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人性的善恶是没有界限的

《罗生门》:人性的善恶是没有界限的_第1张图片

  提到日本作家,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村上春树、东野圭吾,但其中给我留下特别印象的还是太宰治、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他们三个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选择了自杀。他们都才华横溢,却又阴郁敏感,文字下饱含思考。说回芥川龙之介,他经常从细处着手,或取材于现实,或从日本、中国的历史传说故事吸取灵感,不拘泥于时代,描绘武士、贵族、僧侣、匠人、盗贼、平民等等各色人等的离奇故事。芥川对人的心理状态描述是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社会人情的观察。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它讲述了战乱年代一个走投无路的武士在罗生门避雨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乱世中是该保持自己的气节饿死也不作恶,或是变成强盗?随后他偶遇了一个割死人头发做假发卖以此谋生的老妪,在和老妪谈话时,武士心中的恶被激发,最后选择抢劫老妪成为了恶人。

  芥川通过精细的描写体现了一位武士在生存与道义中的挣扎,通过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将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下雨的夜,阴森积满死尸的罗生门,武士的刀刃……恐怖的环境就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内心状态,也暗衬了世态炎凉,以及注定不会让人欢喜的结局。

  其实无论是那个不积阴德的老妇,还是那个由正义家将蜕变成的强盗其实都是可悲而可怜的。天灾人祸,为了生计,这是一切犯罪的借口,也是致使人性堕落的原因。这就是说吃不起饭的时候什么都干得出来,这样推理下去,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做出的任何事都是可以原谅的。然而纵观中国历史,违背这种生存至上理论的不在少数。古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贫贱不能移”等等说法,就正好论证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事——人的尊严。

  人本就是矛盾的集合体,一个人的存在即是善也是恶,世界也是有善就有恶,芥川龙之介并没有把善恶对立起来。他肯定善的存在,可也更倾向于站在个人自私欲望的角度看待世界,倾向于更阴暗的一面。面对复杂的社会,善与恶都不是那么容易定义的。更何况,人心之复杂多变,善恶观是以人对社会认识的深度和目标取向为依据的,作为一般人,总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通过《罗生门》这部短片小说,芥川龙之介在创作过程中中看到了问题,并且将其展现出来。他找到了黑暗的源头,想要以此来寻找光明,却因自己的渺小而无能为力,独自一人清晰感受到束缚在人身上的沉重枷锁,最后不堪重负,选择自杀。剩下的就留给之后的我们去探究,去接过这时代的重担,直面人性的善与恶。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生门》:人性的善恶是没有界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