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嵌入式Linux编程与实践教程》一书,以及http://www.cnblogs.com/skyfsm/p/6287787.html
给出一个简单的UDP模型代码并分析UDP一些高级特性,特此感谢。
本人已经发表了Linux下TCP实战的代码,如有参考请点击:TCP实战。
UDP是一个简单的传输层协议,是一种非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文协议,和TCP有较大区别。虽然UDP有很多不足,但还是有很多网络程序使用它,比如DNS(域名解析服务)、NFS(网络文件系统)、SNMP等。
UD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不建立连接,而是直接使用sento发送数据,使用recvfrom阻塞等待接收数据。
基于UDP客户端程序设计步骤如下:
基于UDP服务器程序设计,服务器负责接收数据: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ERVER_PORT 8888
#define BUFF_LEN 1024
void handle_udp_msg(int fd)
{
char buf[BUFF_LEN]; //接收缓冲区,1024字节
socklen_t len;
int count;
struct sockaddr_in clent_addr; //clent_addr用于记录发送方的地址信息
while(1)
{
memset(buf, 0, BUFF_LEN);
len = sizeof(clent_addr);
count = recvfrom(fd, buf, BUFF_LEN, 0, (struct sockaddr*)&clent_addr, &len); //recvfrom是拥塞函数,没有数据就一直拥塞
if(count == -1)
{
printf("recieve data fail!\n");
return;
}
printf("client:%s\n",buf); //打印client发过来的信息
memset(buf, 0, BUFF_LEN);
sprintf(buf, "I have recieved %d bytes data!\n", count); //回复client
printf("server:%s\n",buf); //打印自己发送的信息
sendto(fd, buf, BUFF_LEN, 0, (struct sockaddr*)&clent_addr, len); //发送信息给client,注意使用了clent_addr结构体指针
}
}
/*
server:
socket-->bind-->recvfrom-->sendto-->close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er_fd, ret;
struct sockaddr_in ser_addr;
//AF_INET:IPV4;SOCK_DGRAM:UDP
server_fd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if(server_fd < 0)
{
printf("create socket fail!\n");
return -1;
}
memset(&ser_addr, 0, sizeof(ser_addr));
s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
作为服务器,你要绑定【bind】到本地的IP地址上进行监听【listen】,但是你的机器上可能有多块网卡,
也就有多个IP地址,这时候你要选择绑定在哪个IP上面,如果指定为INADDR_ANY,那么系统将绑定默认的网卡【即IP地址】
*/
ser_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_addr.sin_port = htons(SERVER_PORT); //端口号,需要网络序转换
ret = bind(server_fd, (struct sockaddr*)&ser_addr, sizeof(ser_addr));
if(ret < 0)
{
printf("socket bind fail!\n");
return -1;
}
handle_udp_msg(server_fd); //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close(server_fd);
return 0;
}
基于UDP客户端程序设计client.c,客户端负责发送数据: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ERVER_PORT 8888
#define BUFF_LEN 512
#define SERVER_IP "127.0.0.1"
void udp_msg_sender(int fd, struct sockaddr* dst)
{
socklen_t len;
struct sockaddr_in src;
while(1)
{
char buf[BUFF_LEN] = "TEST UDP MSG!\n";
len = sizeof(*dst);
printf("client:%s\n",buf); //打印自己发送的信息
sendto(fd, buf, BUFF_LEN, 0, dst, len);
memset(buf, 0, BUFF_LEN);
recvfrom(fd, buf, BUFF_LEN, 0, (struct sockaddr*)&src, &len); //接收来自server的信息
printf("server:%s\n",buf);
sleep(1); //一秒发送一次消息
}
}
/*
client:
socket-->sendto-->revcfrom-->close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client_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_addr;
client_fd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if(client_fd < 0)
{
printf("create socket fail!\n");
return -1;
}
memset(&ser_addr, 0, sizeof(ser_addr));
s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作为客户端,要指定远端服务器的(ip, port)
ser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SERVER_IP);//仅仅连接服务器IP
ser_addr.sin_port = htons(SERVER_PORT); //注意网络序转换
udp_msg_sender(client_fd, (struct sockaddr*)&ser_addr);
close(client_fd);
return 0;
}
参考文章开头给出的链接:
UDP高级特性:
UDP套接字有以下区分:
1)未连接的UDP套接字
2)已连接的UDP套接字
对于未连接的套接字,也就是我们常用的的UDP套接字,我们使用的是sendto/recvfrom进行信息的收发,目标主机的IP和端口是在调用sendto/recvfrom时确定的;
在一个未连接的UDP套接字上给两个数据报调用sendto函数内核将执行以下六个步骤:
1)连接套接字
2)输出第一个数据报
3)断开套接字连接
4)连接套接字
5)输出第二个数据报
6)断开套接字连接
对于已连接的UDP套接字,必须先经过connect来向目标服务器进行指定,然后调用read/write进行信息的收发,目标主机的IP和端口是在connect时确定的,也就是说,一旦conenct成功,我们就只能对该主机进行收发信息了。
已连接的UDP套接字给两个数据报调用write函数内核将执行以下三个步骤:
1)连接套接字
2)输出第一个数据报
3)输出第二个数据报
由此可以知道,当应用进程知道给同一个目的地址的端口号发送多个数据报时,显示套接字效率更高。
因为UDP自身的特点,决定了UDP会相对于TCP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个就是UDP报文缺失问题。
在UDP服务器客户端的例子中,如果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丢失,服务器会一直等待,直到客户端的合法数据过来。如果服务器的响应在中间被路由丢弃,则客户端会一直阻塞,直到服务器数据过来。
防止这样的永久阻塞的一般方法是给客户的recvfrom调用设置一个超时,大概有这么两种方法:
1)使用信号SIGALRM为recvfrom设置超时。首先我们为SIGALARM建立一个信号处理函数,并在每次调用前通过alarm设置一个5秒的超时。如果recvfrom被我们的信号处理函数中断了,那就超时重发信息;若正常读到数据了,就关闭报警时钟并继续进行下去。
2)使用select为recvfrom设置超时
设置select函数的第五个参数即可。
所谓乱序就是发送数据的顺序和接收数据的顺序不一致,例如发送数据的顺序为A、B、C,但是接收到的数据顺序却为:A、C、B。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每个数据报走的路由并不一样,有的路由顺畅,有的却拥塞,这导致每个数据报到达目的地的顺序就不一样了。UDP协议并不保证数据报的按序接收。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发送端在发送数据时加入数据报序号,这样接收端接收到报文后可以先检查数据报的序号,并将它们按序排队,形成有序的数据报。
总所周知,TCP有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反观UDP因为其特点无法做到。UDP接收数据时直接将数据放进缓冲区内,如果用户没有及时将缓冲区的内容复制出来放好的话,后面的到来的数据会接着往缓冲区放,当缓冲区满时,后来的到的数据就会覆盖先来的数据而造成数据丢失(因为内核使用的UDP缓冲区是环形缓冲区)。因此,一旦发送方在某个时间点爆发性发送消息,接收方将因为来不及接收而发生信息丢失。
解决方法一般采用增大UDP缓冲区,使得接收方的接收能力大于发送方的发送能力。
int n = 220 * 1024; //220kB
setsocketopt(sockfd, SOL_SOCKET, SO_RCVBUF, &n, sizeof(n));
这样我们就把接收方的接收队列扩大了,从而尽量避免丢失数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