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集
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怀。
过年习俗1
那时过年没有春晚,但春节却是个隆重的、有仪式感的节日,对孩子更是个大日子,因为孩子们可以吃好的,穿好的,还可以放炮,看踩高跷、舞旱船、舞狮子,看花灯,猜灯谜……家里更是隆重,什么刷房子、打烟囱、擦玻璃、打扫卫生、拆洗被褥、给孩子做新衣新鞋、采购、炸糕、炸馓子、炸油饼、炸丸子、炸鱼、炸豆腐、蒸馒头、包饺子、煮肉、贴对联……数都数不过来,堆满了记忆。还是从中选几样说说吧……
打烟囱
那时家里住平房,没有暖气,冬天全靠炉火取暖。最近黄磊、何炅制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其中后面几期就是冬天在山区平房里生活的场景,不过他们的平房和院子比我家的平房条件好太多了,我在节目中看到了一个曾经熟悉的物件——铁炉子。黄磊他们在市场买的那种豪华型铁炉子,我家八十年代后期才用过,以前用的都是那种简易的、圆柱状的、铸铁炉子,学校里用的也一样。
那种简易的铁炉子,结构简单,保温效果不好,热的快,凉的也快,有时炉火把炉子都能烧红,有时炉火毫无生气,冰冰凉,炉子底部对掉下来的炉灰也无遮挡,比较脏。
这种炉子都安着白铁皮的烟囱。
烟囱是烟的通道,用一节节短烟囱和转接头接插而成,接插必须严实,不能露烟,尤其是晚上压火时,如果煤气泄露,弄不好全家都煤气中毒。烟囱不能接的太长,不能拐弯太多,否则抽力不够,火烧不旺,还容易倒烟。
那时冬天好像比现在冷,烟囱里的水汽和烟油,冷却成水,被冻成几挂黄色的冰凌,悬在烟囱出烟口,我经常把它敲下来踢着玩。
炉子冬天才在屋子里安装,夏天拆除保存;炉子刚安装时,很好用,烟囱抽力足,炉火烧的就旺。但炉子用了几个月后,烟囱里就开始堆积烟灰,烟的通道变越来越细,出烟不畅,炉火不旺。
怎们办?打烟囱!
打是真打,用棍子捶打。
打烟囱要把烟囱卸下来,拆成一节一节的,咣咣咣……拿棍子打,那烟灰啊,哗哗哗……地流出来,接了一大桶——满满的、黑不溜湫的。据说这烟灰是很好的肥料,不知道是不是?
一般每个冬天,各家烟囱都要打一两次,其中春节必定打一次,迎合除旧迎新、日子红火之意。
扫房子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民彦云:“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中国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扫房子的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和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它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扫尘,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进了腊月,一到小年,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首先必搞一次卫生大扫除,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以扫帚清除干净;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我们住平房,因家里生炉子,经过一个冬天,房子白白的墙都被熏的黑黄,光用扫帚扫房是不行的,必须刷。
那时刷房没有涂料,都用大白或白粉球。刷房时,提前把大白用水泡发,搅拌均匀,就成了涂料。
刷房前,要先扫房,然后用清水过一遍墙面,再用白粉球水刷房,一般刷两至三遍,我家都是爸爸刷房顶,妈妈刷墙,我们小孩就跑前跑后,帮助垫个报纸什么的。
刷房时家里的炉子都烧的旺旺的,家里温度高,墙才干的快,家里有一种潮潮的石灰味道。
刷房的收尾工作,最麻烦的就是擦洗,尤其是擦地面和窗户玻璃,地面到处滴落的白色粉汁,还真不好擦。
我们小孩负责擦地,撅着腚用海绵块沾上水擦,没擦几下一盆清水就变成泥糊糊。擦地一般都要擦出地面的本色,不知要倒多少盆脏水,手指都泡的起了皱纹。
还要收拾碗厨,用了一年里面油脂麻花的,也要擦,也是我们孩子的任务。那时我们从小就挺能干,会干不少家务,大小也是个劳力,能为。每年大扫除我干什么,弟弟干什么,父母都分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那时的孩子听话,好像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如此,从小干活,真应了那句话:穷人孩子早当家。
也许正因为我们从小就干家务,参与到迎接春节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过节才有了仪式感和隆重感,对春节的记忆才更深刻吧。
擦玻璃
到北京已经很多年了,每年春节回包头探亲。春节期间,喜欢在家乡的土地上到处走走,尤其喜欢去自己曾经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地方看看。可是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原来那些老的建筑、住宅、街道,正在慢慢消失,我曾经的生活痕迹和记忆,也被慢慢抹掉,对这个城市也越来越陌生,走到街上总觉得这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听说阿吉拉的人都已搬走,那里已彻底抹掉了我们往日的生活痕迹。消失了记忆载体,我们也像丢了魂、失了根,成了真正的外乡人。
幸好,还有部分旧街坊、旧建筑存留,尤其是那些老的居民楼,每家每户的玻璃都擦的明亮透明,把我一下子拉回了过去的回忆。走在那些熟悉的路上,看着熟悉的建筑,往日时光仿重现,顿时感到一种强烈冲击,从心底里升起,迅猛而激烈,禁不住泪花打湿衣襟。
吁,收一收,别激动,擦擦泪,赶紧的……
快点说说擦玻璃。
那时过年擦玻璃可是件困难事,冷啊,玻璃还冻着。
我们从小就学着擦玻璃,在小学也经常拿着自己擦玻璃的武器,完成数次班级擦玻璃的任务,经过在学校和家里的实践磨练,还掌握了擦玻璃的技巧,又快又干净,进入了一种境界。
说说我的武器:湿布、干布、报纸,两盆水。
一般遵循先擦框架,再擦玻璃的顺序。玻璃先用湿布擦两遍,最后用报纸或软的干布擦。按照我的技巧,一会儿一块块脏兮兮的玻璃,透亮起来,有时干净的像没有玻璃。
洗衣服
洗衣服 ,这算什么?
你知道吗?那时没有洗衣机,过年洗衣服可真是大活。
年前各种衣物要洗,床单被单窗帘还有脏衣服,一大堆,像小山,洗衣服全靠手洗你说累不累,活大不大。
洗衣服一般都把衣服泡在一个大木盆或大铁盆(记得我家就是一个白铁皮打造的大铁盆)里,然后用搓衣板搓洗。
现在许多孩子都没见过搓衣板,这个洗衣服的神器。
手洗衣服本来就容易累。冬天洗衣服更是件苦差事,包头冬天的水冰凉、扎手、刺骨。妈妈洗衣服,坐在小板凳上,在搓板上一下子一下子的搓,一盆衣服洗下来,腰酸背痛。
长大一些,我也曾学着用搓板洗衣服。没洗几件就腰疼、手掌根疼、胳膊疼,手泡的肿胀,凉风一吹,冻的通红,还裂几道口子,浸泡水里钻心的疼。
洗衣时一般全家参与,爸爸帮着投洗,两遍后才干净。我们小孩不会洗衣服,就帮着倒脏水。没有甩干机,洗完的衣物父母要一起拧才能挤净水,搭在院子或外面的绳子上,一会就冻的硬邦邦,小件衣服像旗帜,大件床单像一堵墙横在院子里。
在我读高中时,家里生活稍改善时,买的第一个家用电器就是一台双缸洗衣机,终于把妈妈从繁重的洗衣劳动中解脱出来。
那些景象,刻在脑海中,成了永久记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