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1407_liuming_init3/index.html, 少有改动。
# inittab is no longer used when using systemd.
#
# ADDING CONFIGURATION HERE WILL HAVE NO EFFECT ON YOUR SYSTEM.
#
# Ctrl-Alt-Delete is handled by /etc/systemd/system/ctrl-alt-del.target
#
# systemd uses 'targets' instead of runlevels. By default, there are two main targets:
#
# multi-user.target: analogous to runlevel 3
# graphical.target: analogous to runlevel 5
#
# To set a default target, run:
#
# ln -sf /lib/systemd/system/.target /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
# This file is part of systemd.
#
# systemd is free software; you can redistribute it and/or modify it
#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Lesser General Public License as published by
#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either version 2.1 of the License, or
# (at your option) any later version.
[Unit]
Description=Multi-User System
Documentation=man:systemd.special(7)
Requires=basic.target
Conflicts=rescue.service rescue.target
After=basic.target rescue.service rescue.target
AllowIsolate=yes
[Install]
Alias=default.target
Sysvinit 运行级别 | Systemd 目标 | 备注 |
---|---|---|
0 | runlevel0.target, poweroff.target | 关闭系统。 |
1, s, single | runlevel1.target, rescue.target | 单用户模式。 |
2, 4 | runlevel2.target, runlevel4.target, multi-user.target | 用户定义/域特定运行级别。默认等同于 3。 |
3 | runlevel3.target, multi-user.target | 多用户,非图形化。用户可以通过多个控制台或网络登录。 |
5 | runlevel5.target, graphical.target | 多用户,图形化。通常为所有运行级别 3 的服务外加图形化登录。 |
6 | runlevel6.target, reboot.target | 重启 |
emergency | emergency.target | 紧急 Shell |
如前所述,在 Systemd 中,所有的服务都并发启动,比如 Avahi、D-Bus、livirtd、X11、HAL 可以同时启动。乍一看,这似乎有点儿问题,比如 Avahi 需要 syslog 的服务,Avahi 和 syslog 同时启动,假设 Avahi 的启动比较快,所以 syslog 还没有准备好,可是 Avahi 又需要记录日志,这岂不是会出现问题?
Systemd 的开发人员仔细研究了服务之间相互依赖的本质问题,发现所谓依赖可以分为三个具体的类型,而每一个类型实际上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解除依赖关系。
绝大多数的服务依赖是套接字依赖。比如服务 A 通过一个套接字端口 S1 提供自己的服务,其他的服务如果需要服务 A,则需要连接 S1。因此如果服务 A 尚未启动,S1 就不存在,其他的服务就会得到启动错误。所以传统地,人们需要先启动服务 A,等待它进入就绪状态,再启动其他需要它的服务。Systemd 认为,只要我们预先把 S1 建立好,那么其他所有的服务就可以同时启动而无需等待服务 A 来创建 S1 了。如果服务 A 尚未启动,那么其他进程向 S1 发送的服务请求实际上会被 Linux 操作系统缓存,其他进程会在这个请求的地方等待。一旦服务 A 启动就绪,就可以立即处理缓存的请求,一切都开始正常运行。
那么服务如何使用由 init 进程创建的套接字呢?
