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

  《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乍一看这个标题,可能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一篇出自医学大牛之手的学术论文。

  但实际上,这是第 34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研究项目(结果于 2019 年 12 月 17 日公布),作者是一位名叫陈灵石的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

  直到近日,天才少年陈灵石和他的晦涩研究在网络上受到热议,不少网友表示:

可能这就是后浪吧。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1张图片

  与此同时,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天才少年和他的研究

  科学项目的展开往往都源于研究人员的观察与联想。

  而在天才少年陈灵石的研究中,包括人类在内的高原哺乳动物对高原的低氧适应与实体瘤疾病被联系到了一起。研究切入点是:

高原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机体对高原适应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低氧适应,而低氧在人类疾病包括实体瘤中也常发生。因此,高原适应与肿瘤细胞适应具有相似性。

  雷锋网了解到,2019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也是将低氧适应与肿瘤病变相联系——来自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 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 Gregg. L. Semenza 三人,因在人类及大多数动物细胞感知、适应氧气的变化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奖。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2张图片

  言归正传,我们来具体看看这项不少“科研狗”都自叹不如的项目。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3张图片

  据介绍,这一研究大致步骤为:

  • 比较分析高温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关键突变基因 C10orf67;

  • 敲除小鼠的 C10orf67 基因;

  • 解析 C10orf67 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4张图片

  基于此,陈灵石发现,“C10orf67 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敲低其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将细胞阻滞在 G2/M 期”。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陈灵石确认 C10orf67 可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最终,这一项目研究得出结论:

对 C10orf67 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解析,有望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5张图片

  雷锋网注意到,这一研究涉及到了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模型和临床样本分析等领域或手段。

  看到这里,不少人可能都会感慨一句,神童不愧是神童。

  据悉,这一研究还入围了第 34 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的终评决赛,最终荣获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4 天学会基因专业知识

  不过,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官网上,陈灵石的实验记录内容也展示了出来。而正是由于这一纪录,网络上也出现了质疑声。

  2018 年 1 月 6 日,陈灵石在记录中写道:

吕老师带我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陈老师和杨老师提及低氧适应研究重要性,而我想研究肿瘤。

  这里陈灵石提及的吕老师,是他的指导教师之一、盘龙小学吕冬梅老师。可见,在 1 月 6 日那天,陈灵石初步确定了研究方向。

  将肿瘤确定为研究方向后,接下来的两天,陈灵石进行了一些调研,并在本子上贴上了一张我国各区域城乡肿瘤发病分布示意图。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6张图片

  1 月 9 日,陈灵石表示:

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 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至此,天才少年和你我对于基因的认知基本在同一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给了一个基因”和项目介绍中的“通过比较分析高温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关键突变基因 C10orf67”似乎在逻辑上相悖:到底是老师给了基因,还是天才少年自己通过实践得出了发现?

  先别着急下结论做评价,我们往下看。

  根据实验记录,随后几天,通过老师们的指导和上网信息的查阅,陈灵石深入了解了基因相关知识,还在本子上贴了一张「位于人的第 10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图片。

  1 月 13 日,陈灵石已经开始:

了解 PCR 技术的原理,知道 PCR 引物的设计,PCR 扩增 mRNA 底物和荧光基因的概念。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7张图片

  也就是说,四天前还在上网查基因概念的陈灵石,四天后已经能够大概明白该如何通过比较荧光强弱判断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功能了。

  四天就能学会基因专业知识,并进行下一步的动物模型构建和临床样本分析,这对普通人来说不是件简单的事,更何况是一名小学生。

  不少人表示,天才的能力,是你我无法理解的。

  也有人认为:

小孩进入细胞房操作肿瘤细胞株,明显违规。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8张图片

  天才少年其实是“学二代”?

  但与此同时,更多的网友也在调侃:

想当天才,有博士父母就够了。

  根据代际传递理论,高等教育也会出现代际传递现象——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将会对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并不少见。

  知乎一条热门回答中,一个段子影射了网友对陈灵石家庭背景的好奇与猜测。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9张图片

  雷锋网注意到,不仅是“学二代”一词和陈灵石联系到了一起,陈灵石实验记录中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陈老师和杨老师”也被网友认为是天才少年的父母。

  目前,网络上绝大部分证据将矛头指向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两位研究员——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负责人陈勇彬博士和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杨翠萍博士。

  我们来看看两位博士的简介。

  在陈勇彬博士的“研究方向”中可以看出,其研究与陈灵石的研究如出一辙——“利用进化学方法解析高原哺乳动物低氧适应的分子机理,同时能为人类疾病特别是实体瘤的研究、诊断或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10张图片

  而杨翠萍博士的官网页面中,也显示着其承担过的一个科研项目,题为《C10orf67 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11张图片

  另据丁香园报道称:

在一篇 2019 年发表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上的研究中,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多个家养动物适应青藏高原遗传机制的个性和共性特征,鉴定出一个新的低氧通路基因 C10orf67。

  雷锋网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雷锋网注:指中国第一份英文版综述性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网站上找到了上述所说的论文,题为 Convergent genomic signatures of high-altitude adaptation among domestic mammals(家养哺乳动物高原适应的融合基因组标记)。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12张图片

  在论文作者中,雷锋网编辑也注意到了陈勇彬博士和杨翠萍博士的名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两位博士作为同事和团队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并不稀奇。两人作为前辈,共同为天才少年提供指导,也说得通。

  但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在今日发表的声明中却表示:

经初步核查,该获奖项目学生系我所研究员之子。

  也就是说,天才少年是“学二代”实锤了。

  但究竟这项研究是否涉嫌造假,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表示,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反馈结果。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13张图片

  中国科研的春天来了?

  不少学界人士都认为,这项论文的水平可以说是已经达到硕博水平了。

  但正如前文所述,陈灵石作为小学六年级学生,只获得了小学组的三等奖。如此说来,中学组、二等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是不是可以冲刺诺奖水平了呢?

  雷锋网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上看到了不少颇具创新性的获奖研究项目,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比如:一致性哈希算法、3D 打印、机器人、空间站、机器视觉等等。

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_第14张图片

  对此,网友不禁感慨:

垃圾本科生不敢说话,但还是要说一句“后浪 NB”。

  实际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其分量可见一斑。

  不过,像陈灵石一样作为“学二代”操作天才研究项目的例子不在少数。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所说:

进行研究可能需要家长或指导老师的资源,能参赛的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相关,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来做事。农村里哪有人教孩子做科研,农村学生也进不了实验室。

  无疑,这类面向青少年的科研竞赛设立的目的是激发青少年的科研热情,如今看来已经逐渐变味了。可以肯定的是,天才少年疑似造假的背后,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关事件后续走向如何,雷锋网将持续关注。

  引用来源:

  http://news.medlive.cn/all/info-news/show-162239_97.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354085

  https://academic.oup.com/nsr/article/7/6/952/5681420?searchresult=1

  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Query/SubjectDetail.aspx?SubjectID=77240

  http://www.kiz.ac.cn/qt/tzgg/sygg/202007/t20200713_5624170.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乎热议“学二代”:六年级「神童」4 天学会基因知识做出硕博水平研究系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