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叛逆少年的“叛变”
以少年作家成名的韩寒如今依然红在公众视界中,当年的叛逆少年,后来的冠军车手,公知作家,还有今天的知名导演,国民岳父。
今年初,韩寒再次成为大众焦点,只缘他为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作了一点点反思。
先是1月8号,他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地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这样的表态,耐人寻味,早在十几年前,韩寒以一向的桀骜不驯挑战着大众对于青年和教育的普遍认知。他曾不止一次地公开批判国家基础教育的弊端,并以退学的方式,像舍身炸碉堡一样冲击被万千学子痛恨的教育体制。
韩寒的一些言论直到今天还流传于网络,被一代代中二少年们所追捧。
比如:
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语文在教会人识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一帮毫无成就的人居然还指责一个世界冠军的教育模式有问题,就是中国逻辑。
还有这个:
每个学生都以挂科为耻,而少年韩寒却骄傲地呐喊:七门红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这个来自上海郊区的少年,文笔优秀、犀利幽默,他怒怼学校、老师,炮轰教育体制,引领着无数愤青。他像极了三国里那个白马银枪的英雄少年赵子龙,在围攻他的专家、学者、网络中杀得七进七出,浑无惧色。
现在,突然听到韩寒承认自己当年退学是失败的,仿佛梁山老大宋江宣布要招安,要背叛革命,下面的小弟们纷纷懵X。
到1月10日,韩寒又发布了一篇长文《我所理解的教育》,系统地阐述了自己这些年来关于教育的思考,以及对当年叛逆行为的一些反思。
中心思想大概就是,现行教育体制虽然无法兼顾所有人的个性发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最合适的。另外,不要学他退学,这条路风险和危险都非常大。
这么多年来,韩寒身上最打动人的,不是抖机灵的犀利,而是桀骜不驯、一腔孤勇式的少年气。为他赢来喝彩与掌声的,也从来都不是真正的文学天赋,而是敢于与世界针锋相对的锐利、洞察事情荒谬之处的细腻,以及直言的勇气——这都是他少年气的一部分,是他作品与言论中闪耀的宝石。
正因如此,现在很多人纷纷指责,韩寒妥协了,韩寒世故了,甚至有人还说,韩寒江郎才尽,其才华再也不足以支撑他的脊梁。
02 变与不变
韩寒真的变了吗?
依我看,大家觉得韩寒变了,是因为不了解韩寒。他从来没有变,他还是那个率真、执着的自己。
青年人崇拜偶像,多数原因,并非自己多了解偶像,而是偶像活出了自己的心声。有多少中二青年,放弃学业,放下工作,背起吉他就去追寻音乐和远方,很难说不是受了哪位明星的影响。
当年的韩寒虽然不容于主流社会,但还是有许许多多小年轻崇拜他。
因为韩寒干了我们想干而不敢干的事。
韩寒他有才,他犀利,他文笔傲世,但他更勇敢,不但敢做自己,还敢怒怼那些挡道的人。于是很多人对韩寒寄托了自己的向往,希望他像自己想像的那样永远地坚持下去。
但任何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被粉丝的期望所奴役,也是一种不自由。
韩寒对于自己的反思,非但不是妥协退让,反倒是一种人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长所应有的进步。
不是韩寒妥协了,而是你没有成长。
很可惜,反倒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的表达着永远不变的看法的韩粉们,大脑没有跟着年纪一起发育。韩寒如果是这种人,那才真叫人失望。
那个说“七门功课照亮我前行的路”的跋扈少年不再,现在的他已经告诉我们“照亮前程的是你的才能,不是七门红灯”。
他只是成长了,却从未改变。
一个向往自由的人,当然也不愿意为名声所累,为了当大众偶像而牺牲自己的追求。
那么韩寒的追求是什么呢?
韩寒早就表示过,从小的梦想是赛车手,作家只是他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
韩寒变得不犀利了吗?
从作家转为职业赛车手之后,他依旧犀利。
现在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他选择当教练,晒闺女,避免当年和别人动不动用笔杆子干仗,再自然不过了。谁也没有犀利一辈子过,我也可以看着从小到大的偶像成为一代国民岳父。
我想,他身上最闪光的应该不是犀利,而是有勇气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多少人宣称自己热爱某项事情,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真正喜欢的,不过是混吃等死而已。然后有各种理由抱怨,总之全是社会的错,自己没错。
韩寒写文章写成了知名作家,却又改行玩赛车。当他玩赛车玩到如日中天的时候,没有趁热打铁,像郭敬明一样大赚特赚,而是选择了基本半隐退的状态,去为了自己的梦想倾尽所有。
试问,这个世界有几人能做到?
韩寒一直都在做自己,无论是写书、辍学、赛车、电影,他总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尽力做好。现在你们又讨论他,说他怎么不犀利了,不敢针砭时事了,凭什么他要按照你们的印象来走?
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你们是希望有人扛着大旗,走上街头,高呼民主,争取权利吧?国人喜欢让别人当炮灰,自己安于本命,大家都不傻,你怎么不去?
