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实现网格聚类算法 - 子空间聚类 CLIQUE算法 - pyclustering聚类包的使用

文章目录

  • python 实现网格聚类算法
    • 一、基于网格聚类原理
    • 二、算法实现
      • 1. CLIQUE 算法
    • 参考资料

python 实现网格聚类算法

聚类算法很多,包括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如:kmeans),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如:BIRCH),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如:DBScan),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等等。基于划分和层次聚类方法都无法发现 非凸面形状 的簇,真正能有效发现任意形状簇的算法是基于密度的算法,但基于密度的算法一般时间复杂度较高,1996年到2000年间,研究数据挖掘的学者们提出了大量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网格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且同样对 密度参数 敏感。

一、基于网格聚类原理

  1. 基本思想:
    基于网络的方法:这类方法的原理就是将数据空间划分为网格单元,将数据对象集映射到网格单元中,并计算每个单元的密度。根据预设的 密度阈值 判断每个网格单元是否为 高密度单元,由邻近的稠密单元组形成 “类”(簇)。

  2. 算法过程:
    算法的核心步骤:

    1. 划分网格
    2. 使用网格单元内数据的统计信息对数据进行压缩表达
    3. 基于这些统计信息判断高密度网格单元
    4. 最后将相连的高密度网格单元识别为簇

  3. 主要算法:

    • STING:基于网格多分辨率,将空间划分为方形单元,对应不同分辨率
    • CLIQUE:结合网格和密度聚类的思想,子空间聚类处理大规模高维度数据
    • WaveCluster:用小波分析使簇的边界变得更加清晰

二、算法实现

本渣渣在 github 上面找到了 python 的 pyclustering 模块,里面提供了绝大多数聚类算法的实现,比起 sklearn 的算法要全面一点,详细文档在:https://codedocs.xyz/annoviko/pyclustering/namespacepyclustering_1_1cluster_1_1clique.html

本人主要来进行 API 调用攻城狮的简单说明:

1. CLIQUE 算法

CLUQUE算法过程:
python 实现网格聚类算法 - 子空间聚类 CLIQUE算法 - pyclustering聚类包的使用_第1张图片
因为 CLIQUE 算法涉及对聚类的数据进行划分网格单元,为了让大伙看到直观效果,如下解释性代码部分暂时先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预处理工作等。
算法核心调参:网格步长,和密度阈值

  1. 导入需要的模块:

import numpy as np

# 选择聚类方法:clique 类
from pyclustering.cluster.clique import clique
# clique 可视化
from pyclustering.cluster.clique import clique_visualizer
  1. 构建待聚类的数据:
# 构建训练数据
f0 = np.array([37, 42, 49, 56, 61, 65])  # 体重
f1 = np.array([147, 154, 161, 165, 172, 177])  # 身高
f2 = np.array([9, 14, 20, 24, 30, 38])  # 年龄

data = np.array([f0, f1, f2])
data = data.T
data_M = np.array(data)
  1. 使用 clique 聚类方法进行聚类:
# 创建 CLIQUE 算法进行处理
# 定义每个维度中网格单元的数量
intervals = 5
# 密度阈值
threshold = 0
clique_instance = clique(data_M, intervals, threshold)

# 开始聚类过程并获得结果
clique_instance.process()
clique_cluster = clique_instance.get_clusters()  # allocated clusters

# 被认为是异常值的点(噪点)
noise = clique_instance.get_noise()
# CLIQUE形成的网格单元
cells = clique_instance.get_cells() 

print("Amount of clusters:", len(clique_cluster))
print(clique_cluster)
  1. 聚类结果可视化:
# 显示由算法形成的网格
clique_visualizer.show_grid(cells, data_M) 
# 显示聚类结果
clique_visualizer.show_clusters(data_M, clique_cluster, noise)  # show clustering results

运行结果: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Amount of clusters: 4
[[0, 1], [2], [3], [4, 5]]

下面结合网格聚类的 网格单元图 来解释聚类的过程:
补充一点:
CLIQUE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 存 在 于 k 维 空 间 中 的 聚 类 也 可 以 在 k − 1 中 找 到 。 \color{red} 存在于 k 维空间中的聚类也可以在 k-1 中找到。 kk1 如在 3 维(f0,f1,f2)数据空间上的聚成的簇C1,在二维(f0,f1)空间上也可肯定也可以聚成簇C1。这对于子空间聚类结果组合成原空间很有帮助。
k 维 的 聚 类 结 果 是 由 k 个 k − 1 维 聚 类 结 果 的 组 合 形 成 的 。 \color{red} k 维的聚类结果是由 k 个 k-1 维聚类结果的组合形成的。 kkk1

  • 1.网格单元图:python 实现网格聚类算法 - 子空间聚类 CLIQUE算法 - pyclustering聚类包的使用_第2张图片
    (1). 我们在算法 intervals = 5 ( 网 格 步 长 参 数 ) \color{red}(网格步长参数) ,对每一维的数据划分成5个网格单元,可以看见上图 x0 对应于数据集中的 f0 特征,x1对应对数据集中的 f1 特征,x2对应对数据集中的 f2 特征。原始的 3 维数据便被划分成了 125(5 * 5 *3)个网格单元,然后判断每个网格是否为高密度单元,最后将相连的高密度网格单元识别为簇。

    (2). 本demo为了方便理解,将密度阈值设置为 0 ( 密 度 阈 值 参 数 ) \color{red} (密度阈值参数) ,即网格单元中有点即为高密度网格,将高密度单元和邻接的 密度可达 的单元相连,直到没有没有可相连的网格单元,即为 1 簇。

    (3). 以上算法聚类使用的数据为 3 维,3 三维的聚类结果是由 2 维聚类结果组合而成的。
    二维特征(f0,f1)的聚类结果见 x0-x1表格,该二维聚类结果为:【0,1】,【2,3】,【4,5】
    二维特征(f0,f2)的聚类结果见 x0-x2表格,该二维聚类结果为:【0,1】,【2】,【3】,【4,5】
    二维特征(f1,f2)的聚类结果见 x1-x2表格,该二维聚类结果为:【0,1】,【2,3】,【4,5】
    所以组合成原来 3 维数据的聚类结果为:【0,1】【2】【3】【4,5】
    组合策略: 2,3在二维(f0,f2)上已经无法聚成一类,所以在 3 维数据空间上肯定更无法聚成一类

  • 2.聚类结果的散点图:
    python 实现网格聚类算法 - 子空间聚类 CLIQUE算法 - pyclustering聚类包的使用_第3张图片为了可视化方便,小伙伴们也可以对数据进行降维操作,将数据降为二维,2D的散点图可视化效果会好一点:
    python 实现网格聚类算法 - 子空间聚类 CLIQUE算法 - pyclustering聚类包的使用_第4张图片

参考资料

  • 算法原理:
    https://segmentfault.com/p/1210000009787953/read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0169398195387825&wfr=spider&for=pc

  • pyclustering聚类包源码:
    https://github.com/annoviko/pyclustering

  • pyclustering聚类包帮助文档:
    https://codedocs.xyz/annoviko/pyclustering/classpyclustering_1_1cluster_1_1clique_1_1clique.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algorithm,python,机器学习,python,算法,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