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待夕而归
①
不久前,网易上看到一则新闻:
5月10日下午,福建莆田仙游站D6529次列车进站时,站台上一女子突然向铁轨跑去,欲跳下站台。就在动车经过的前一刻,客运员翁建忠飞身一扑,使劲将女子拉回救下,自己却因滑倒磕伤后脑勺。简单检查后,翁建忠已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这本是一个极具正能量的故事,我们应为翁建忠的见义勇为行为点赞。然而这一瞬间,泪眼朦胧,思绪回到两年前……
②
冬天的十一月份,家乡的天气如同往年一般,凉意不减。
那段时间,我在校外兼了份职,给校内学生送早餐。因业绩好,只一个月我就升任了校园经理,负责全校业务和人员调动。临近期末,学业加重,可我每天依旧乐此不疲,早晨六点爬起,到校门口监督配餐,晚上十二点开始分配订单,等到写完作业更是夜里两三点。辛勤努力下,学校的销售额从倒数攀至全市第一。
业绩登顶的那晚,送餐团队举办了庆功宴。吃完回到寝室时,接近十点,匆匆洗了个澡后,刷会手机。碰巧在空间看到,一位同学发表的类似于回忆录的说说,以往这种文章我几乎不看,但那次鬼使神差下点开了。心跳逐渐加快,读至末尾,已是泣不成声……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哥哥”,我们初中相识,他待我如同亲弟弟。当天下午,他和女友在我学校附近的公园散步,经过桥边,一名女子轻生跳湖。他脱下衣服,准备施救,因不会游泳而遭女友反对,但他摘下桥边的救生圈,套在自己身上,对她安抚一番后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在他接触到那名女子后,救生圈却是突然断裂,二人双双陷入险情。附近的一名潜水员发现后,紧急搭救,当救下女子时他已经体力不支,无法再下水。哥哥错过了最佳时机,等被消防人员救起后,昏迷不醒,夜里十一点,永远的离开了……
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前一秒因业绩沾沾自喜,后一秒就遭五雷轰顶。那一刻的我说不出话来,犹入冰火两重天。我无法相信,更无法接受。
他刚从西藏当兵回来,还差两个月,他才二十周岁,年华正好的他,怎么会这么轻易地离开?
悲痛万分,恨意也渐渐涌上心头。恨我自己,出事的地点离我离得那么近,出了校门便是,而我竟全然不知;更恨那个跳湖女子,他本无辜,为何却要为她的轻生行为付出代价?她活下来了,他却永远的不省人事……
③
有人轻贱生命,有人热心施救;有人安然无恙,有人搭上性命。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致使人们的心理愈发浮躁,或是选择自杀,或是选择报复。藉由传播广泛的新闻媒体,类似这样的故事早已屡见不鲜。
翁建忠只是磕伤了后脑勺,并无大碍,而那个轻生女孩的生命也得以挽救,我想说,他和那名女子都很幸运。不过,这种幸运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总有不幸会降临……
同样的事多年前就曾上演过。2007年,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婺城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
以往看到类似的新闻,我都会十分无奈地在底下评论一句:望逝者安息,被救者可以尽自己所能替他照顾家人。然而只有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才明白,这句话不过是围观者的淡然态度罢了。
老天并不公平,试图行死的人没死成,本该活着好好的人却成了替死鬼。无意于斥责轻生者,可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那种悲痛,那种愤然,当真入骨,只是理智压制住了身为亲人、友人的我们,不得已的向现实妥协!
他的新闻刚出,我在评论区见到许多网友的评论,“救她干嘛,白白害了个年轻大学生!”,“自己求死还不找个安静的地方”……那时的我,心情大致也就是这样,于我而言的至亲之人,无法再面对面聊会天,吃顿饭,当真心痛到无法呼吸!
④
14亿中国人的社会,这样的故事依旧不断重演。救人的代价往往十分沉重,那么,到底选择救,还是不救?
面对轻生者,救,因为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不救,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抉择。
大众的普遍选择必定是施救,然而决定轻生者生死的永远是目击者,以及他的即刻行为。
时至今日,这个选择题的答案,我依旧无法给出。尽管因为他的事,我曾笃定而气愤地撂下一句“坚决不救”。
明明不会游泳,套上游泳圈就下去了,他为什么还要冒险去救她?一个已经打算放弃生命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他们的人生从这一刻发生了逆转,这究竟值不值得?
我想,作为军人,那是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在眼见她轻生时,心中已是做出了他认为正确的决定。即便再给他一次机会,刹那间的本能反应,仍旧会让他果断救人。他,永远是那样一个善良的人啊!
正如“感动中国人物”给予孟祥斌的颁奖词中写道的那样,“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温暖我们的是他见义勇为的行为,可我觉得启示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类似事件处理的方法。
事后的围观者都会说三思而后行,量力而为,可惜生命的流逝容不得短暂的迟疑,奈何小概率的意外总是难以避免。踏出那一步,事态往往就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了,未知的道路,总是存在风险!
这道选择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救或不救,自在人心,那一瞬间,你的心中必定有了抉择。至于可能发生的后果,也许非生命所能承受之重,但它早已被你抛之脑后。
最后,劝诫那些因为生活所迫、因为一时冲动、因为遭遇挫折而选择结束人生的人,别这么轻易糟蹋生命。你的生存,本就占用了社会的一部分资源,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没有义务去承担你可能会造成的损失。若是真心想不开,那便选择一个安静之地,勿要扰了路过之人。漠然之人选择无视,善心之人选择挽回,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幸运,在拉回你的同时还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