Linux 操作系统有一个特性,当进程调用 fork 或者 exec 创建子进程之后,所有在父进程中被打开的文件句柄 (file descriptor) 都被子进程所继承。套接字也是一种文件句柄,进程 A 可以创建一个套接字,此后当进程 A 调用 exec 启动一个新的子进程时,只要确保该套接字的 close_on_exec 标志位被清空,那么新的子进程就可以继承这个套接字。子进程看到的套接字和父进程创建的套接字是同一个系统套接字,就仿佛这个套接字是子进程自己创建的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这个特性以前被一个叫做 inetd 的系统服务所利用。Inetd 进程会负责监控一些常用套接字端口,比如 Telnet,当该端口有连接请求时,inetd 才启动 telnetd 进程,并把有连接的套接字传递给新的 telnetd 进程进行处理。这样,当系统没有 telnet 客户端连接时,就不需要启动 telnetd 进程。Inetd 可以代理很多的网络服务,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的系统负载和内存资源,只有当有真正的连接请求时才启动相应服务,并把套接字传递给相应的服务进程。
和 inetd 类似,systemd 是所有其他进程的父进程,它可以先建立所有需要的套接字,然后在调用 exec 的时候将该套接字传递给新的服务进程,而新进程直接使用该套接字进行服务即可。
D-Bus 是 desktop-bus 的简称,是一个低延迟、低开销、高可用性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它越来越多地用于应用程序之间通信,也用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内核之间的通信。很多现代的服务进程都使用D-Bus 取代套接字作为进程间通信机制,对外提供服务。比如简化 Linux 网络配置的 NetworkManager 服务就使用 D-Bus 和其他的应用程序或者服务进行交互:邮件客户端软件 evolution 可以通过 D-Bus 从 NetworkManager 服务获取网络状态的改变,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
D-Bus 支持所谓"bus activation"功能。如果服务 A 需要使用服务 B 的 D-Bus 服务,而服务 B 并没有运行,则 D-Bus 可以在服务 A 请求服务 B 的 D-Bus 时自动启动服务 B。而服务 A 发出的请求会被 D-Bus 缓存,服务 A 会等待服务 B 启动就绪。利用这个特性,依赖 D-Bus 的服务就可以实现并行启动。
系统启动过程中,文件系统相关的活动是最耗时的,比如挂载文件系统,对文件系统进行磁盘检查(fsck),磁盘配额检查等都是非常耗时的操作。在等待这些工作完成的同时,系统处于空闲状态。那些想使用文件系统的服务似乎必须等待文件系统初始化完成才可以启动。但是 systemd 发现这种依赖也是可以避免的。
Systemd 参考了 autofs 的设计思路,使得依赖文件系统的服务和文件系统本身初始化两者可以并发工作。autofs 可以监测到某个文件系统挂载点真正被访问到的时候才触发挂载操作,这是通过内核 automounter 模块的支持而实现的。比如一个 open()系统调用作用在"/misc/cd/file1"的时候,/misc/cd 尚未执行挂载操作,此时 open()调用被挂起等待,Linux 内核通知 autofs,autofs 执行挂载。这时候,控制权返回给 open()系统调用,并正常打开文件。
Systemd 集成了 autofs 的实现,对于系统中的挂载点,比如/home,当系统启动的时候,systemd 为其创建一个临时的自动挂载点。在这个时刻/home 真正的挂载设备尚未启动好,真正的挂载操作还没有执行,文件系统检测也还没有完成。可是那些依赖该目录的进程已经可以并发启动,他们的 open()操作被内建在 systemd 中的 autofs 捕获,将该 open()调用挂起(可中断睡眠状态)。然后等待真正的挂载操作完成,文件系统检测也完成后,systemd 将该自动挂载点替换为真正的挂载点,并让 open()调用返回。由此,实现了那些依赖于文件系统的服务和文件系统本身同时并发启动。
当然对于"/"根目录的依赖实际上一定还是要串行执行,因为 systemd 自己也存放在/之下,必须等待系统根目录挂载检查好。
不过对于类似/home 等挂载点,这种并发可以提高系统的启动速度,尤其是当/home 是远程的 NFS 节点,或者是加密盘等,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因为并发启动,这段时间内,系统并不是完全无事可做,而是可以利用这段空余时间做更多的启动进程的事情,总的来说就缩短了系统启动时间。
开发人员需要了解 systemd 的更多细节。比如您打算开发一个新的系统服务,就必须了解如何让这个服务能够被 systemd 管理。这需要您注意以下这些要点:
对于开发者来说,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应该是编写配置单元文件,定义所需要的单元。
举例来说,开发人员开发了一个新的服务程序,比如 httpd,就需要为其编写一个配置单元文件以便该服务可以被 systemd 管理,类似 UpStart 的工作配置文件。在该文件中定义服务启动的命令行语法,以及和其他服务的依赖关系等。
