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墨菲斯心性吸引理论”,不知道多少人听说过,但说到“屌丝逆袭”、“把妹”这几个近年的热词,大家肯定都听说过,而墨菲斯本人的经历,活脱一部“屌丝逆袭”的励志片。他30岁以前恋爱四次失败四次,痛定思痛,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发掘,综合了儒家的思想,开发出一门“了解异性心理、如何与异性相处”的“墨菲斯心性吸引理论”课程体系。他本人也在33岁时成功收获了完美爱情。
对比鲜明,前段时间,公司里的一个男孩,新交女友没过多久,某天午餐时间垂头丧气地说,女孩家里不同意,原因是想让她找个条件更好的,换句话说,就是嫌他没车没房。
最后小哥们充满负能量地得出几个结论:
1.现在的人都喜欢不劳而获;
2.女人就觉得应该得到,而不是想一起得到,这是一钟普遍存在的病态;
3.他的父母还教育他找女朋友要看人心与素养,而女人只看男人口袋里有多少钱。
旁边一位同事劝他说,女人会看男人的经济实力,就像男人会看女人的外貌和脾气秉性一样,其实是一个性质的事,因为男人和女人的本质需要就不同;另一位同事还好心地翻出几篇相关的文章发给他,劝他一定能遇到合适的,说男女做选择的时候,总是基于是否合适,而不能是谁都想要最好的……balabalabala。
谁知小哥们脖子一梗,表示没兴趣看那些“没用的“,并反复说:我就觉得男女都一样!一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誓与天下为敌”的样子。
我在旁边看着他们,想起他在朋友圈里天天的“寂寞、孤独、冷”,要么时不时发点自拍照的习惯,心里多少有点数了,先不说他自身条件如何,就这种负能量爆棚、超级自恋、凡事统统归为别人的问题的思维习惯,恐怕没有女孩子能对和他在一起有什么良好的预期。
你不能条件一般、又不愿意吸纳新知识、还听不进一点点劝吧。
感情的挫折,恐怕人人都会经历的,但是面对感情挫折的行为,可真就千差万别了。
二、
很早的事了,我大学里最好的朋友,与交往了五年的初恋男友因为异地被分手,她没有过多纠缠对方,但也缺少了“从不相信到逐步接受”这样的心理缓冲期,相当于生生切断了五年的感情。
我能感受到她是如何难过、沉默,却不知道她在背后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而她疗伤的方式,是学习心理学用于自我修复,如饥似渴地学习她爱的人的专业、工作、兴趣爱好……所有和他有关的一切,而不再做任何的打扰。她的qq空间里留下了悲伤的词句:后轮爱上前轮,却知道永远不能和他在一起,于是她吻遍了他滚过的每一寸土地。
在她身上,我真正看到了那句电影台词: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以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
我没有听过她任何一句怨恨或者指责,总好像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有一个坚强的支撑,支撑她继续前行,而她的伤心,慢慢地被沉到心里越来越深的地方。
后来,我曾经问她:“你恨他吗”?
她说:“不恨,哪有那么多可恨的人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我只是遗憾,我不会忘了生命里这五年的美好时光,希望他也能记得......”
三、
在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总会或主动、或被动地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目标要去达成,包括学业、爱情、事业等等。
而“失败”,相当于放弃一个目标,这对于每个人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过去投入的价值不再有回报,意味着接受曾经的期待是错误的,甚至意味着要重新评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换句话说,在经历挫折的时候,你有一部分“自我”破碎了。
爱情如是,学习、工作同样。
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经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挫折。
有句话说“你如果是个一辈子都快乐无忧的人,那你肯定是个肤浅的人”,这话虽有些绝对,但也说明了几乎每个人都要面对成长路上所必经的挫折和失败,也要面对扑面而来的哀悼——那些我们失去了的“可能自我”,但是怎么去处理和对待“可能自我”的失去,却将人们引向了不同的方向。
四、
教育界有个“第十名现象”,是杭州的一位小学老教师,经过对其学生的十几年追踪,发现当年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好学生,成年以后的成就却平平;反而当时排名7-15名的学生,成人之后的成就是最高的。当然,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人,在心理健康、以及对挫折失败的防御能力较弱,导致难以在长长的一生中、在经历从小没有遇到过的挫折时,难以适应和调节。
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我认为有两个心理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之后有可能的走向,一是“反思”,二是反思的第一步--归因。
反思的价值,就像徒手攀岩的时候身上挂的一根绳子,你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只抓住那一根绳子,绳子也不能保证你每次都能成功爬到山顶,但是它重要吗,它很重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
而“归因”,作为反思的第一步,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自己对一件事情产生的原因所做的解释。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失败总是将原因归于外部或者别人,那么他就不可能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事情的走向,那个“失去的自我”需要借助外部或者别人的改变而改变,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多么无力的一件事。
五、
正是基于此,我作为一名经常面试各级候选人的HR,在面试的过程中,一定会对候选人提出一个问题,即:历次职业转换的原因。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问题没必要,我们得到的信息还有可能不真实,但其实它的价值,不止是这个原因本身,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候选人对原因的总结和描述,是把原因全部归于外部和别人,还是能够一分为二地客观总结和描述,这是企业评估候选人的重要考虑因素。
这是因为,做正确而客观的归因,可以说是经历挫折和失败之后,仍能恢复力量的基础,相当于那个“失去的自我”对“我如何到了这里?”做出正确的解释,接着,我们就会问自己:“我接下来要前往哪里去”?
而这,是可以给一个人带来脱胎换骨改变的机会。
六、
就像前面的几个例子,如果墨菲斯对自己恋爱的失败,像我那位同事一样,始终归为别人的问题,他又怎么可能开始学习了解女性、学做男人,不仅自己以阳光的生活态度,勇敢实践,以快乐的成长心态投入真实生活,并且最终将“墨菲斯心性吸引理论”发展成为一门人际交往课程体系,创造出自我成长的生命价值。
而墨菲斯最具激励性的一句话是:幸福没有捷径,求爱必须学习。爱的方法比爱重要,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获得被爱的权利。
我那位大学里的好朋友,她仅有的几次恋爱失败经历,都成了她成长的“契机”,似乎感情经历为她打开了一部分又一部分的新视角,她在把每段经历的美好部分都深深地埋在了心底,接下来做的,就是不断地完善着自己,并怀着善意重新上路。
现在的她,凭借过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事业上做得风声水起,并且收获了完满的爱情、有个非常爱她的老公、享受着完美的婚姻生活。
这些经历,在他们漫长的一生当中,肯定不会是最终的结局,但是对待失败和挫折的态度,可以确定他们人生的“趋势”。
如果能把失败和挫折看做成功路上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从中收获把我们引向正确之路的反馈,那么失败和挫折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生命中的礼物。
我们的人生难免千疮百孔,但是,是任由这“疮孔”蔓延扩大,还是在上面修补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