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控制领域,电动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发电厂60%的能量都去驱动电动机来为人类服务,可见电机的控制在工业以及军事方面的重要性。电动机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而交流电机包括同步交流电机和异步交流电机。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区别在于,同步电动机的转子是永磁体。所谓同步电动机,就是电动机转子转速和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转速是一样的,没有相对转速差。在更多的领域,同步电动机的使用比异步电动机多,因为同步电动机有重量轻,噪音小,磁场利用率高等优点。
我做的是交流异步电动机,所谓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就是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转速和转子旋转转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所谓的异步。正是这种差异,才会使电动机工作。刚开始,电动机转子静止,上电后,定子产生旋转的磁场,转子绕组就会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因为转子绕组是闭合的线圈,所以会产生电流,电流在定子产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扭矩,带动转子旋转。所以异步电动机有一个转差率S,S 是这样定义的:
S = (N – N0)/N
N表示电动机定子旋转磁场转速,N0表示电动机额定转速。电动机的额定转速时这样定义的:
N0 = 60f(1-S)/P
f是加到电动机上电流的频率,P是电动机的极对数,其实这个公式和上面的公式是相同的,只是表示形式不同罢了。在电动机启动的时候,电动机转速为0,而磁场旋转式N,这时的转差率是1,而当电动机正常运行后,转速达到额定转速,转差率接近于0而不可能等于0,等于0意味着电动机转子绕组不切割磁感线,转子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不产生转矩。所以转子和旋转磁场之间总是存在一定转差率的。根据电动机的电磁电磁转矩和实际转速,可以判断电动机工作的四象限。电动机四象限如图1.1所示。
图1.1 电动机运行四象限
通过象限判断,电动机运行状态如表1.2所示。
表1.2 电动机运行状态
扯远了。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有这么几种方式:串联电阻调速,变极调速,变频调速。串联电阻调速和变极调速都比较麻烦,变频宽度不够宽,所以我们主要去讨论变频调速。在电动机调速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V/F控制,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简单介绍一下各个控制方法。
V/F控制
在低于额定转速时,改变电动机给定电压的同时,也成比例的去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使电动机内部的磁通保持恒定,保持电动机转矩不变,在高于额定转速时,只是增加电动机供电频率而不去改变电压,这样电动机的磁通会减弱,转矩下降。总体来说,V/F控制就是,低于额定频率时,是恒转矩控制,高于额定转速时,是恒功率控制,也称弱磁控制。这种控制方法简单,易于实现,一般都是开环控制,当然加上电流环和速度环也没问题,笔者就已经加上电流环和速度环,效果还不错。但V/F控制属于电动机在高耦合状态下控制,没有实现电动机的解耦控制,只能用于精度要求不好的场合,比如风机,泵类拖动等。V/F控制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3 V/F控制框图
适量控制
电动机本来机就是一个高耦合,非线性,多变量的一个系统,控制上比较复杂。我们知道,直流电动机控制简单,控制好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能不能像控制直流电动机那样去控制呢?这就是矢量控制方法产生的思想。矢量控制就是实现对电动机的解耦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是用相差120°的三相电源供电,产生旋转磁场。能不能用两相相差90°的电流等效的去产生三相电流产生的磁场,效果一样。当然可以,当然这两相也是静止坐标,为了能够把电动机解耦控制,我们通过park变换,把静止坐标变成旋转坐标,这个旋转坐标相对于转子是静止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三相异步电动机看成直流电动机了去控制了。矢量控制框图如图1.4所示。这只是其中一种,矢量控制包括定子磁链控制,转子磁链控制,气息磁链控制等等。
图1.4 矢量控制框图