此外我们之前已经了解到,systemd 的功能繁多,不仅用来管理服务,还可以管理挂载点,定义定时任务等。这些工作都是由编辑相应的配置单元文件完成的。我在这里给出几个配置单元文件的例子。
下面是 SSH 服务的配置单元文件,服务配置单元文件以.service 为文件名后缀。
#cat /etc/system/system/sshd.service [Unit] Description=OpenSSH server daemon [Service] EnvironmentFile=/etc/sysconfig/sshd ExecStartPre=/usr/sbin/sshd-keygen ExecStart=/usrsbin/sshd –D $OPTIONS ExecReload=/bin/kill –HUP $MAINPID KillMode=process Restart=on-failure RestartSec=42s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文件分为三个小节。第一个是[Unit]部分,这里仅仅有一个描述信息。第二部分是 Service 定义,其中,ExecStartPre 定义启动服务之前应该运行的命令;ExecStart 定义启动服务的具体命令行语法。第三部分是[Install],WangtedBy 表明这个服务是在多用户模式下所需要的。
那我们就来看下 multi-user.target 吧:
#cat multi-user.target [Unit] Description=Multi-User System Documentation=man.systemd.special(7) Requires=basic.target Conflicts=rescue.service rescure.target After=basic.target rescue.service rescue.target AllowIsolate=yes [Install] Alias=default.target
第一部分中的 Requires 定义表明 multi-user.target 启动的时候 basic.target 也必须被启动;另外 basic.target 停止的时候,multi-user.target 也必须停止。如果您接着查看 basic.target 文件,会发现它又指定了 sysinit.target 等其他的单元必须随之启动。同样 sysinit.target 也会包含其他的单元。采用这样的层层链接的结构,最终所有需要支持多用户模式的组件服务都会被初始化启动好。
在[Install]小节中有 Alias 定义,即定义本单元的别名,这样在运行 systemctl 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个别名来引用本单元。这里的别名是 default.target,比 multi-user.target 要简单一些。。。
此外在/etc/systemd/system 目录下还可以看到诸如*.wants 的目录,放在该目录下的配置单元文件等同于在[Unit]小节中的 wants 关键字,即本单元启动时,还需要启动这些单元。比如您可以简单地把您自己写的 foo.service 文件放入 multi-user.target.wants 目录下,这样每次都会被默认启动了。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 sys-kernel-debug.mout 文件,这个文件定义了一个文件挂载点:
#cat sys-kernel-debug.mount [Unit] Description=Debug File Syste DefaultDependencies=no ConditionPathExists=/sys/kernel/debug Before=sysinit.target [Mount] What=debugfs Where=/sys/kernel/debug Type=debugfs
这个配置单元文件定义了一个挂载点。挂载配置单元文件有一个[Mount]配置小节,里面配置了 What,Where 和 Type 三个数据项。这都是挂载命令所必须的,例子中的配置等同于下面这个挂载命令:
mount –t debugfs /sys/kernel/debug debugfs
配置单元文件的编写需要很多的学习,必须参考 systemd 附带的 man 等文档进行深入学习。希望通过上面几个小例子,大家已经了解配置单元文件的作用和一般写法了。
多数管理员应该都已经非常熟悉系统服务和 init 系统的管理,比如 service、chkconfig 以及 telinit 命令的使用。systemd 也完成同样的管理任务,只是命令工具 systemctl 的语法有所不同而已,因此用表格来对比 systemctl 和传统的系统管理命令会非常清晰。
Sysvinit 命令 | Systemd 命令 | 备注 |
---|---|---|
service foo start | systemctl start foo.service | 用来启动一个服务 (并不会重启现有的) |
service foo stop | systemctl stop foo.service | 用来停止一个服务 (并不会重启现有的)。 |
service foo restart | systemctl restart foo.service | 用来停止并启动一个服务。 |
service foo reload | systemctl reload foo.service | 当支持时,重新装载配置文件而不中断等待操作。 |
service foo condrestart | systemctl condrestart foo.service | 如果服务正在运行那么重启它。 |
