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关注《暴裂无声》,应该都是因为,它是《心迷宫》导演的第二部作品。
当年的《心迷宫》,作为青年导演忻钰坤的处女作,用极低成本,无一知名演员的配置,杀入了豆瓣电影top250。
但是冲着这部片子的极高口碑去看之后,却略有点失望而归,私以为,即使加上对国产片的同情分、对青年导演的鼓励分、对小成本的支持分,它也还远远够不上8.6这个分数。
这个评判首先出于个人的电影偏好:对电影的电影感看得比较重。显而易见的是,《心迷宫》的画面质感真的很差,甚至不如一些网大,可能比较接近一些学生作品。演员不乏职业演员,但专业程度却非常有限,表演常常有游离之感,再压上配乐这些,《心迷宫》的电影感是很弱的。
但是之前也讲过了,有些因为成本低而造成的粗糙感,从情感上讲,其实是可以用鼓励分支持分补回来一部分的。
所以,我会觉得《心迷宫》不值得这么高的评价的关键其实是,这部电影被最多称道的环形结构和多人视角叙事,所谓的连锁反应、环环相扣、细节铺垫、完美衔接,恰恰因为包裹的人太多,巧合太多,重叠太多,而展现出了一种很浓重的设计感。
整体看下来感觉,导演拍这部电影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讲这个故事,而是为了展示这个结构,是先有了这个精彩的结构,才往里面塞种种十分碰巧的细节。
基于此,个人对《暴裂无声》的期待感,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但看完之后的结论是,忻钰坤导演在《暴裂无声》里所体现出来的进步,还是非常对得起观众们对他处女作的很多欣赏和一些包容的。
(以下涉及剧透,还没有进行过观影的朋友们谨慎阅读哦。)
《暴裂无声》依然是导演个人非常钟爱的犯罪题材。整体故事围绕的是一个小孩的失踪,失踪小孩的父亲是哑巴矿工,而与孩子的失踪有着直接联系的律师和矿业公司老总,自然也无处可逃地卷进了这场“父亲寻子”里。
其实能够看出来,导演还是那个导演,在《心迷宫》里强烈的设计感,依然能在《暴裂无声》里无处不在的隐喻和细节铺垫里看到。
比如三位主要人物的设置。
姜武所饰演的煤矿老板昌万年,是个暴发户,手握大把金钱和权力。
袁文康的角色是律师徐文杰,有知识和职业技能,收入也算比较体面。
失踪小孩的父亲张保民,由之前演过《师父》和《箭士柳白猿》的宋洋饰演,是个卖苦力的矿工。
这三个人物的社会地位,非常明显地分别对应了上层、中层、下层三个阶层。整个故事的冲突就发生在这三个人之间,也发生在这三个阶层之间。
在三个人物更具体的设定上,也能看到导演的精心设置。
比如代表底层的矿工张保民,曾经因为跟别人打架咬断了舌头,不愿意再开口说话,成为一个生理意义上的哑巴。但是“哑”这件事,除了是生理意义以外,还代表着下层的“失语”,他们没有话语权,发不出声音,发出声音也不会被听到。
律师徐文杰所代表的中产,本身收入不错,一家三口很和乐,但妻子生了重病,经济上产生危机,重压之下,和无良矿老板昌万年做了魔鬼的交易。
这个人物在片子里的设计就非常典型,你甚至可以把他和这几年发生的很多社会事件里的中产代表联系起来。
他真正最具有隐喻意味的一个细节出现在电影的末尾处,那个情节也算得上是影片的高潮之一。
因为给昌万年的非法采矿做伪证,最终被警察抓起来,他交代了全部做伪证的情节细节。
但最后警察问他还有没有什么要交待的时候,其实目睹了昌万年更深重罪孽的他,回答的是:没了。这个地方有个表演细节,在关于非法采矿的讯问中,徐文杰的眼镜一直是摘下的,但在面对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把眼镜戴上了,才回答的“没了”。
在一场高潮戏里,这个细节还是比较容易被注意到的,导演也曾经讲到过这个细节,眼镜是在人物面前做遮挡的东西,戴上眼镜这个举动,也代表着人物的掩饰:对自己情绪的掩饰,对真相的掩饰。
而关于煤矿老板昌万年,这个人物身上的象征,应该就是他头上的假发了吧。
这还挺像前段时间讲过的金马奖赢家片子《大佛普拉斯》里面的设定的。或有钱或有权的上层,看起来衣冠楚楚人模人样,而且都很乐于撒钱做慈善,但其实背地里都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就像他们头顶都戴着的假发一样,慈善和外表都只是层皮,是某种伪装。
甚至是三个人的车牌,都非常有讲究,从上层到下层,分别对应的是“豢A”、“豢B”和“豢C”,“豢”这个汉字,在字典里的释义是:
