

question:写一个函数,可以选出一个由数字组成的集合当中所有的偶数的最大值。

 1     #1 选出集合中的偶数
 2     输入: 
 3       inputArray: [Number] 
 4     输出:
 5       evenArray: [Number]
 6     #2 选出偶数中的最大值
 7     输入:
 8       evenArray
 9     输出:
10       max: Number  

因为刚刚写完《黄焖鸡》这道题目,写本篇之前,又反过来把那几篇文章回顾了一遍,当时觉得简简单单的例子这时候竟悟出了一些东西。

然而,到我写代码的时候,这些架构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section 1:

我第一次看完文章后画的图是这样的:

然而Tasking并没有什么用_第1张图片

我现在看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反正记得自己画出来的时候还觉得很牛逼,感觉这个简单的架构逻辑已经完全被我掌握了,代码中也没什么有难度的算法,基本if,for就ok啦。

然而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奔着分解问题的想法,做了一些输入和输出,又沿着思路把user分解成几个函数(当时画的图翻不到了)。

第一遍写出来的代码中有诸多问题,关于初等的全局和局部变量产生的问题,还是调用函数产生的问题,总结来说就是子问题分解的不够合理。

section 2

于是改着改着也改不动了,代码量也没多大干脆重写一遍,痛定思痛下,也不想着分解的tasking的结构什么的,干脆把分解不清的问题全部放在一个函数中,这次实现就容易多了,最后总算是有了结果。但是里面的if写的太多了,运行一些小bug,也不能做到穷尽。记得当时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为了我们自己好,还是一个数组里只放一种数据类型吧”(是当时理解偏了),于是也没想着去写object放在数组中, 所以代码写得很杂乱。

section 3:

作为一个有些审美情结的理科生,再次决定加上object重写一遍代码,这次基本把开始做的tasking完全抛到脑后了,写完代码再加上之后的一些调试修改,基本也算是有比较清晰的框架了,同时也解决了需求,在根据写的代码完成了tasking管道图。

 

经历个这三个阶段后,好像验证了一个问题,提前作tasking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开始做的任务分解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反倒是最后写着写着,流程和结果也就出来了,前期过度花费时间在规划上面,不是浪费时间了嘛。又听到过一位大牛说过“只是坐在那里思考是学不会写代码的,说敲代码速度快没用只是为了给自己不愿去尝试的软弱找借口”。

然而Tasking并没有什么用_第2张图片

所以做tasking有没有用呢?

我认为做Tasking还是有用的,但不该是提前过度去做,而应该是写完代码,再次重构的时候做。我之前经历的三个阶段,只有第一次做了纸面上的Tasking,但其实来说,第二次和第三次重写代码已经在脑海里再次做了Tasking。在尝试完所有能想到的可能性,可取的就在tasking分支中添加这个新想法,不通的时候就一层层往前排除,然后再推翻重建。tasking本身是种思维方式,而思维的基础需要建立在行为之上。

就和小黄鸭调试法一样,它是帮助你理清思路的一种方式。记着输入和输出两个点,中间可能会错,两头永远不会错。而这种思维方式的最佳实践还是需要不断的去写,而不是去想。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说“我们需要在尽可能早的时候,让尽可能多的有用的动作变成自动的和习惯的……一段痛苦的艰难时期之后就是自由的时光”,所以我想我之前每次重写代码的时候都是痛苦的,大概是找对了路吧。

有趣的是在去年时候读过这篇《然而培训并没有什么用》,当时很羡慕被称为体能训练的那70多道题目,直到现在才发现上周已经不知不觉做完了这些训练。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asking-timeflows/p/8718148.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然而Tasking并没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