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房间复原法·崔律亲子时间管理课

【1月亲子时间管理·第2.3讲课后实践】这是2019年1月9日“崔律·精时力之亲子时间管理课(1月期)”系列第2.3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把行为变成习惯的第2天实践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1)沙漏只用在非专注力,减少磨蹭的事项上

也就是说,看书,写字,下棋,玩耍,这些需要专注的事情不建议用沙漏,因为会在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时候却抽身出来看沙漏,影响做事情本身。用于拖拉磨蹭的常规事务上,能够增加紧迫感和行动速度,就像有一个监工看着自己做事情一样,避免了不自觉拖拉的情况。

1.2)把沙漏限时的行为培养成习惯

每天都重复该行为,用沙漏帮助自己高效行程习惯。

家长需要守信,需要严格遵循之前约定的奖惩制度。

1.3)用沙漏练习和“玩耍”的行为可以每天做多个,不过要建立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不能给他造成太大负担和感到厌烦。但是,每次只培养一个习惯。也就是说每天重复做的事情只挑选一件。(符合孩子拖延最严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事情)

1.4)物质奖励只在孩子坚持有困难的时候再使用,平时尽量只使用言语激励。

2.我们的实践(孩子[6]岁):

2.1)我的实践回顾和下一步计划:

【A1】

·昨天洗澡用15分钟沙漏计算,原来按照平时的速度是13分钟,在15分钟之内,不算拖拉,所以这个已经形成了习惯了可以不使用沙漏;

·吃饭,单位吃饭通过时间记录发现已经固定在了17—20分,这个比较稳定,而在家里跟家人吃饭,我觉得陪伴家人这个需要专注,就不使用沙漏了。

·今天测试了一下我上班的办公楼,从一楼到五楼备勤室需要1分20秒,也就是上下共不超过3分钟(气喘吁吁的同时心疼一下崔律的无电梯爬七楼哈)

【A2】所以,我要养成的习惯就是晚上关上手机电脑,收拾准备东西的时间设定为15分钟。

2.2)儿子的实践回顾和下一步计划

【A1】昨晚跟儿子玩了一个感知1分钟的小游戏,就是闭上眼睛,规定自己不准心里读秒,边聊天边感知时间,然后感觉到1分钟长度的时候睁开眼看表,与实际的1分钟相差多远~测试结果游游是1分25秒,我是45秒。我们都还有进步的空间哈

【A2】明天下午回家叫上孩子一起用1个小时把他的房间整理一遍(因为目前确实挺乱的),然后告诉孩子以后要保持整洁和物品用完玩完归位。晚上睡前让孩子用5分钟沙漏把东西归位保持刚整理好时的模样。我可以先用5分钟把自己的书房整理一番来以身作则。前期孩子应该会比较感兴趣,使用肢体和语言激励即可。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任何):

5.私房话(非公开)公开场合(比如日志上,大群上)可以称呼师父吗?自己感觉会给其他小伙伴造成不太好的体验,但有时又忍不住想叫。。。

你可能感兴趣的:(5分钟房间复原法·崔律亲子时间管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