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三层结构|问答: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

问答环节之前是 知识梳理:

思维的三层结构|问答: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补充观点:

思维的三层结构|问答: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真我不期而遇的情况:

思维的三层结构|问答: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两个相爱的人大概就是真我不期而遇吧,

高山流水觅知音

问答环节提到的书:

虽然没看过原著,从百度百科可以看出:

1、身心合一也是一种“无我”

2、心流也是“无我”

思维的三层结构|问答: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思维的三层结构|问答: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前两个回答解答的误区:

图片发自App

后面的几句理解性内容:

1、讨论了一种情况,真我不能相遇的情况。

保护层和对方相处,试图勾起对方伤痛层,让对方体验到和自己一样的体验,以此来和对方建立连接。

之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自己一直比较乐天,可能不会太注意,有这种负面情绪的人希望通过无意识的情况刺激对方,来让别人体会到他们内心的伤痛。

仔细回想了一下,在医院有见过这样的病人,接受不了住院的事实,对医生态度也不是很好,对身边的人也是。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正在经历着别人所没有的经历。

2、父母无论怎么努力,孩子都会形成这三层?

答案是肯定的。给出的例子,父母无条件接纳。我的感觉是,保护层会有的,只是可能离感受层更近,或者说,用其他方式转嫁了,人人都有。

3、第三个问题:归纳一下就是,如何甄别什么是“我”?(主要是说信息爆炸的恶果)

结论是:身体发出会有感觉

4、冥想的建议

扫描身体

(ps:目前没有这个习惯...)以后可以考虑试一试

扩展 什么书介绍的焦虑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有

一句话概括 活在当下


思维的三层结构|问答: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5.第五个问题颠覆了我的认识,休闲娱乐活动,喝酒松动理性—不知道有没有其他放松方式,这个问题的回答给我的启发是:

张弛有度,适当休息

6、锻炼这个事情。对于我而言,我更倾向于满足感和意志力的锤炼。  高热量产品的冲动确实应该是心理上的过程,“想”才去进一步行动

7、毁灭这个方式—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减少和父母对抗张力”,“毁灭”这个事情一定是双方存在了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主要存在在她与父母的关系之中,如果能够通过距离上的远离,缓和关系,又不损伤自己,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效果会不会更好

8、提到的一个例子“硬着头皮读书”

我想很多人都这样做过,第一遍理清逻辑,再让身体有链接感。可不可以理解为“内化应用”呢?为你所用的过程,还是为你的身体服务,应用以后的满足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的三层结构|问答: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