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师的语文课(17)

     李昭睿绝对是个智商极高的孩子,初二时拿过信息学竞赛全国一等奖,不知道他父母有没有给他测过智商?李昭睿也绝对是个偏科的孩子,估计从小就没好好写过字,整个卷面就像杂草丛生的原野,初一初二上语文课似乎一直在眯着眼打盹,因作业不认真挨批时,一脸茫然地望着你,让你哭笑不得,据说在家读鲁迅的《野草》,读得脑子要爆炸了,便把书扔到地板上,边用脚踩边咆哮“丁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读这种鬼书”。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初三时语文成绩竟然神奇般的多次在130以上,我在班上开玩笑地说,从李昭睿身上,我们唯一得出的结论是学习好只跟智商有关,当然这只是玩笑,他其实在背后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在这样的一个孩子眼里,我的语文课又是怎样的呢?

                               丁老师的语文课

                                         李昭睿

       回顾丁老师内容丰富的语文课,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课上的拓展和分享。

      丁老师的教学从未局限于课本里的条条框框。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的同时,他也会给我们拓展课内课外的相关内容。

      中学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读书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而丁老师却偏偏让我们“对付”“三怕”中的“大BOSS”鲁迅先生。初一时候由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申到读《朝花夕拾》,初二时丁老师要求我们读先生的《野草》。我们只好硬着头皮与鲁迅不停地打交道。

      随着一节又一节的鲁迅作品品读课的进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写下并分享了对鲁迅作品的见解,对鲁迅理解也更深入。我也从中学到许多读书的方法,如上网寻找资料, 与他人交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猜想他的写作意图等。

      就这样,丁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穿插进行着许多名著阅读的拓展,让我们阅读、思考,开拓我们的视界。他的阅读课也因此被一家中学生报纸用了两个版面进行报道。

      丁老师还十分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这甚至成了了他课堂的一部分.

      从初一到初二,丁老师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都是给同学进行一定主题分享的,雷打不动.而这些课前演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印象.

       第一次,老师给出的分享主题是 “小小背包客”,每个同学都要分享自己暑假旅行的经历,包括旅行攻略、旅行照片、旅行文章。

       起初我对于暑期旅行的印象并不深刻,因此交上的ppt没有图片,文字也缺乏具体描写,十分生硬。但自从丁老师开设了这个课前分享的环节后,欣赏着一个个描写丰富、配图恰到好处的优秀作品,我收获颇多也觉得自愧不如。我开始认真留意每一位同学巧妙的布局与写法,以及他们的素材与立意。同时在欣赏同学们作品的同时,我也仔细听取了老师对同学们写作视角和亮点以及不足的点评。有一位同学分享的是与我相同的客家围屋,丁老师点评时提出要把围屋建筑特色与客家文化紧密结合的建议更是被我牢牢记在心里。丁老师语文课里的这些分享给了我极大的提示与帮助。我重写了我的旅行文章,把受到的启发,运用其中,使这篇文章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得到了老师高度好评。

       除此之外,丁老师还经常和我们分享他自己的文章,无论是他为课前分享而写的《巫山的云》、《年味》,还是他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随笔,他都乐于与我们分享,并告诉了我们他的写作思路,欣赏一段段十分优美又有意趣的文字,我对丁老师愈发敬佩。

       以上零零碎碎的回忆只是丁老师语文课的一部分。三年下来,我从六百多节语文课中受益良多,本来最弱的语文科目,竟然有几次考到了年级前列。以前,我总觉得这语文课没意思,但现在想来却是如此有味道,我也为有丁老师这样的老师而感到幸运。临近毕业,丁老师的语文课也所剩无多了,希望在最后的几十天,我能更好聆听丁老师的教诲,获得受益一生的教诲。

你可能感兴趣的:(丁老师的语文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