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霸气押韵的双十一口号:
不求一战成名,但求双十一前程似锦!
一年如一日,勇攀销量顶峰。
备战六个月,只为双十一。
光棍节,非诚勿扰,血战双十一,才是王道。
做好双十一,光棍变神棍。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双十一卖爆,两者皆可抛
……
11.11——光棍节,本是高唱单身情歌的日子,自有了某宝后,俨然已脱去了其悲伤的情怀,带上了强大吸金光环。于是双十一正式更名为挥霍节、电商节、吸金节、剁手节……将多买、错买、乱买进行到底......
办公室最近有这样一个“怪”现象——集体“中邪”:午休时间大家都不回家休息了,要么独自坐在电脑边研究边做笔记,要么三三两两拿着手机讨论。
工作任务重,加班吗?
No,no,no
全都在血拼!
同事A边点着某宝页面边问B:“你双十一买什么呀?”
B点着鼠标无奈道:“不知道呀,都看了半个月了,还没有定下来,你准备买什么呢?”
A:“哎呀,我也没什么要买的,去年双十一买的东西,好多都还没用……”
C吃着外卖说:“那就别再买了撒”
A:“可是我都看上了好几样东西,降了好多价,超划算”,说着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B马上说:“就是,优惠力度好大呀,我看了套化妆品折扣力度很大,有套餐一、套餐二,我草稿纸都算了一两页的,真觉得自己的数学继高考后再达巅峰。我还是觉得套餐二好,买两个可以叠加......”
于是,新一轮的讨论又开始了......
购买攻略,当然看不懂;
抢红包,肯定抢不到;
时间限制,必然会超时;
最后只剩下可怜的你辛苦熬夜付款落榜。
每年双十一前花钱心累,双十一当天花钱爽快,双十一后花钱拮据……这似乎已变成了死循环。
可是生活还要继续,节日还是要过,到底如何优雅从容的对待双十一呢?
扒姐认为要想过好,就得手头有钱——闲钱,怎么让自己有更多的钱呢?
答案是:开源节流。
01节流
日前,阿里巴巴在杭州召开18周年会,从微博曝光的PPT来看,奖品之一就包括2017年双11清空购物车,10万元封顶,还送出18份!
WHAT? 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说错,清空购物车,大概这是所有人的终极梦想之一了。
同是作为马云成功背后的“女人”,为什么只有这18个幸运儿享受这福利,而我们只能默默地看着自己的银行卡、购物清单流泪......
没有强大的马云爸爸来清空购物车,只有自己清空喽。
首先,清算节日单,设置购物单。
将刚过去不久的双节(国庆节、中秋节)假期消费清单一一罗列,看看自己在假期间旅游、回家等消费情况,肯定有超出计划的费用,以便知道自己到底花出了多少钱,结余多少,做到心中有数。
设置购物单,这个办法虽然陈旧,但却奏效。把自己想买的东西全部罗列在购物单上,再一一进行分类和标注。扒姐根据艾森豪威尔原则分类法制定了“购物分类准则”,如下:
重要不必需的、重要且必需的、不重要必需的、不重要不必需的
然后,控制欲望,清理购物车。
网上购物虽快捷而方便,但很容易在自己购物欲望的驱使下盲目消费,甚至“上瘾”,买一大堆“无用”的东西填补购物“空虚感”。
买东西重在精而不宜多。
因此,可根据“购物分类准则”对自己购物清单的划分,再将东西归类:必买物品(当前经济条件允许);量力而为的物品(买了必买物品还有结余);删除物品(没钱/不必需/不重要)。
此外,购买时还要看好东西的质量是否过硬。如此层层排查购物单,再清理购物车,相信会节约下不少钱,也不至于买回的东西到明年双十一还没用上......
02开源
当然一味的想着如何省钱,是不行的,那是穷人思维。
更多的应该培养起你自己的富人思维,管理财产,让钱生钱。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财富不会自己上门找你,需要你出门去探求,但能否找得到还取决于你是否用心。
不管你是有一万还是一百万,都应该理财。
告别传统的存钱方式:收入-支出=结余。
建立强迫储蓄的机制:收入-结余=支出,机械地存钱。比如:将结余定期购买理财产品,既能让可用余额减少,以减少双十一当天的购物金额,又能每日赚取收益。
另辟蹊径,从不起眼的行业下手,跨界挣钱。世界上不缺少钱,而是缺少发现钱路的眼睛。
下面讲一下扒姐身边的栗子:还在上大学的小表弟喜欢写作(网络玄幻小说),课余时间别人打游戏,他码字去投稿,据他说现在月收入上万;有一朋友喜欢主持,兼职做活动主持人,一次几百块还是很简单的;还有一朋友喜欢结交朋友和旅游,所幸将自己家改造为民宿,既能挣钱又能不时地跟天南海北的人交朋友;擅长摄影的,可以帮淘宝商家拍照片......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有知识付费的可能。
这是一种开源的方法,不下水试试,怎知这片海的深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