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海归”女人不寻常

这个“海归”女人不寻常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6月1日,“海上丝绸之路手工棉纺织技艺的物像叙事——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展览中一架华东师范大学海上风民俗博物馆收藏的三锭纺车犹为令人瞩目,纺车上雕刻了一位微微弓着背、捧着一匹布的老年女性形象,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的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可信的黄道婆像。

这个“海归”女人不寻常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黄道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纺织专家,她改良棉纺织技术的故事已被写进历史课本,正是在她的改革推动下,中国棉纺织技术在宋元时期空前发展,松江府成为当时最大的纺织贸易中心,松江布、乌泥泾被远销世界,有“衣被天下”的美誉,淞沪织户百姓也因此而富甲一方。但是这样一位古代中华民族的女科学家、棉纺行业的女技师、技改专家却命运多舛,饱经苦难。黄道婆是没有名字的,只是一位姓黄的民间老婆婆,年轻时因不堪当童养媳受虐待而出逃至蛮荒之地的海南,在崖州的道观居留,这便是道婆的来历。据传黄道婆在崖州生活30余年,潜心学习黎族同胞的棉纺织艺,并将江南织艺加以融合,提升了黎锦、木棉织物的品质,深受黎族群众的爱戴。今年3月,笔者在海南省博物馆里看到有专门为黄道婆开辟的一方展室,用古老的民间纺织器物、图片和文字记载了这位漂泊而来、勤于纺织并与黎族姐妹同甘共苦亲密相处的优秀织女的人生故事。看得出,黎族百姓以及海南人对这位中国古代的女纺织家是敬仰的,也是引以为骄傲的。

  我在想象,七八百年前,当年轻的黄道婆搭乘海船一路奔波来到海南这片亚热带土地,第一次看到高高的木棉树以及树上那一团团雪白绵柔的“软黄金”纤维时,她该是怎样一种震惊和欣喜!还有,由于海上古丝绸之路的脚步,经由东南亚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亚洲棉早于秦汉时就已在海南种植了,而且用棉花织成的布匹还作为向皇帝进献的贡品,《后汉书·南蛮传》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珠崖就是海南岛东北部,广幅布就是棉布。可见,一千多年前海南岛就已经在植棉生产棉布了。那么,当织女黄道婆看到这一切时,她又是一番怎样的兴奋!

洁白的棉花和有些异域情调的黎锦、广幅布一定给了这位流落他乡的贫家织女无比美丽的梦想和憧憬,于是她在这座四季炎热、植物疯长的海岛留了下来,跟着黎族姐妹们一起学种棉花,学纺棉和棉织。织女那时很年轻,而且心灵手巧,她把江南姑娘天性中的秀美和纤细揉进粗犷的黎族纱纺和棉织,编织成另一种奇美。木棉开花了,红艳艳的热烈又奔放,就像织女心中澎湃的激情,木棉花成熟了结果了,花蕊中吐出雪团一样细软的丝绒,这种纤维耐压保暖,天然抗菌,不蛀不霉,不易被水浸湿,被现代人称为“植物软黄金”,织女采集木棉绒絮制作织造成优良的“崖州被”得到姐妹们的赞美。崖州人喜欢这个聪颖善良的外地姑娘,他们爱她敬她,庇护她在海南度过了人生最为美好的青年和盛年。岁月更迭,织女渐近暮年,黄道婆思念家乡要回归故里了,崖州百姓十里相送,别情依依,而后织女的故事在海南代代相传并奉为纺织女神顶礼膜拜。这其中寄托的深厚民族情感以及海岛人对知识、技术神灵的敬重崇拜,不禁令我感怀。

黄道婆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黄浦江水滔滔流淌,昔日的织女、童养媳已成满头银丝的黄婆婆。虽然老妪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海归”“高知”和“高技”,不仅带回了古丝绸之路先进的种棉、纺棉和棉织技艺,而且带来了高智商的“海归思想”,这便是改革和创新。黄道婆行开智教化之道,传授自己学习、借鉴并经思考改良后的海上丝绸之路棉纺技艺,同时大胆进行纺织行业器具及生产力的革旧出新。真心佩服黄道婆的胆识和才智啊!她改造创造了棉花轧车脱籽技术和工具,改造创造了以四尺大弓击弦弹棉,大大提高了轧棉、弹棉的效率和质量。她甚至制造了一台新纺车,足踏三绽纺车,正是本文开篇提到的三绽纺车,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棉纺车,比英国哈格利夫斯于1764年创造的西方第一架手摇纺纱机,即著名的“珍妮机”还早400多年!她用这台棉纺车改良了棉纺技术,不仅提升了纺纱量,而且以“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方法织造出各种美丽的棉织品,“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元朝陶宗仪《南村缀耕录》)。正是在她的这种工具工艺的改革创新之下,短期内,家乡棉织贸易经济迅速崛起,“松江棉布,衣被天下”,不仅成为著名的棉纺中心,而且有力推动了大江南北棉纺业的迅速发展。

黄道婆的巨大成就受到家乡人民的高度崇敬,“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她的名字至今流传在上海周边乡村的儿歌中,咏叹不尽当地手工艺人对这位纺织先贤、织女圣人的感激和怀念。史料记载,黄道婆去世后,家乡百姓曾为其立祠祭祀,后祠毁于战乱。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她修建了松柏苍翠的陵园。

一位古代女人就这样被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虽然关于她的生平家世及一生功绩留在史册里的记载并不多,但中华民族世间百姓却记得她,一位没有名字的中国女纺织家。因为她的特立独行,造就了她的不同凡响。

黄道婆,这个“海归”女人太不寻常了。难以想像,在几百年前的宋元时期,就有这样一个小弱的童养媳敢于挑战自己的命运,并以出逃的方式反抗暴力、肆虐、凌辱和苦难,这种勇气和抗争在当时恐怕已经站到了凤毛麟角的高度了吧。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小女子竟又飘洋过海到了南蛮之地的海南,可以想见几百年前那么低下的生活、交通、信息条件,一介弱女子为了逃生居然选择了航海,而且一路航行到了千里之外的一座海岛上,并在那里居住生活下来,其冒险经历何尝不是一段远古时代中国版的鲁滨逊漂流记?

然而,这位中国的鲁滨逊更加伟大,因为她迅速融入了海洋和丝路文化,并成功地改造了“星期五”,她在几百年前就深深地懂得和理解了向海而生的深远意义。湛蓝的大海和火红的木棉花,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包容了远道而来的异乡孤女,慰籍温暖了她的灵魂和肉体,历练了她的心智和才情,正是在这接近天际的水里海里梦里心里的家园苦恋里,织女化蝶成仙,变为织就彩虹的七仙女,她要飞回家乡亲手编织美好梦想去了。尽管时光不再,两鬓苍苍,但她已曾经沧海,超越峰峦,经过海水煮炼过的灵魂和心智晚霞般璀璨斑斓。她像倦鸟归巢一样回到家乡,又像凤凰一样把美好吉祥和幸福带给乡梓百姓,为芸芸众生后世百代留下绚丽的纺织神话和奇幻锦绣。多少年后,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一滴水也能折射阳光,一粒尘埃也能飞翔,一根纱线居然连上了丝绸之路,一位织女造就了中华民族纺织业千秋留名的时空彩虹!

这才真正是一位中国古代“海归”女神的人生传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海归”女人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