国人喜欢用道德绑架他人,缺乏对别人从外到内的尊重。即不尊重别人的私有财产,比如网络上逼马云、吴京捐几个亿;也不尊重别人的个人意志,比如骂韩寒妥协。
03 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对韩寒失望的人,既没有读懂韩寒,也没有读懂社会。
韩寒并不是天生反骨,他也曾经渴望做一名好学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市重点中学,只是在学习和个性发展出现矛盾的时候做出了另类的抉择。
正如韩寒在《我所理解的教育》一文中所说:
当时真正的焦点在于“应试教育”和“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
教育和学习这两件事本身没什么可讨论的,强的民族教育一定强,优秀的人必然爱学习,这是定论。
但一刀切的应试教育与每个学生之间不同的性格特长之间如何调和,才是问题本身。
现行教育体制在顾全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这个问题上,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这是全世界范围教育界面临的大问题,并非哪个智者轻摇羽扇就能搞定。
为什么少年韩寒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他当时只需为自己负责。
为什么人近中年的韩寒反思起当时的轻狂,因为他成长了,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人。
你以为国家不想改革教育?就在韩寒退学的那一年,从国家到地方,无数专家学者开始探讨和尝试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比如很多省份的高考都加入了地理、生物等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命题也开始偏向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后来,重点大学开始试点自主招生,给那些有突出特长的学生予以降分录取的优惠。
这些举措都是旨在降低学生考试刷题的压力,让高等教育录取的方式更加多元。但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绝大多数家庭还处在中低收入,走高考这条路还是最实际的选择。
简单来说,每个少年在青春绽放的年龄都渴望自由,极度反感被沉重的学业和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所压抑。
可没过多久,当初一起叛逆的孩子因为家境优渥,直接跳过高考,出国留洋,而自己因为荒废学业,只能在一所烂校度日,并且这还只是开始,将来找工作,找对象都要因此而连累。
看看,年少轻狂的代价就是要为自己后来苦逼的一生买单。
中二少年,或者中二中年们,你们以为韩寒背叛了“革命”,其实韩寒是在帮你们!
人长大以后,不再为一己之私而任性,在阅人无数和阅事无数之后才发现:
我可以走我的路,但你们有你们的路,刻意学我,一般不会有好下场。
就像韩寒自己所说的:
如果从事文科与艺术,觉得学校束缚了你的发展,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你可以选择离开学校,前提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并承受代价。
成功的例子也不会多。伟大的羽翼必然追求自由之光辉,但因为受不了管束而退学那纯粹是懒惰。
这话有几个意思?
一、文艺青年也许可以不依赖正规教育,但却要吃更多的苦,承担更大的风险,比如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却依然没有成名,没有赚钱,还荒废了青春。
二、如果你没有立志当文艺青年,那就要老老实实上学,从事理工农医财经史哲都需要专业的学术训练,才能具备基本的入门资格。
三、仅仅因为想逃避学习的苦和累而退学,那是懒惰和不负责任。
最后,韩寒不忘给大家点破:你们以为的磨灭人性的应试教育,其实是一条康庄大道。尽管它还是无法解决个性发展与基本教育兼顾的问题,但以中国现有的国情,大多数人如果努力学习,进入一个好点的大学,将来还有很大的希望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留给年轻人的时间不多了,趁中国还没有完全像西方一样阶级固化之前,年轻人是不是应该加倍珍惜呢?
韩寒所谓的对应试教育的“妥协”,在我看来,不但是一种成长,更是具有担当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也许当年作出退学的选择,并且在今后很长时间里一直挑战社会,只是韩寒年少气盛的狂妄。
而经过岁月沉淀之后,他才得以用冷静的心态重新审视人生。
也许正因为自己有很高的知名度,自己在青年中有巨大的影响力,韩寒才觉得应该为自己粉丝的前途命运负责,引导年轻人更加务实。
那就让我们记住韩寒的箴言:
第一,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
第二,别以为读了几本书,有了点知识,有了个文凭就了不起了,这只是开始,是人生的标配。每当你觉得骄傲自满时,就去帮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一下作业吧,你会宁愿复读十年的。
04 End
至于韩寒为什么会从愤青领袖转变为成熟男人,也许是因为韩寒有了可爱的韩小野呢?
可爱的小野该上小学了吧,听韩爸的意思,他居然发现辅导小学生功课也力不从心了。
更重要的是,韩爸也许在思考,能不能再让小野走他的老路,脱离正规教育,靠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去闯世界。
我想答案是不可能的,正如朴树在《平凡之路》中所唱的: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最不负责的父母,是不给孩子教育、经济的起点,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就随随便便把孩子抛向残酷的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可能会有上天一点点恩赐的天赋,但却难以对抗世事的艰难。
平凡的人走平凡的路,这不是让你自甘平庸,而是风险最低、最为理性的成功之道。
相信这也是韩寒自己多年阅历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