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指标及指标值确认是性能测试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被性能测试工作者随意为之,带来一系列的恶劣的影响。如后续压测过程中,指标值不达标,经过排查后发现是指标值由测试随意确定,导致指标值过大;如指标值达标,但在实际运行中不能满足客户需要,经排查后发现指标选取错误等等现象不一而足。
1.性能测试指标
常见性能测试指标:并发用户数、TPS、每秒点击数、平均响应时间、峰值响应时间、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IO使用率等等;
用户数主要分为:注册用户数、在线用户数、并发用户数、超并发用户数。
注册用户数:指注册该系统的用户数。包含所有注册该系统的用户,无论该用户是否登录;即为常见的背景用户数。经常在测试登录性能的时候用到,相当于普通交易的背景数据量。
在线用户数:指在某一时间段登录系统的用户。包含该时间段所有登录该系统的用户,无论该用户是否有操作;即为常见的登录用户。用到的情况较少,部分情况下,为了模拟真实场景,我们会通过设置思考时间等方式,将通常意义下的并发用户数实际转变为在线用户数。
并发用户数:指在某一时间段对系统进行操作的用户。包含该时间段对该系统操作的用户,无论该用户目前操作的压力施压在哪一层服务器。即为常见的并发用户。使用场景最多最常见,在查询等非交易类业务中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超并发用户数:指在某一时间段对系统的某一个环节进行同时操作的用户,要求必须是同时,压力在同一层。即可以通过loadrunner中的集合点设置。通常在针对某一服务器节点测试时使用超并发用户数这一概念。
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数量,体现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主要包括:TPS、RPS、PPS、PV、QPS
TPS(每秒事务数):(单位时间内)事务数/时长(秒)。是衡量交易类业务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
RPS:(单位时间内)请求数/时长(秒),描述系统每秒能够处理的最大请求数量。
PPS:(单位时间内)页面数/时长(秒),描述系统每秒能够显示的页面数量。
PV:(单位时间内)页面数/时长(天),描述系统每天总的Page View数量。
QPS:(单位时间内)查询/时长(秒),描述系统每秒能够处理的查询请求数量。
由于系统的不同业务特点不同,我们应该根据业务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吞吐量指标。如:交易类业务的吞吐量指标重点参考TPS、新闻门户网站的吞吐量指标重点参考PPS、查询类业务的吞吐量指标重点参考TPS与QPS等。
响应时间主要包括:平均响应时间、峰值响应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系统在正常压力下的平均响应时间
峰值响应时间:系统的响应时间已经达到了用户能够接受的上限。
资源使用率主要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IO使用率、磁盘使用率等
另:
最大并发用户数:指在峰值访问情况下的并发用户数。判断标准如下:
1.系统的响应时间达到了峰值响应时间,即系统的响应时间已经达到了用户能够接受的上限。
2.系统的服务器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了上限,即服务器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等指标已经达到了需求规定的上限
3.系统请求成功率,即成功请求数/总请求数。
2.性能测试指标值确认方法
性能测试指标值应该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软硬件部署情况,结合业界规范与已有经验,会同需求分析师、业务专家、运维工程师、架构师、性能测试工程师等,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进行确定。
如:查询类业务的响应时间通常为1:3:5;
交易类业务的响应时间通常为2:5:8;
跨境类业务的响应时间通常为5:20:60;
如:在原有的系统上升级开发。业务1与原有业务2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业务专家的意见,结合运维工程师提供的历史数据,建立吞吐量变化模型,确定TPS等吞吐量的值
其中种种,不一而足,但不外乎是经验、数学等知识的运用,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发展,有兴趣的,可以阅读统计或数学建模等相关知识。