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

悲痛_第1张图片

人在得知一些重大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人世悲剧的时候,比如至亲的过世,自己或者至亲被诊断有不治之症,离婚等等,自然而然产生的感情就是强烈的悲痛。在1969年,伊丽莎白 博士(Dr Elizabeth Kubler-Ross)的书中 (“On death and dying”),更加细化的把这个过程分成了五步,

1. 拒绝接受现实(Denial),不相信是真的;

2.愤怒 (Anger),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3.讨价还价(Bargaining),是不是情况可以不是这么糟糕;

4.抑郁(Depression),对生活失去兴趣,觉得所有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灰色,自己本来喜欢做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来;

5.接受(Acceptance),能够面对事实,回复事件之前的人的基本情绪精神状态。

这个5步过程的长短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一般要至少几个月到甚至几年的恢复期)。受自身的性格,经历,发生的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大小,意义不同,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亲人和自己的关系的远近,对自己一直以来生活的影响。也许有的亲人日常生活的物理距离并不近,生活于两地甚至两国,但是心理上很亲近,这种情况可能伤害会更大,因为还会有一种更强烈的愧疚感存在,会有更多的“为什么当初自己没有如何如何”的念头。

这个过程,除非极个别情况,每个人一辈子都要或多或少经历一次,比如双亲的逝世,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心理上讲,这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悲痛的过程的来慢慢的消化和化解,一步步的走过上面的五步。 而外在社会的普遍认知可能对这个过程并没有足够多的了解和应有的尊重与宽容。当一般大多数人对此的理解和期望,与自己的主观感受有很大的差别的时候,或者自己也会认为自己“不应该”消沉这么久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表现很失望等等,造成各种的恶性循环,反而更不利于从悲痛中的恢复。

想从两方面说说来面对的解决方案和想到的一些小tips,一个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另一个是从身边的亲友的角度。

当事人的角度:

1.允许自己悲痛,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接受这个感情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哆嗦一: “接受”是“拒绝”的反面,很多人不光是拒绝事实,也本能的拒绝负面的感情)(哆嗦二:“接受”这条对所有负面情绪都适用哈,因为感情/emotion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最好礼物之一,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多姿多彩。有高兴的,就有悲伤的,就像有白天也有黑夜一样,我们可能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影响都是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所以要压抑和否认,其实反而是接受才能更好的疏导,有点治水要靠疏导而不是堵上的意思哈)。压抑(一味的堵)是很难有成效的。

2.疏导怎么做?发泄这类强烈的负面情绪的方法很多,最简单比如大哭一场(男同胞或者女汉子们人前可能特别难哈,但是不妨碍自己一个人或者找个信任的人大哭一下,好像是有科学研究证明过哭对释放压力的好处的,我再找下具体scientific evidence),比如找个人絮絮叨叨的聊天(这个需要找对倾听者,所以为什么心理医生是必要的,一般心理医生因为受过专业训练都是很好的倾听者,并且不judge人, 让人觉得聊的没有精神压力;或者找信任的朋友,精神上成熟的亲朋,条件就是好的倾听者,其实自己试一次就知道,好的不好的区别就和鞋合不合脚一样明显,至于怎么做好的倾听者有空再专门聊),比如把自己的情绪写下来(写日记,也是有科学研究表明写东西对情绪的平复的有效性的,具体reference 我会找出来补上),比如运动(或者干点收拾院子的体力活),出一身大汗,运动带来的大脑中的****(名字找出来再补上)的增多更是让人感觉好的生理机制上的源泉

3.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不要给自己一个时间的期限,特别是男同胞或者一些女汉子们(或者典型的type A 们,总觉得自己应该坚强,应该很快就能恢复,但是在自己设定的时间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会急躁,没耐心,反而更坏的感觉。Allow yourself to be human(允许自己为人,允许自己有不够强壮的一面)。 而且恢复的过程一定会像一个网球扔到地上,是会一次又一次反弹回来的,但是也一定是会逐渐弹回的高度越来越小的,要有信心和耐心总会越来越小的直到自己不再觉察的。

4.身边要找到支援系统(supportive system)。可以是网上聊天;可以是一起运动,吃饭,看电影的朋友;可以是心理医生,总的原则是最好实际生活中面对面的交往, 可以聊elephant in the room (英文中的谚语,就是很明显的问题,但大家都不自主的回避,有点皇帝的新衣的意思), 也可以就是胡说聊天别的话题,比如各种新闻,身边的事情之类,两类话题作用不同,特别是第二类,英文里叫instrumental help,还不知道怎么翻译最好,就是能够达到distract the mind and focus on something else 的目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经历一下另外一种更放松愉悦的感情,(这里面当事人也要克服“这种时候我怎么还有权利快乐的”想法)。这第二类活动是对恢复非常有好处的,就像皮筋不能总绷着,即便在长期的悲痛缓解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一点轻松的亮色的。

5.尽量不要做重大的人生改变的决定,比如辞职,比如换工作,比如结婚,比如离婚,这种时期即便再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也还是先缓一缓,因为这种时侯强烈的感情带来的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的影响,对人的决定的影响可能不亚于微量吸毒和酗酒的影响,英文说就是influenced by the substance, 试问一下,你敢100%信任并且不后悔自己喝高了之后的决定么? 更何况还是人生非常大的事情的决定?或者换一个角度想想,即便你真的铁定了心想做点什么改变,10年,20年,30年之后,你会不会为早3-6个月做还是晚3-6个月做而感到明显的不同呢?或者你现在回想10年前的事情,你会不会感到几个月的差别呢?一般来说是不太会的,所以眼光放长远点儿,现在并不是最好的体现行动力的时机。而且再想想是不是这种想做的改变里面,是有一种想通过另一个大的(生活的不同方面的)刺激来缓解目前的负面刺激/情绪的成分在里面呢? 所以这个时候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人类逃避痛苦的本能让人抓住了眼前最容易的稻草,而立刻的行动可能会带来后面更多的麻烦和痛苦。倒是推荐在客观条件可能的情况下,用短时间的/更可恢复的方式”逃避“一下, 比如请个长假而不是辞职,比如开始恋爱而不是立刻结婚,比如两个人短时间分开一下而不是立刻离婚。

身边亲友角度下次再说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