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智能家居入侵案告破,家庭隐私不容忽视

6月中旬,央视新闻曝光了家用摄像头的泄露破解问题,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宣布,成功打掉了网上传播家庭摄像头破解软件的犯罪链条,为此案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尽管如此,帮尼依旧担心:智能家居为何事件频频?我们该如何提高家庭摄像头的安全性?

首个家庭摄像头入侵案告破

首例智能家居入侵案告破,家庭隐私不容忽视_第1张图片

在最初的央视新闻中,不法分子公开兜售远程控制家庭摄像头的破解软件,不少人在非法购买后利用摄像头进行偷窥,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北京市公安局重拳出击,组成的专案组,开展案件调查工作,经过19天的缜密工作,截至7月7日早上,24名在京涉案人员全部抓捕到案。

尽管案件已经告破,但却暴露了两个很严重问题,其一是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低下销售网络,其二便是家庭摄像头以及家用智能产品,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全。

飞速普及的摄像头

首例智能家居入侵案告破,家庭隐私不容忽视_第2张图片

近几年,随着物联网技术及互联网+概念的催化,智能家居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国内的市互联网大佬先后入局家用摄像头,家居用的监控摄像头的使用场景比其它智能家居产品更贴近生活,价格实惠且完善的功能深得用户的青睐,很多人安装一个智能摄像头,下载一个应用程序,就能畅享智能生活了,家用摄像头的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不可否认的是,家庭监控摄像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家中财物和人员的安全,让父母和孩子通过摄像头进行视频对话和留言,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让家居摄像头的产品黏性不断提升,让不少家庭提前感受到了智能家居的便利。

但恰恰是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便利,为用户的隐私安全埋下了隐患。

网络安全的隐患

首例智能家居入侵案告破,家庭隐私不容忽视_第3张图片

360攻防实验室曾经对市面上的近百个品牌的家庭摄像头进行安全评估测试,结果发现近八成的产品存在用户信息泄露、数据传输未加密、APP未安全加固等安全缺陷。不法分子轻易地控制接入网络的智能摄像头,对安装摄像头的家庭或公司进行监控甚至网上直播。

为什么会这样呢?近几年家庭摄像头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众多商家纷纷入局,包括一些资质很弱的中小企业,于是市场中各种摄像头的质量变得参差不齐,而且国内没有针对家用智能摄像头的安全信息标准,没有安全标准,监管部门也就无法对家庭摄像头的网络安全进行监管。

更过分的是,有些小厂家在生产摄像头时,干脆使用了非常简答的默认密码甚至未设置密码,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简单的密码让一些直播平台有了新的视频亮点,让央视记者可以轻易破解观看,让众多不法分子有了有利可图的商机,

于是,一言不合被直播也就见怪不怪了。

如何提升安全性

首例智能家居入侵案告破,家庭隐私不容忽视_第4张图片

本来是让家庭变得更安全的智能摄像头,反倒可能让家庭变得更不安全,那么,已经购买了家用摄像头的我们该如何保障家庭的安全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弃那些常用的或是默认的口令和密码,及时设置强口令的新密码,定时修改密码,按照厂家的提示做升级,以防被不法商贩和黑客轻松破获。

但这并非一劳永逸,因为有些中小厂商的产品从原始设计、开发到管理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产品诞生之初就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风险。如果一款产品本身存在的漏洞比较多,修改密码也不一定有用,选择和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会更好一些。

除此以外,我们只能期待生产厂家可以早些提供专用于智能家居产品的网络防火墙,或是早日建立安全信息标准,对智能摄像头的制售过程形成有效监管。

铅笔总结

智能家居市场潜力无限,家用智能摄像头的普及也是大势所趋,但央视新闻以及家庭摄像头入侵案的告破,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充分说明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当生产企业无法保护用户隐私的时候,用户只能在用有限的方式来提升安全。最后,帮尼希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可以早日出台。

更多智能家居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铅笔智能期待您的关注

首例智能家居入侵案告破,家庭隐私不容忽视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首例智能家居入侵案告破,家庭隐私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