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论语品慧-3.01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

谓:谈到,评价。

季氏:季孙氏,是鲁国三位卿大夫之一,其余二人是孟孙氏,叔孙氏。

佾yì:行列的意思。八佾就是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周礼》规定天子所欣赏的舞是八佾,诸侯(如鲁公)六佾(即三十六人),卿大夫(如季孙氏)四佾(即十六人),士为二佾(即四人)。除了上面的解释,《论语注疏》中提到了“佾”的另一种解释——每列八人,即诸侯六就是六八四十八人,大夫四就是四八三十二人,士二就是二八十六人,考虑到舞势宜方,行列同时增减,故这里按照方形舞姿解释;此外还解释了八的意义,比如八音、八风与八卦等,我以为是后人穿凿附会,这里不再详细讲解。

是:这。

忍:有人解释为忍心,有人解释说忍受,有的说是容忍,就是因为没有把“忍”的主语分辨出来。

分析可知,这段话孔子是在谈论季孙氏,说明主语没有变化,所以我认为原话的意思表明了季孙氏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这正是说明在孔子生活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威信已经严重受到损害,权威已经被肆意挑战,礼仪制度被严重破坏,周朝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在中国乱世,天子无种,唯兵强马壮者为之。谁手里有钱有兵,谁就有权,这是弱肉强食的规则。

孰:表示反问的语气,可以理解为“什么”。《论语注疏》和宋儒都解释为“谁”,但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孔子评论季氏只是表达他一种无能为力的愤慨罢了,如果他说完这句话后,组织了力量去讨伐季氏,那么这就可以按照《注疏》和宋儒的解释了。

这一节的意思如下:

夫子谈到季孙氏这个人的时候曾讲到:他一个卿大夫,居然把只有周王才能享受的八佾规模的舞搬到自己庭堂上,这种事他都能忍心做,还有什么不忍心做的呢?

因为有了《注疏》和宋儒的解释,先入为主的把“孰”解释为“谁”,那么“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本人听到了令人发指的事情后、对这件事的一种态度,主语变成了本人,意思是:这种行为我都能容忍,那谁还不能容忍呢?引申出来就是“‘我’实在无法容忍!”这种解释一直流传到今天。

我在“思无邪”中提到过,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尽可能的还原语言的“本来意义”,但是对它现在已经衍生出来的意义不能视而不见,毕竟现在人们对其理解已经出现了有别于原意的“共识”,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明白其源,还要明白其流。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这八佾舞于庭的传统还真不能赖到季孙氏头上,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天子特许周公享用八佾的礼仪,而周公以后的鲁国国君是不能享用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礼仪这东西,一旦开了口子,就没人再回去了。以后的鲁国国君都享受八佾的规模。到了季氏专权,他自然把这个特权拿去了,但这在卫道者孔子的眼中,这就是僭越了。要我说,孔子应该把周公一并骂了,天子虽然特许你,但你毕竟是臣下,让你享受八佾,你也不能享受,这样后代就不会僭越了。

可能有人会讲,季氏在家里观看八佾,碍着你孔子什么事儿了?我觉得从现在社会意义讲,孔子这也算是一种社会监督吧?

为政的人,都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节制,比如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享用什么样的待遇,这是有制度规定的,超过了规定,就是一种腐败行为了,如果没有人监督没有人揭发,那么他的腐败行为一定会愈演愈烈。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去反对腐败,也是一种令执政党自我革新的进步手段。

群众的力量永远是强大的,发动起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能做到“亲清”群众。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论语品慧-3.01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