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这个世界,不再有这种悲痛的事情发生

4.17号,一17岁男孩与母亲发生争吵,跳桥自杀,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母亲蹲在石桥边栏,痛哭流涕,绝望无助。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心情五味杂陈。为男孩的轻生感到惋惜,为母亲的悲痛感到伤心。

还记得林志颖《17岁的雨季》这首歌,唱出了当初青少年的青涩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做为80年代的一员,作为当今父母主力军的我们,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光,依然有很多美好的记忆,犹如发生在昨天般清晰。当初的我们,父母虽然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生活和学习却给了我们更多自由和陪伴;当初的我们,虽然学校也是应试教育,但学习环境却给了我们更多的温暖和平和。

可如今,看着我们自己的孩子,却无比惆怅。社会变得更功利,学校变得更势利,我们变得更焦虑,孩子变得更抑郁。

据统计,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看到这个排名,不禁让人脊背发凉,细思极恐。为什么中国青少年自杀率会这么高?

学习压力大

全世界,最不怕吃苦的是咱中国人;全世界,学习负荷最重的,非咱中国学生莫属。国家虽然在大力提倡学习减负,素质教育,但在考试制度、升学制度以及教育资源稀缺,这些最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在小、初、高阶段,学分永远是第一。在学分的指挥棒下,学校变成了加工厂,制造出一个个会回答”标准答案“,”懂规矩“的好学生;孩子变成了学习机器,除了学校学习,还有各种课外辅导学习。

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永远上不完的课!

精神压力大

孩子在家庭中始终处于弱势群体,活在父母的影子下,活在隔壁谁谁谁的阴影下。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包办生活和学习,把自己的思想强制灌输给孩子。

“你必须给我......”

“你知道什么......”

"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这个不适合你,选这个......”

“行了,我不想听你说......”

对孩子的诉求视而不见,对孩子的情绪置若罔闻。打压孩子的思想,压制孩子的主张。稍有抗拒,则被贴上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的标签,成了家长眼中的坏孩子。家长总是站在制高点,管控着孩子的一切,总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总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夙愿,把压力无情地传递给孩子。唯独忘了,他(她)还只是一个10几岁的孩子,他(她)的翅膀还未丰满,无法承受这无形的压力。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怎能不压抑?慢慢地,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在你面前永远都是那个乖巧而文静的小孩,内心却无比的压抑。压抑滚雪球般,越积越大,最终把孩子推向深渊。

孤独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们都为生活忙于拼搏,工作回到家,也很少时间陪孩子聊天,不是抱着手机就是看电视。虽然和孩子同处一室,却隔着一个屏幕的距离,看是在陪伴,心灵却隔着十万八千里。孩子呢,在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式生活中,被困于囚笼。因为失去了和父母平等对话的话语权,业余时间更多的是迷恋游戏里的虚拟世界。因为孤独,只有在游戏里才能获得自己所期待的快乐和满足,才能获得他们想要自由。

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多和孩子相处、多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理解孩子的情绪。家长要有意识的给孩子创造一个不良情绪的宣泄渠道。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就能预防后面很多不良的行为,或者认知上的错误。

愿这个世界不再有这种伤痛的事情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这个世界,不再有这种悲痛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