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林欣浩讲《数学有意思》

原创:farmer

从罗辑思维的例会上,得知“少年得到”上线了,第一个上线的产品是哲学作家林欣浩给小朋友们讲《数学有意思》。作为一个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理学学士大朋友,我也立马产生了兴趣。

虽然是数学专业毕业,然而说多了都是泪!大学里,除了第一堂课上,数分老师讲到莫比乌斯环让我感到新奇有趣之外,之后四年的专业课就是各种听不懂学不会!

听了林欣浩的课,说一说我学数学的故事吧。

一、数学有趣么?

说起来我从小对数学还是挺有兴趣的。小时候课外书很少,身为教师的母亲给我们买了《奇妙的9》、《数学万花筒》等书,有图有画就像看小画书一样,至今想来仍觉津津有味。

听林欣浩讲《数学有意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听林欣浩讲《数学有意思》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记得后来学乘法时,忘了是从书上看到的,还是课堂上老师讲到过,数字11与两位数十几相乘的规律,因为觉得有趣居然还无师自通地推演出两位数十几乘十几的规律,并常常乐此不疲、好为人师地主动教给周围那些感到莫名其妙的同学。

还记得后来看到神奇的数字7,从七分之一:0.14285714285714...,七分之二:0.28571428571428...,七分之三:0.42857142857142...,...直到七分之七回归到1,完美地诠释了无限循环与周而复始的意义。

数学之美曾经让儿时的我感到心驰神往、乐在其中、奥妙无穷。然而再后来不知道是因为功课越来越繁重了,还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讲课的方式,总之后来越来越少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了,甚至大学里专业课上感觉如听天书一般。

只记得大学里学得还不错的两门课,一门是线代,因为上课前把老师错认成同学,尴尬之后作为补偿格外认真听课,结果居然学得不错;另一门是运筹学,因为烧水沏茶的实例深得我心,便也格外认真学习了一番。

所以对我来说,数学有时候是极有趣的,有时候也是极其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这是为什么呢?

二、你是如何学数学的?

之前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大多数人,是怎样把数学学成如此无趣的呢?

听了林老师的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深陷其中没有跳出来站在高处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让我们来看看林老师如何讲述数学的简洁之美。

举个例子,为什么“1+1=2”是对的,“1+1=1+1”,老师就会判你错呢?这背后的道理是,在数学上,就算是相等的量,其实是有好、坏之分的。

都是同样的数,写出来越简洁,越容易被人理解,这个写法就越“好”。

你看,这就是为什么答案“2”是对的,因为“2”比“1+1”更简洁。

也就是说,计算的本质,就是把一个不容易理解的式子,变成一个能一目了然的式子。

在小学阶段学的「约分」,中学阶段学的「因式分解」、「合并同类项」,其实做的都是这一件事。

是不是豁然开朗呢?原来如此!这么浅显易懂的大道理,是不是很多人都没想到呢?

如果当年你上学的时候,知道了这个道理,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呢?

三、养成数学思维

说来惭愧,学了这么多年数学,却没有养成数学思维。

其实,再抽象难懂的东西,洞悉其背后的原理之后,都是可以翻译成大白话让大家听懂的。比如用数数儿这件事来解释“离散”和“抽象”。

再联想到混沌大学的李善友强调的第一性原理,埃隆马斯克造火箭造电池,都是在深究事物背后的原理。

看来以后还要听听林老师的课,试着用哲学的角度看数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林欣浩讲《数学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