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蒲公英bug管理云不仅仅是bug管理工具,那么它还是……

在开发设计之初,蒲公英团队借鉴了国外的 Bug 管理工具不能适应国内气候的经验,结合了国人的使用过习惯,它为用户提供了管理员、开发者、测试三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权限。

不要以为名字中有「bug」和「管理」两词,就说蒲公英 bug 管理云是 bug 管理工具,这样的判断有点片面,毕竟名字也只是个代号而已。透过名字看本质,揭秘蒲公英 bug 管理云还要从蒲公英一系列产品说起。
搞应用技术开发的人一定明白,不管是 PC 端软件还是手机端应用,产品面世时必须经过测试没有 bug 才能正式发布,否则就对不起多年来支持的观众。测试环节一般由公司的测试部门负责,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测试部门,将测试外包交给专门的应用测试机构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这样,就涌现出一大批像听云 App 测试、班墨云测试这样的第三方测试平台,当然,蒲公英也是其中一员。
蒲公英现有三款产品:内测分发平台、专家测试和 Bug 管理云。按照使用逻辑关系,技术开发团队可以将软件或应用交给蒲公英专家测试,蒲公英专家测试再将各模块的测试内容交给相应的测试工程师,测试过程中通过 Bug 管理云适时跟踪测试环节。但现实中,不一定非要按照使用逻辑关系去操作,技术开发团队完全可以按照所需使用蒲公英任何一款产品。

不过,使用蒲公英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免费的。其中,内测分发平台和 Bug 管理云是完全免费使用,不管是应用独立开发者,还是中小型技术开发团队,亦或是大型技术开发公司都可以免费注册使用,并且支持所有的数据上传到云端方便用户异地访问和下载。
只有专家测试是向用户收费的,据蒲公英 CTO 雷升涛介绍,专家测试中的「Bug 探索测试」和「人工遍历测试」分别是每次 599 元和每次 2999 元,而企业定制版测试服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定价。此外,蒲公英近期推出 Bug 探索包月的服务,测试人员直接入驻到开发团队中,从项目进度和开发情况等方面随时配合开发团队进行产品测试。
而本文的主角——蒲公英 Bug 管理云,基本功能还是作为 Bug 管理工具来为应用测试服务的,它能提供的功能包括对开发,测试,设计等一系列活动中出现的 Bug 给予纪录、审查、跟踪、分配、修改、验证、关闭、整理、分析、汇总以及删除等状态的管理。它的问题系统是其最主要的功能模块,用户进入某项目后会默认将已产生的问题依照问题编号倒序呈现在页面上,并用不同颜色按照「高、中、低」的优先级别分为了三大类别:Bug(问题)、Feature(功能)、Task(任务)。
在开发设计之初,蒲公英团队借鉴了国外的 Bug 管理工具不能适应国内气候的经验,结合了国人的使用习惯,它为用户提供了管理员、开发者、测试三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权限。管理员在某个项目中添加新成员时,只需输入受邀成员的邮箱即可,注册过蒲公英的用户可以直接进入受邀项目,而没有注册的则要点击邀请链接才能自动创建账号。


如果蒲公英bug管理云不仅仅是bug管理工具,那么它还是……_第1张图片

用户使用蒲公英 Bug 管理过程中,除了设置 Bug 问题的主题外,还可以在新建问题页面增加一些更加详尽的问题描述,将与问题相关的文件上传并指派给项目团队中的相关负责人。另外,蒲公英 Bug 管理云系统完整支持标记语言 Markdown,在上传的文件格式上也支持多种格式。
「蒲公英 Bug 管理云无需任何部署与安装,所有操作均在云端进行,在特性上可以说是轻量便捷。」雷升涛说到,「最近,我们增加了星标项目分类、项目回收、问题移动、问题列表批量操作、问题排序、Wiki 等功能。以后,更多的功能会被开发和完善。」
因为蒲公英 Bug 管理云有「高、中、低」层次分明的优先等级排序功能,所以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团队协作工具。
作为 Bug 管理工具,国内还有禅道等产品。而蒲公英 Bug 管理云是蒲公英产品链中的一环,与蒲公英专家测试、蒲公英内测分发平台形成一条完整的应用测试服务链。据悉,自 5 月 6 日上线一周之内就有近千家团队入驻了蒲公英 Bug 管理云,这些团队对蒲公英 Bug 管理云这款产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团队方面,蒲公英现有二十多人,创始人兼 CEO 石瑞曾是在腾讯工作,也是多听 FM 的联合创始人。其他核心成员也有微软、ThoughtWorks 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多年工作经验,整个核心团队在 Web、移动应用、桌面软件等领域都有丰富的合作开发运营经验。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编辑 @ 忆默星辰撰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蒲公英bug管理云不仅仅是bug管理工具,那么它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