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他们的狂欢啊

【先推荐一首歌】

那是他们的狂欢啊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喜欢听歌,喜欢音乐,喜欢民谣和摇滚,但我再也不想去参加音乐节。

去过一次草莓音乐节,被拥在一群人中间,所有人淋着雨,踩着泥巴,竖着rock的食指小指,摇头晃脑的跳起来。有情调的小情侣搭起了帐篷那是他们的情绪围墙。外国翘臀美女自顾自的在一边跳开了。台上的乐队无比疯狂的甩头脱衣服。周围的人拉起陌生人的手转起圈来,圈子越转越大,仿佛身边所有人沉浸其中。

但是我迟迟进入不了这种情绪,因为我除了能踮着脚看到大屏幕上歌手的脸,歌手吼的是什么我一句也没听见。我只能做到在一旁观察着这些“有意思的”人们。我是很能受音乐感染到的一个人,一旦一首歌闯到心里就能瞬间流下泪来。但是在现场,我所有的触感都失灵了。

我渴望听一场安静干净的现场,不管他唱的是民谣还是摇滚。我喜欢在一边静静的去感受。我渴望他能唱到我心里去。但音乐节那种疯狂的自我的旁若无人的投入,是我不曾了解的陌生感觉。

我一点不排斥这群跟我生活方式和态度完全不同的人们,我反而好奇他们是为何能这么快的进入到集体情绪中,因为我的慢热甚至让我觉得自己站在那格格不入。可能是我的生活中没有出现极端的嘲讽这种现象的人,不然我可能也被这种情绪带偏。坚持自己何其难,一旦遇上跟自己的想法稍有接近的人,就容易依靠着别人的思想行为让其攀岩生花。不知这是否是为何能陷入这集体情绪的其中一解。

不同的想法生活态度把人划分为不同类,今天把朋友圈的人按照自己喜好也分了组,“傻逼”,“装逼”,“老实人”,“有点意思”。没有任何冒犯。只希望自己以后少认识A组和B组的人,多认识C组和D组的人。并且我希望朋友圈推出一个屏蔽特定分组朋友圈的功能。我不想贬低任何我认识过的人,只是根据自己交友的喜好想分个组,有意识的去督促提高下自己社交的质量。

我们会遇到太多自己不认同,不欣赏的事物,但是仅仅因为不敢苟同就站到其对立面是很愚蠢的。学车的叔叔说在大城市里的人真可悲,拼那么多年买不了一套房子。在上海时候,我的山东过来来上海打拼的上司跟我说你要是回家去就永远别再联系我,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新闻上一个老外因为老婆是中国人,不愿跟她来中国拜访岳父岳母说因为中国脏乱差。但同样一个土耳其老外来中国生活了7年,实现了自己当DJ的梦想,享受中国泡脚的文化,还在中国靠外教赚了不少钱。

很多人也会遇到自己从来不了解的生活方式。同样是婚礼,浙大400对的集体婚礼,新婚之日大家全站操场上跟升国旗一样。百度一对做产品的新人为了新婚双双辞掉工作开始了一万公里的蜜月旅行。但大多数人都是办个酒席,七大姑八大姨齐坐一堂唠嗑喝喜酒。生活方式真的不只一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也只是一种选择。

在不同的人看来同样一件事情就有对有错。姑姑三十好几了,至今选择单身,年年过年回去被姑姨们一轮,一提到她就开始唉声叹气,殊不知上海多的是单身大龄女青年,依旧在拼命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只是不同的价值。

确实,我们往往被自己不了解和不喜欢的东西所定义了。因为排斥,就容易往对立面走,走着走着就变成了那所谓的同一类人。学会接受学会包容并不是一件简单事。但接纳的越多,包容的越多,会变成越丰富的一个人。会走着走着,就走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再也不会去音乐节了,但我一定会去听无数最棒的现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是他们的狂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