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年能读一百本书的人,究竟比你多做了什么?

估计不少人都在自己的新年计划里写了要“多读书”,“一年要读完xx本书”……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该如何提高读书效率、获得更大的收获呢?
我想,选书水平、读书方法、读书速度、读书平台与读书的时间段这五个因素都不容忽略。

选书水平
学校图书馆重装修的时候,舍友特地拉着我去晃了一圈,然后选了一本不知名的成功学意味十足的书,饶有兴致地带回了宿舍。不出所料,一个月后,灰头土脸地还回去了。书呢,自然也是没看几页。“看书没意思,我不适合看书……”
真的有不适合看书的人吗?我想只是书选的不够合适吧。
图书市场良莠不齐,一本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质量。茫茫书海中,我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呢?
我想,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口碑至上”原则,去豆瓣查看评分排行榜与短评了。虽然也难免有些书名不副实,比如高分段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实际就是一本骗子书,不过短评区还是暴露了它的本性。除了豆瓣,我们还可以在知乎网站上看一些高赞回答中的书单推荐。
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初步筛选,是否适合自己,还是应当亲自来审阅。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畅销又长销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供给了我们略读小建议:①书名;②序;③目录;④书衣;⑤随机选每章节最后几段(小说除外)。

读书方法
不同的书自然对应着不同的阅读方法。在确定是否要读一本书前,莫提默提供的略读建议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对书进行分类。在他看来,书可以分为两大类:虚构性作品(小说类)与论述性作品(传达知识类),论述性作品下又分为实用性(教会我们如何生活的)和理论性(分析讨论的如史哲科学类)。
分了类后,我们应当审视自己的阅读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与阅读速度。
如果是为了获得资讯,拓展知识面,广泛地读,那可以选择快速阅读。
如果是为了深入了解史哲科学领域,可以分门别类地通读。
例如:想读古代经济史,就从《平准书》到《食货志》,再辅以《文献通考》中财政史部分内容,沿着主枝干把细枝侧枝也去找资料来读,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整合知识,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
如果是读实用性的书,不必以书本身为一个体系,应当以自己为核心。比如想点亮语言表达力技能,就应当抱着病人求医问药的心态,不用把《谈判力》、《高难度谈话》、《关键对话》、《沟通的艺术》、《学会提问》、《非暴力沟通》等等全部读完,依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即可。怎么样让自身充分吸收药效呢?当读到一个知识点时,不是直接记在小本本上,而应先联系自身的经验,思考以后可以如何应用。

读书速度
快书快读,慢书慢读。快慢都是相对的,在略读并确定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判断它在我们的舒适区、学习区还是恐慌区。


那些一年能读一百本书的人,究竟比你多做了什么?_第1张图片
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jpg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远离舒适区,逃离恐慌区,最佳选择便是学习区。不过读书较少还处于入门阶段的朋友们可以从舒适区读起,逐步调整到学习区,偶尔也尝试一下困难区。而处于我们的舒适区的书就是快书,应当快读。关于提升阅读速度,我有几个小技巧分享给你:
一、消除默读,强迫自己视觉读速大于默读速度;
二、借助小工具比如笔或者手指来根据书中文字一行一行地指着,带领视线;
三、先略读跳读来搜集有用的信息后再仔细读。
快速高效率地读虽好,不过“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慢也不该慢到不值得。”

读书平台
目前读书基本也就两种:纸质书与电子书。电子书可以是kindle或者手机端的app,各有优劣势,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来选择。
首先是纸质书,阅读体验好,便于阅读理解时前后页来回翻,方便直接在书上贴便签、记录笔记;劣势在于不便携,且价格较贵。
其次是电子书中不得不提的kindle,优势在于便携,容量大,阅读体验和纸质书很接近了,标注与笔记都可以导出,价格相对纸质书也便宜些,且每月12元会员费可免费读的书选择也比较广。劣势就是:翻页较慢,笔记标注反应也迟缓。
最后是手机上各类App,翻页快,价格最便宜,笔记标注便利。网易蜗牛读书app与其他用钱买书的app的理念不同,网易蜗牛读书是用钱来买时间,然后在app内可随意选择书籍。每日第一次登录时可以领取1小时免费时长,这个领取过程就十分有仪式感,且限时的读书时长可以督促自己集中精力加快速度阅读。 微信读书将阅读附加了社交功能。这类移动阅读app的劣势就是阅读感差,追求视觉体验的朋友们可能难以接受。
我个人呢,是用kindle来读文学性散文、诗词、剧本还有知乎周刊等“慢书”的。处于我的学习区的方法论经典书,会购买纸质书,便于在当页直接记笔记写出启发与我的实际应用。而其他的书都会在电子书app上进行阅读。

读书时间
如果发布一个调查问卷,统计你为什么不读书,我想十有八九的人会说自己没时间。真的没时间吗?且不论多数课业不那么繁重因而时间更自由的大学生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也至少还有通勤时间,大可先放下李泽言、白起一会,早晚沉浸在书中半小时。更何况,你们的蛙儿子们都在读书,你怎么能懈怠呢?


那些一年能读一百本书的人,究竟比你多做了什么?_第2张图片
勤恳读书的呱娃子.jpg

除去平时的碎片时间,我们还可以将阅读固定仪式化,比如把每天9点半到10点半定为读书时间,一来这是一天下来非常放松的阶段,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作为我们的睡前常规活动;二来读完后距离我们不熬夜星人的睡眠时间还有半小时左右,可以用来整理今天的阅读思路与收获,以及写写日记,规划明日大致计划。

读书效率=选书水平+读书方法+读书速度+读书平台+读书时间。

愿你新年新气象,读更好的书,更好的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一年能读一百本书的人,究竟比你多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