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他律与倾听

自律、他律与倾听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周在彼此自愿的基础上建了一个微信小群,目的是通过“群规”的约束来养成有意识的学习和练习习惯,帮助想要提高英语的朋友们(包括学生)。

虽然自己当老师已经有不少年头,但从开工作室进行一对一和小组辅导之日起才更加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大概汇总一下,发现起码有下面几种情况:

1. 小学生的家长可能会忽视学校作业的高质量监督,即确保孩子作业完成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完成即可,不在乎做作业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时间的管理、有没有投机取巧抄答案而不去思考的习惯等。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哪里上课外辅导班都难免会事倍功半。

2. 家长无法制定合理规则,或者制定合理规则后不严格执行。有时候家长制定规则时不考虑规则的合理度,比如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电脑或其他电子游戏。有时候家长又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或亲情来打破已经制定好的规则,比如心情好时规则就会松动,心情不好时规则就会收紧,或者看孩子“累”时就会心软。

3. 学生自己容易给自己找理由,并倾向于把理由合理化。在共同协商作业量的前提下,自己没有完成时会说学校很忙,工作很忙。这样的理由看似合理,自己却很可能没有诚实地自问过:是不是我真的没有时间来做作业?还是我的时间安排没有足够合理?还是在其他日常事务或琐事面前,我没有足够看重自己的英语学习?

4. 这个世界上张开耳朵注意听别人说话的人太少了。

这个世界上张开耳朵注意听别人说话的人太少了。

"Most of us don't listen with the intent to understand. We listen with the intent to reply. "

这一声叹息来自我频率不低的元气耗尽时刻,虽然每一次我的复原速度也不慢。可是,或许这也是目前为止在人际关系中最让我最懊恼的一点:

  • 学生或家长反复问自己同一个问题 or

  • 反复就同一个问题问自己建议

而且大家问的语气就好像我之前没解答过或者没有反复解答过一样。

有时候我也会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肯定有过:肯定也向别人重复问过同一个问题。可是当我可能在问同一个问题时,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警醒的,有点心虚的,开头会加上类似这样的话:我记得好像你之前告诉过我,但我又忘了,你方便时能不能再...?

之所以会加上这样的话,是因为我无法百分百相信自己在所有事情上的记忆力,有些事情记得牢,有些事情可能觉得没那么重要就选择性地淡忘了。

可是一个人总不应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淡忘或无所谓的态度去消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吧,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一丝愧疚之心可以提醒我们尽量降低这类事情的发生频率。

所以,我想,或许有时候自己应该更坚定一些,甚至强硬一点,不过于宽容,不随意妥协。如果自己综合思考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方式是对的,也是对他人有益的,那为什么不应该坚定地坚持呢?

到这里突然想起从高校辞职时最后一届学生在留言本里写的一些话,其中有一个学生写的我还记得挺清楚:“你刚开始教我们时我真的有点不喜欢你,因为你老是给我们留很多作业,可是到现在我真的还挺感激你的。”

大概这就是不妥协的外在约束所带来的一点点效果。哪怕我的教学方法并没什么过人之处。

我想,即便不考虑生存压力,大概也没有任何行业是一个掌握基本规律就能一劳永逸的圈子,那些未知的待学习的待改进的“点”和“面”总是没有尽头的。如果你也这样认为,如果你也在认真地对待英语学习,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遵守规则的人,如果你不轻易放弃,你的习惯会迎来一个新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律、他律与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