service foo status | systemctl status foo.service | 汇报服务是否正在运行。 |
ls /etc/rc.d/init.d/ |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type=service | 用来列出可以启动或停止的服务列表。 |
chkconfig foo on | systemctl enable foo.service | 在下次启动时或满足其他触发条件时设置服务为启用 |
chkconfig foo off | systemctl disable foo.service | 在下次启动时或满足其他触发条件时设置服务为禁用 |
chkconfig foo | systemctl is-enabled foo.service | 用来检查一个服务在当前环境下被配置为启用还是禁用。 |
chkconfig –list |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type=service | 输出在各个运行级别下服务的启用和禁用情况 |
chkconfig foo –list | ls /etc/systemd/system/*.wants/foo.service | 用来列出该服务在哪些运行级别下启用和禁用。 |
chkconfig foo –add | systemctl daemon-reload | 当您创建新服务文件或者变更设置时使用。 |
telinit 3 | systemctl isolate multi-user.target (OR systemctl isolate runlevel3.target OR telinit 3) | 改变至多用户运行级别。 |
除了表 2 列出的常见用法,系统管理员还需要了解其他一些系统配置和管理任务的改变。
首先我们了解 systemd 如何处理电源管理,命令如下表所示:
命令 | 操作 |
---|---|
systemctl reboot | 重启机器 |
systemctl poweroff | 关机 |
systemctl suspend | 待机 |
systemctl hibernate | 休眠 |
systemctl hybrid-sleep | 混合休眠模式(同时休眠到硬盘并待机) |
关机不是每个登录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执行的,一般只有管理员才可以关机。正常情况下系统不应该允许 SSH 远程登录的用户执行关机命令。否则其他用户正在工作,一个用户把系统关了就不好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 Linux 系统使用 ConsoleKit 跟踪用户登录情况,并决定是否赋予其关机的权限。现在 ConsoleKit 已经被 systemd 的 logind 所替代。
logind 不是 pid-1 的 init 进程。它的作用和 UpStart 的 session init 类似,但功能要丰富很多,它能够管理几乎所有用户会话(session)相关的事情。logind 不仅是 ConsoleKit 的替代,它可以:
在不才作者看来,作为系统初始化系统,systemd 的最大特点有两个:
此外,和其前任不同的地方在于,systemd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初始化系统了。
Systemd 出色地替代了 sysvinit 的所有功能,但它并未就此自满。因为 init 进程是系统所有进程的父进程这样的特殊性,systemd 非常适合提供曾经由其他服务提供的功能,比如定时任务 (以前由 crond 完成) ;会话管理 (以前由 ConsoleKit/PolKit 等管理) 。仅仅从本文皮毛一样的介绍来看,Systemd 已经管得很多了,可它还在不断发展。它将逐渐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系统环境,能够处理非常多的系统管理任务,有人甚至将它看作一个操作系统。
好的一点是,这非常有助于标准化 Linux 的管理!从前,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各行其事,使用不同方法管理系统,从来也不会互相妥协。比如如何将系统进入休眠状态,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即便是同一个 Linux 系统,也存在不同的方法,比如一个有趣的讨论:如何让 ubuntu 系统休眠,可以使用底层的/sys/power/state 接口,也可以使用诸如 pm-utility 等高层接口。存在这么多种不同的方法做一件事情对像我这样的普通用户而言可不是件有趣的事情。systemd 提供统一的电源管理命令接口,这件事情的意义就类似全世界的人都说统一的语言,我们再也不需要学习外语了,多么美好!
如果所有的 Linux 发行版都采纳了 systemd,那么系统管理任务便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标准化。此外 systemd 有个很棒的承诺:接口保持稳定,不会再轻易改动。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这是多么体贴又让人感动的承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