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程序不产生目标代码,它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
使用编译系统时会区分编译阶段和运行阶段
一般来说,编译系统的比较复杂,开发和维护费用都大。相反,解释系统比较简单,可移植性好,适合于以交互形式执行程序
一般来说,建立在编译基础上的系统在执行速度上要优于建立在解释执行基础上的系统
编译型语言:
编译是指在应用源程序执行之前,就将程序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因此其目标程序可以脱离其语言环境独立执行,使用比较 方便、效率较高。但应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须先修改源代码,再重新编译生成新的目标文件(* .OBJ)才能执行,只有目标文件而没有源代码,修改很不方便。现在大多数的编程语言都是编译型的。编译程序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后保存在另一个文件 中,该目标程序可脱离编译程序直接在计算机上多次运行。大多数软件产品都是以目标程序形式发行给用户的,不仅便于直接运行,同时又使他人难于盗用其中的技 术C、C++、Fortran、Visual Foxpro、Pascal、Delphi、Ada都是编译实现的。
解释型语言:
解释型语言的实现中,翻译器并不产生目标机器代码,而是产生易于执行的中间代码,这种中间代码与机器代码是不同的,中间代码的解释是由软件支持的,不能直接使用硬件,软件解释器通常会导致执行效率较低。用解释型语言编写的程序是由另一个可以理解中间代码的解释程序执行的。与编译程序不同的是,解释程序的任务是逐一将源程序的语句解释成可执行的机器指令,不需要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后再执行。解释程序的优点是当语句出现语法错误时,可以立即引起程序员注意,而程序员在程序开发期间就能进行校正。对于解释型Basic语言,需要一个专门的解释器解释执行
Basic程序,每条语言只有在执行才被翻译。这种解释型语言每执行一次就翻译一次,因而效率低下。一般地,动态语言都是解释型的,如Tcl、Perl、
Ruby、VBScript、 JavaScrip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