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杂感

写论文的过程,每一步都可能意味着对之前内容的推翻。或枯坐终日,沿着某一点的思路列出框架,回头再看似有未安,再尝试沿另一思路列框架,一个转身,对之前思路又有不甘。在眼前,不断否定之前,更不用说隔日再看。

不断列出框架,在写的过程中又不断否定框架,思想中的交锋无时不激烈,以至于写下该句话时,并不知道下句话会是什么,因为在这个时间间隔中思路可能已经发生改变。最强烈时,一天之内因为思路转换,框架可能调整几十遍,而依旧一筹莫展。

在不自觉的不断否定中,最终慢慢行进一点点,而每次突然想明白的一刻,如若别见洞天。是煎熬,亦是巅峰体验。时间有限,于是至于后半部分,只能草草而言,没有了一次次的自我推翻。按理说应该轻松不少,结果却愈发无处下笔,亦无所得,压抑无限。

想来大半年来写论文,看各种历史变迁,看各种人物是非,既是一个自愈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戕的过程。“生无可恋,死无所慕”,大抵是最常有的体验,从历史时空下一切毫无价值的判断,到对政治无孔不入的绝望,到对于人性的深度抑郁,宿舍与食堂之间的几百米,也许是我至今走过最远的距离。每一步仿佛踏在历史中,尘埃四起,每一次用双脚把自己拖回宿舍,双眼却早已迷离。

多年前痴迷于鲁迅笔下的过客,在过客身上看到自己的宿命,走或不走,没有目的,走,只是一种无法说服内心的不得已。每每自诩无情,难为外在所动,奈何阅书太易深陷,悲欣交零。有泪如倾,泪已尽;有恨如山,恨已空;有叹如虹,反成问。泪歇后,山空处,虹没时,历史与现实两不相识,孑然一身的陌生人,只是自己的背影。

抉心自食,其味果何如,此心如泥,此口如木,皆不知滋味。读史令人老,每默念而已。古人云,年老读史,想来除却无知,未至忘情处,看破残忍,不能心平。

磨损胸中万古刀,亦是修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