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从五线县城移民到四线城市

1   县城里一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

在一个临近省会的国家级贫困县城,他在一个生产型企业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收入中等,工作中没有什么压力,生活稳定。

她在一个县城里面的国企上班,收入中等偏上,县城本来就不大,所以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并且相识的人大多都很熟络,即使不认识,经过七拐八拐的也基本能成熟人了。

他们有一个房子,不算太大,小区也不算高档。但房子是结婚时父母出了一部分,他俩凑了一部分,好在没有房贷。利用单位缴的公积金,他们也早早的买了一部不好不坏的车。

结婚了五年,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上着一个中等的幼儿园,毕竟俩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待教育也是比较重视,但是又不想接受太高价格的,所以也就找了个教育水平高等,硬件设施中等的学校。

2   有那么一个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工作有了变动,市分公司要从县城支公司借调年轻人干活,因为市公司好多老人要退休,从县城公司调人来工作,也是培养后继人才,将来很可能会一直留在市公司。本来这应该是件好事吧,可因为这个机会,他们却闹了矛盾,他不想举家搬迁至市里面,人生地熟的,房子、孩子上学等等,不得不面对很多本来不会遇见的麻烦。她想到市公司工作,那边的工作更有发展前景,相对来说职业规划更加明确,工作和生活环境也肯定更好。

3   初来乍到四线城市

最终,他们来了市里面,第一步当然是买房子,带着两个孩子租房子肯定太不方便了,既然来了就肯定是要留下来的,买房子是早晚的事,房子嘛,年轻的穷人永远的痛。跟着中介看吧,看了两个月的房子,真是让他们后悔来市里,比县城的房价高一个级别啊。没办法,再贵也要买,也是运气不好,正好赶上房价快速上涨时期,咬咬牙赶紧定了吧。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房子搞定了,接下来最终的就是孩子上学问题了,县城里面的幼儿园最好的也就千元左右,来到了市里才知道,现在小孩上个学是真特么贵,高档的是县城的三倍,最便宜的不足一千,但是人家收满了,交钱也不收了。今天看这个,明天看那个,基本上把小区周边的幼儿园跑了遍,妈妈看一遍,爸爸也得看一遍,爸爸妈妈一块再看一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再看一遍。也不能找太远的吧,奶奶接送也不方便啊,哪像县城里面,就那么大点地方,也就是5分钟的事儿。

到了市里面生活了几个月,他们最大的感觉就是从平民瞬间变成了贫民,真的是贫民啊。小区停车收费,物业费一下涨几倍,买衣服、买菜,什么都贵,贵也得买啊,不能不吃不喝吧,不能比别的孩子穿的太差吧,和同事去大商场逛街不能每次都是打酱油的吧,房子的月供也要每个月定时存到卡上的,这种感觉真是不适应。

4   有机会还是去大城市

大城市是财富的聚集地,这里竞争是异常激烈,但是机会也遍地都是。他每次去城市的CBD聚集区都心情激动,看到那么多县城里面不可能有的高楼大厦,那么多白领进进出出,仿佛自己充满了力量,豪情万丈,势必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也许以后每次他内心动摇,身心的疲惫的时候都会到那个所谓的精英区域看一看,给自己打打鸡血吧。

她每次去公司上班都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公司吧,虽然同事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那么亲密,但每个人都在自己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县城一样,公司里面的女同事有不少局长夫人、处长夫人,但是作风作派却完全不同,不是无意中听另外同事说起,还真看不出来是夫人们。

每次带孩子们回到县城和老朋友们聚会,时不时能听到“你看看,孩子去了市里还真不一样,更活泼开朗、更懂礼貌、还说普通话。当初考虑去市里面生活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俩还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看来应该是没错的。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一定程度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也许这就是一个关键的选择节点。

他们也许还不能深刻的体会到去市里面生活的更多意义或价值,仅是靠着一时冲动或是直觉做了那么一个决定。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希望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不要从五线县城移民到四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