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自由,都有代价;每种选择,都有成本。
你选择什么圈子,就过上什么水平,房子不止代表家,更是一个城市的入门券,你的房子间接决定了你的交际圈、医疗资源、子女未来的教育资源。
1.机会成本,看跌还是看涨。
周末新闻报道史上最严厉的房市调控:购房者在取得房产证之日起,10年内不得卖出。
新闻也天天报道,正的反的,有人相信房价一定会涨,也要人相信房价一定会跌,但我相信风险和收益本来就是对等的。就看看你敢不敢赌一次。
而且这个政策只敢在雄安新区实行,其他地方都不敢出。
而且一二线城市限购,购买力一定会涌向三四线城市,毕竟作为投资来看,现在也没有比房产更快的升值工具了。
对有两套以上房子且已经还清贷款的都没有大问题,可以继续购买。
3月末,闺密在广州广州买了房,单价24000,而且是因为限购别人不合新规退出来的位,闺密还没看过房就直接定下了,同一周同一个小区另一个楼盘开盘,单价已然卖到30000一平方。
就差几天,一平方差6000,100平方就60万,试问赚60万要多久?
你问我什么时候买最划算,其实就是当下。
你知道房子什么时候下跌吗?你知道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时机吗?你知道等待的机会成本吗?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the value of the best alternative.你要知道自己买房等待期的机会成本:钱是升值了还是贬值了?房子是涨了还是跌了?
有人问:房子一定要卖才算投资么?如果没有买卖,需要住房的又有需求,势必租金会大涨。
假设十年内不得买卖,一二线城市的租金势必上涨。
短期内可以先靠租金小盈利。长远来看,北上广深的房屋均价,离香港20万一平,还有很高的升值空间。
十年内不得卖出这个调控政策只是个别城市的调控政策。大部分城市近几年之内估计不会出台这个政策。准一线、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放价主要还是靠市场需求决定价格。
一朋友年前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10万一平方,小半年还没到,已去到每平方11万。
无论出什么政策和舆论,都需要我们的思考判断和客观的分析,但往往大部分人都跟涨不跟跌。
2.一线城市,一流的设施。
很多人为什么愿意蜗居在城市,也不愿意回乡下住大房子?这估计很大原因是城市的配套吧。
越发达的城市,配套越全,比如医院、学校、工作...
如果家附近出门就有医院,家有老人,走路就到,将会方便很多,也势必减轻青年人的工作量,不用接送就可以到。
如果家附近有学校,小孩们结伴就能上学,不用校车或者亲自车接车送,环保又安全。
如果家附近就有工作,就不用背井离乡,那么将减少很多留守儿童。
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的生活城市,为什么大家都挤破脑袋往一线二线城市赶,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它的生活配套健全。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闲云野鹤专选高山流水或者田园,而他们有能力或者条件这么做。毕竟一家有老有小,有社区才方便。
3.资金贬值,你的钱还是你的吗?
为什么像樊胜美一样的普通薪资的外来人员那么想在上海拥有一套房子,一套房子意味着至少不再感觉沪漂,中国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中,有窝就是家,而家也是我们的避风港。
租来的房子房东说涨价就得接受,房东说搬家,第二天不管多忙都得去找房子。
自己的窝,无论多小,都是家,而出租房就是出租房,不敢改风格,不敢好好装修,甚至不知能住多久就得再搬一次。
毕竟,现在的中国,还没达到全部富裕,很多普通家庭一辈子的积蓄也只够买一套房子,但比起货币贬值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有人预测过,现在的100万元,10年之后,只是值49.44万,而20年之后只值24.44万,但房子至少是保值的。
房子一直都是大众的谈资热点话题,如果一定要在一个城市立足,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这个城市买一套房子,它不仅让你与这个城市将更加紧密联系,而且让你更有动力去工作。如果房子是刚需,那么买房的机会成本,于你于家人都是最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