直接转矩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是德国鲁尔大学的教授提出来的,后来日本学者也对直接转矩控制进行研究。我们控制电动机的最终还是控制电动机的转矩,直接转矩控制的控制目标就是转矩。V/F控制精度差,矢量控制需要大量复杂运算,直接转矩控制以一种新颖的控制方法,不需要大量计算,就能对电动机很好的控制。测量出电动机的定子电压和电流,如果再利用电流去做clark和park变化,和之前设定的转矩电流和励磁电流比较,那又回到矢量控制的老路上去了。而直接转矩不这样,它利用定子电压和电流,或者定子电流和转速,去计算电动机的实际转矩,然后和设定的转矩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去选择需要的电压矢量,来提升或者减弱转矩,有些想滞环控制,或者bang-bang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框图如图1.5所示。
图1.5 直接转矩控制框图
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下矢量控制的方法。要知道矢量控制的方法,必须先了解一下矢量控制的整体控制框图。
图1.6 矢量控制整体框图
上图就是矢量控制的整体框图,我们可以看到,控制系统只需要给定一个参考转速,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就可以将电动机驱动到设定的转速。好,看图说话。我们知道,矢量控制的核心就是要实现电动机的解耦控制,就是用控制直流电动机的方法去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有两个分量,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所以矢量控制最初使用的也是两个变量,就是上面说的Ds和Qs,结合磁链旋转的角度,经过IPARK变换,就可以得到静止的Alpha和Beta坐标,这个坐标相对定子是静止的。这两个变量经过SVGEN_DQ模块,生成Ta,Tb,Tc,这三个变量是PWM的比较时间,这三个变量送给PWM_DRV,可以得到逆变器所需要的六路PWM,这样就可以生成近似正弦波的信号,电动机就会转起来。上面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开环控制,没有反馈,矢量控制必须有反馈的,电流环和速度环。首先看电流环,因为电流环在内部,反应快,带宽宽。测量输入到电动机的电流A和B,C相电流不用测量,因为A+B+C=0。利用测量获得的A和B相电流,经过CLARK变化,将三相电流变换成等效的两相相差90°的电流,在经过PARK变化,生成相对转子静止的旋转坐标Qs和Qs,这两个量和设定的IqRef和IdRef比较,经过PID控制器给定输出。看速度环,速度环的测量,速度环一般使用DSP2812自带的编码器功能来测量。速度测量后,和给定的速度进行PID运算,输出值当做转矩电流的给定值。在这个地方,有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有的控制系统中,速度PID输出值当做转矩电流PID和励磁电流PID的给定值,对于励磁电流而言,这个PID控制器实际上又叫磁链发生器。而有的系统,励磁电流PID的给定值是固定的,速度PID输出值只当做转矩电流量PID的给定值,因为只有转矩电流增加,扭矩才能上去,扭矩上去,才有加速度,有加速度,速度才能上去。
我们知道,电动机转速控制,不只是取决于给定电流频率和转矩电流,还跟转差率s有关,这就是转差率控制。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电动机转速降下来时,转差率会增加,转差率增加,转子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就会增加,转子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会增加,根据麦克斯韦左手定则,转子获得的力矩就会增加,转矩增加,转速增加。根据这个原理,矢量控制里有一个控制转差的模块,就是CUR_MODE模块,又叫电流模型。当电动机转速下降时,不但要提高电动机转矩电流,还要提高电动机的频率。从上面控制框图可以看出,通过转速和电流,就可以得出IPARK需要的转速。转差率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使电动机的转差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电动机稳定运行。在正常情况下,电动机的转矩和转差率成正比,电动机运行在稳定运行区域。当电动机转速降低,转差率增加,转矩增加,但这个转矩增加是有一定范围的。当转矩增加(减小)到最大(小)数值,这时候,称该转矩为最大(小)转矩或者临界转矩,保证电动机稳定运行。说到底,转差率控制就是一个滞回比较器。转差和转矩控制特性曲线如图1.7所示。
图1.7 转差率控制器特性
图1.6中,左图保证电动机给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可以避免电动机波动,右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左图转差率的限制,当电动机给定转速超过ωsm时,电动机的转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机械特性变差。当电动机的转差率很小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是右图中的黑色实线,超出范围后,运行在黑色虚线。