泛指喂养,以利益为饵来引诱人为其服务,任其宰割,又指贪图。
这和电影里三人的状况完全吻合,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压榨,形成了一条食物链。就像电影里反复出现过的一些画面,大老板昌万年的办公室里,放着绞肉机,随时随地用小铜锅涮刚刚切好的新鲜羊肉;而失踪的小孩,是把羊当宝贝的人。食物链顶端的人,爱好狩猎和吃羊肉,他对羊的任意宰杀,又何尝不是某种象征。
片子里这种隐喻太多,甚至是细微到失踪小孩的名字张磊,也和很多东西对照着,电影一开头,就是张磊垒石头的画面,“磊”字和垒石头这个行为是对应的,而孩子出事之后,又有垒好的石头倒塌的画面。
虽然这些是细节的设计,和《心迷宫》里的结构设计有所不同,不过还是能看出来,导演特别热衷于做这件事情,特别爱埋下各种各样的东西,在创作过程里,就会预设好观众的解读。
这其实就蛮容易落了刻意的,喜欢的人会热衷于去挖掘和解读这些,不喜欢的人就会觉得有故弄玄虚之感。
但因为在整体制作水平和故事上有很大提升,《暴裂无声》还是比《心迷宫》好很多的。
一是很显而易见的制作上的进步和演员的出彩。
比起《心迷宫》,《暴裂无声》里有很多比较成熟的镜头叙事和电影工业时代的味道了。画面质感就不必说了,电影院的大荧幕上看起来也是很舒服的。再比如几场山地里的追逐和打斗戏,看起来也会很有精神满足感。
演员方面,整体演员的平均水准都很高以外,其中又能挑出来特别出彩的。
比如男主角宋洋,那种原始的、蛮横的力量和感觉,就演得特别特别到位。谁又能想到,第一次和宋洋见面的时候,导演对他的印象是太白太干净了呢。
张保民的妻子翠霞,演员是之前《春风沉醉的夜晚》女主角谭卓,表现也特别棒,一个病重而无能为力的母亲,最后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回不来了,抱着小羊的那场哭戏,情感力量特别强大。
二是,虽然依然在细节上放了很多隐喻,但因为并没有像《心迷宫》那样,看起来特别像因为要强求结构和叙事而设置接连不断的故事和巧合,《暴裂无声》的整个故事,要立得住很多。
比如那枚关键的,串联着一切的箭头,其实也带有着一些循环的意思。
昌万年用这个箭头射杀了小孩,箭头在转移抛尸的过程中被遗落在了车上。但昌万年误以为是箭头是被律师拿走了,于是绑走了律师的女儿媛媛,媛媛在阴差阳错里又被张保民救了……
最后那场树林追逐戏之前,被绑在昌万年车上的张保民,用杀死了自己儿子的箭头脱身,在和昌万年搏斗得难分难解的时候,他把箭头插进昌万年的大腿,再一次占取了主动。而看起来在打斗中处于劣势的昌万年,却其实是拿回了自己的杀人证据,也就是那枚箭头。
这其实也有点循环的意思,但因为箭头这个关键性的证据,恰到好处地嵌在了整个故事里,所以不会有太多刻意为之的感觉。
三是,这部片子还很有一些神来之笔的片段,最出彩的段落之一,大概是山洞里那场平行时空的戏。
张保民救了律师的女儿媛媛,阴差阳错之下,又把她安置在了儿子被抛尸的山洞里。
醒过来的那个清晨,小女孩孤立无援,但从山洞的深处,突然一颗一颗地往外掷出了石子,然后小男孩张磊走了出来,他牵起小女孩的手,两个人一起跑到了最高的山坡上,整个城市都落进了他们的稚嫩的眼睛里。
特别理想的一个画面。
但事实是,这只是一个平行时空的设定,是某种美好的想象。
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小女孩,而下层人民、哑巴矿工的儿子,连尸体都被心黑心虚的老板连同整座山被炸毁,无处可寻。
虽然和《心迷宫》一样,为了存活下来,电影的结局加了一行字幕,表示凶手最终还是被绳之以法了。但整个整个社会的弊病,还是在片子里很好地表现出来了,就像豆瓣某个高赞评论说的那样:
上层失态、中层失德、底层失语,人间失格。
对电影的评论有各种各样的标准。忻钰坤导演的这两部作品,非常喜欢的人有很多很多,这篇文章的态度虽然是并不能都特别喜欢,但可以确信的是,评价喜不喜欢的人,背后的潜台词都是,已经把《心迷宫》和《暴裂无声》放在某种标准线上来看了。
当初《心迷宫》刚出来的时候,就有人有担心,说希望忻钰坤导演不要太快去拍那些赚钱的商业大IP。
现在《暴裂无声》出来,有这个担心的人应该也可以放心了,这个年轻导演,依然在做自己喜欢的题材,能感觉到他有表达的野心,个人风格也进一步确立了。
文艺创作者对于自己职业是否足够尊重和热爱,大部分还是能直观地从他们的作品里看出来的。而职业,也会回报给他们应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