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并序——高适

燕歌行并序——高适_第1张图片

原文: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人,后迁居宋州宋城。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名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着文集二十卷。

《燕歌行》唐人高适作。此诗言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及至战事失利。此诗虽秉乐府旧题,却因时事而作,乐府诗之新兴,如若更堪一二,当杜子美《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之新乐府。《燕歌行》乃乐府题目,属《相和歌》之《平调曲》,此调先未有记,一言曹丕始创。曹丕之《燕》有两,一为妇女秋思,首创屈指,故后人多仿其曲调而为闺怨之诗。适之《燕歌行》著将士生活,以燕歌行而为题亦是首任。历逢注家未予序文史事详加考核,解为讽张守珪而作。适感于幽州节度张守珪战于奚族,败而谎军情,作诗讽讥。

自唐开元十八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屡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讨奚、契丹,适北去幽燕,欲效于信安王幕府,未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适坎叹开元二十四年后争,因以遗篇。

后,此乃各名家之博言:

唐汝询:“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

王夫之: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唐诗评选》)

方东树:“汉家”四句起,“揪金”句接,“山川”句换,“大漠”句换,“铁衣”句转,收指李牧以讽。(《昭昧詹言》)

沈德潜:七言古诗中时带整句,局势方不散漫。若李、杜风雨纷飞,鱼龙百变,又不可一格论。(《唐诗别裁集》)

吴乔:《燕歌行》之主中主,在忆将军李牧善养士而能破敌。于达夫时,必有不恤土卒之边将,故作此诗。而主中宾,则“将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相看白刃’从来岂顾勋”四语是也。其余皆是宾中主。自“汉家烟尘”至“未解围”,言出师遇敌也。此下理当接以“边庭”云云,但径直无味,故横间以“少妇”、“征人”四语。“君不见”云云,乃出以正意以结之也。文章出正面,若以此意行文,须叙李牧善养士能破敌之功烈,以激励此边将。诗用兴比出侧面,故止举“李将军”,使人深求而得,故曰“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戒”也。(《围炉诗话》)

余首窥此文于书,引达夫之诗文,心下好奇,便视一二,引诱于妙词诡句,时日诵咏,熟读而已。盛唐徽音,天盖半星,而余之昆此此诗,不过“战士们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透骨凄凉,寒意泠然,赤目红通,付之一叹。此之败景,非神念一动而解也,唯著书立言,昭告群民,以此为害,而警后世矣。至于诗言赋韵,藻词方饰,当其后而审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燕歌行并序——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