在矢量控制的系统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PWM比例生成模块。如果这个算法设计的好,那么可以是电动机工作在最佳状态,减少直流分量,电动机利用率高等。一般来说,算法效率和开关管开关次数有关,如果开关频率高,电动机的性能发挥的越好,但器件受损耗比较严重,如果开关频率比较低,电动机可能会有少量直流分量,嗡嗡响,但不会有大的影响,这样可以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总之,矢量控制的算法,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下面看看TI自带的库函数是怎么实现这个算法的。
电动机供电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
图1.8 电动机供电电路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若用“1”表示开关关闭,“0”表示开关打开,单个桥的上下臂是不能同时关闭的,所以只用三位就可以表示整个逆变器的开关状态。在DSP实现的时候,还要在上下臂的转换的时候,设定一个死去电压,防止短路。什么死区电压,就是在上桥臂关闭前打开下桥臂,在上桥臂打开值后关闭下桥臂。a,b,c三种组合以及线电压,相电压大小如表1.1所示。
表1.1 逆变器开关状态
我们知道,上面是三相相差120°的A,B,C三相电,可以使用clark变换,把他们变成相差90°的两相等效供电电源。使用clark变换公式
Vsα = VAN
Vsβ = (2VBN + VAN)/√3
经过上面的变换,就能得到八组Vsα和Vsβ,如表1.2所示。
表1.2 对应α,β开关模式
其实上面的Vsα,Vsβ就是IPARK的输出变量,见矢量控制控制框图。因为一共有八个扇区,其中全0和全1扇区属于零扇区,零扇区对空间电压矢量的大小没有影响,只用来调整各个扇区基本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既然有两个扇区没有作用,那么,只有六个扇区对电压有影响。将六个扇区放到平面上来研究。空间电压矢量的基本扇区如图1.9所示。
图1.9 基本电压矢量
可以看出,零矢量在远点。我们以第一扇区为分析对象。将第一扇区分解为α和β方向的变量,分解过程如图1.10。
图1.10 扇区分解示意图
分解后,α和β的分量分别为:
∑Vs = VDC/3 + 2VDC/3 = VDC
∑Vsβ = 0 + VDC/√3=√3VDC/3
设U0的作用时间是T1,U60作用时间是T2,零扇区的作用时间是T0,空间矢量的大小是相邻两个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结果。即:
T = T0+ T1 + T2
Uout = T1U0 + T2U60 + T0U000
我们现在知道了U0和U60的大小,只要求出作用时间,就能求出Uout。怎么求T1 ,T2?
在上面的框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已经知道了Ubeta,Ualfa。利用这两个变量求T1 ,T2。
Ualfa = T1|U0|/T+ T2|U60|cos60°/T
Ubeta = T1 |U60|sin60°/T
利用上面的公式,可以解除时间为:
T1 = T(√3Ualfa - Ubeta)/2
T2 = TUbeta
上面的是绝对时间,归一化之后,及除以T,变成时间比例:
t1 = T(√3Ualfa - Ubeta)
t2 = Ubeta
当电压空间矢量位于第二扇区时,电压的作用时间比例为:
t1 = (-√3Ualfa + Ubeta)/2
t2 = (√3Ualfa + Ubeta)/2
分析几个扇区之后,发现,基本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都可以用一下变量来组合:
X = Ubeta
Y = (√3Ualfa + Ubeta)/2
Z = (-√3 Ualfa + Ubeta)/2
不同的扇区,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这样,每个扇区的作用时间即可求出。每个扇区的作用时间对应关系如表1.3所示。
下面就是怎么确定扇区了。我们设定三个变量Vref1,Vref2和Vref3。数值分别为:
因为Vref1 = Ubeta,所以,可得到等式:
根据上面最后三个等式,可以判断扇区:
Vref1>0 a = 1 ;否则 a = 0;
Vref2>0 b = 1 ;否则 b = 0;
Vref3>0 c = 1 ;否则 c = 0;
扇区确定和每个扇区的作用时间知道了, PWM的比较时间可以根据表1.4来确定。
taon = (TPWM – t1 – t2)/2
tbon = taon + t1
tcon = tbon + t2
综上所述,求的比较时间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步骤:
l 扇区判断
l 计算X,Y,Z
l 求出t1和t2
l 计算taon,tbon,tcon
l 根据扇区,求比较时间Ta,Tb和Tc
将上面的比较时间,给PWM驱动模块就可以驱动电动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